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古人認為蟬棲於高樹,餐風飲露,所以把它看成是高潔的象征。這首詠物詩在歌頌蟬的同時,也以蟬自喻,以蟬自勵。詩人抓住蟬的聲音特點巧加刻畫,表達了人應該堅守誌行的高潔,嚴於律己,時刻努力加強自身修養的處世道理。詩文象征巧妙,筆墨集中,觀點鮮明。

“垂緌飲清露”,緌,蟬喙。句意為:蟬垂下喙,吮吸清涼的露水。這是詩人描寫蟬飲食的情形。“垂緌”,樣子謙虛謹慎,謙恭自持,這也是詩人自己的處事原則;“飲清露”,喻指吸納美好精良的事物,如聖賢之言等。

“流響出疏桐”,桐,梧桐。句意為:連續、綿延、清越的聲響從疏落的梧桐樹的枝葉中傳出。“流”字,形容蟬的嗚叫之聲有如泉流一般,連綿不斷,平和清新。詩人在稱述蟬聲奇妙的同時亦喻指一個人在加強自身修養後,他的美名自然會為人們所傳播,而且永遠為世人惦念,永垂不朽。

“居高聲自遠”,句意為:蟬身居高樹,聲音自然能傳得很遠。這是詩人對蟬聲為何能“流響”而出、聲聞遙遠的解釋。喻指人隻有品格高尚,才能卓越,其聲名才能傳播得很遠,言外之意即是:人一定要努力加強自身修養。

“非是藉秋風”,句意為:並不是憑借秋風的吹送。“秋風”又常為詩人呼作“長風”,因其遒勁綿延,不絕如縷。這裏象征著外界的扶持與推動。詩人在此句中對此加以否定,強調“聲自遠”根基於“居高”,意即隻有保持自身的誌行高潔並且勤於修身,才能真正的名播後代,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