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你周圍的環境

人是環境的產物。人可以選擇環境,也可以適應環境和改變環境。

在戰爭時期,一個年輕人被征去當兵了。大家都知道,在戰爭年代,他別無選擇。他被編入營隊受訓,為戰鬥做準備。他受到過嚴格的訓練,記住的第一條訓誡就是“服從”。如此看來,任何事情都不是自己能控製的,但是,他還是可以選擇自己的想法。如果他選擇了不能活著從戰場上回來的想法,那麽犧牲也就不可避免了。當然,戰場是一個特殊的場合,子彈和炮彈都沒長眼睛,並不是你想活就能活。

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有一個團卻創造了四年沒有損失一個人的奇跡。他們並不是逃兵,而是正常地執行軍事任務。當然他們也並沒有參加激烈的地麵戰鬥,這是特立司上校的功勞。在特立司上校的帶領下,士兵們不斷地背誦《詩篇》裏的第91條中被稱作“保護詩篇”的文章。特立司上校教會了他們如何在戰爭中奮力抗敵的同時保護好自己,因為,畢竟生命是最寶貴的。

許多情況下,我們都無法去改變環境,但我們可以做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就像天氣總不如人願一樣,當你剛準備好出去野餐用的器皿時,天就嘩啦啦地下起了大雨,而當你想去散散步的時候,又是烈日當頭。外部環境總是時好時壞,如果平常我們都大喊“活不了了”,那當我們處在糟糕的環境下又該怎麽辦呢?

當困難來臨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選擇逃避它,或是把這當作自己失敗的借口。有了這冠冕堂皇的理由,他們就不再琢磨怎麽去掙錢了。其實,在困難時期,同樣有許多人的偉大事業正在起步,因為他們不相信在困難時期就一定辦不成事情,他們認為隻要努力了,事情總會向好的一方麵發展,因而他們就成功了。

真正的商人都是利用環境的高手,把不利變成有利。如李嘉誠,房地產不景氣時,他進軍房地產。如胡雪岩,別的商人都逃避戰禍,他卻往被圍的杭州城送糧食。

在外部條件不利的情況下,創辦企業可能會碰到一些阻力,但是同樣也會有在境遇好的時候所沒有的有利條件。比如,你隻需花很少的本錢,就能讓店門開張,可以雇到很便宜的勞動力,技術人員也比平常好找,大公司自顧不暇,也沒有精力來排擠你的這個小企業……如此多的有利條件,幾乎可以和不利條件相抵消,甚至還會有富餘。

有一個人,當他開始做生意的時候,正好趕上了經濟蕭條時期,店門開張的時候,周圍的人都嘲笑他,紛紛說:“別人都把店盤掉不幹了,倒是你偏要迎頭上去。”可小店開張後生意還不錯,這是因為在小店開張之前,他曾到一個購物區做過調查,那裏麵有十來家肉鋪,但就一家生意很好,其他幾家都門可羅雀。他待在那兒仔細觀察,發現生意特好的那家店老板非常熱情,老板會永遠非常客氣地對你說:“你好,謝謝,再見,歡迎下次再來。”老板不管對誰都是那麽彬彬有禮,就算沒有買任何東西的客人,他都熱情招呼。老板給人以親切的感覺,而不是在逼著別人買東西。

那個肉店小老板選擇了不管是否在困難時期,對待顧客都仍像對待上帝那樣,相信就算經濟再蕭條,總是會有生意可做的。而其他的肉販則選擇相信是經濟太蕭條導致的沒有生意,因此就自暴自棄,甚至把經濟蕭條以來的不如意發泄到顧客身上,那麽,生意也就隻能越來越糟了。這就是選擇的力量,它能使人從生活中取得最大的回報。

去做調查的那個人同樣做了選擇,他的生意也日益興隆,而環境卻一直都沒有變。

任何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選擇,選擇怎樣去適應環境、利用環境。把失敗的責任推給社會是很容易的,把責任推給周圍環境是很容易的,把責任推給親戚朋友也是很容易的。如果你不想取得進步的話,這倒是能讓你輕鬆地選擇。但是,很多人選擇了自己做決定。生意是自己的,朋友們雖然能提出一些意見,但是決定要你自己來做。如果你不再埋怨周圍的環境,不再總是向別人訴苦,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看到有利因素,那麽,令人驚喜的結果就會出現。你的生活與事業要依靠你自己,環境也要靠你自己去選擇。

安東尼·羅賓對此曾說過一句非常精辟的話:“影響我們人生的絕不是環境,也絕不是遭遇,而是看我們對這一切抱著什麽樣的信念。”

人在一生中總有遭受失敗挫折的時刻,許多人任由失敗的恐懼摧毀了他。事實上,恐懼本身較失敗更具破壞力,不管在人生的哪一層麵。隻要你對失敗深懷懼意,你尚未起步就被擊垮了。而有些人卻能從失敗中重新站起,擺脫惡劣的環境,邁向成功。關於這一點,下麵的幾個故事就是典型的例子:

傑克是一個冷酷無情的人,嗜酒如命且毒癮甚深,有好幾次差點把命都給送了,就因為在酒吧裏看到一位不順眼的服務生而犯下殺人罪,後來被判終身監禁。他有兩個兒子,年齡相差才一歲,其中一個跟他老爸一樣有很重的毒癮,靠偷竊和勒索為生,也因犯了殺人罪而坐監。另外一個兒子可不一樣了,他擔任一家大企業的分公司經理,有美滿的婚姻,養了三個可愛的孩子,既不喝酒更未吸毒。

為什麽同出於一個父親,在完全相同的環境下長大,兩個人卻有著不同的命運?在一次個別的私下訪問中,問起造成他們現況的原因,兩個人竟然是相同的答案:“有這樣的老子,我還能有什麽辦法?”兩兄弟思想上的出發點雖相同,但價值取向卻又是完全不同的。

我們經常以為一個人的成就深受環境所影響,有什麽樣的遭遇就有什麽樣的人生。這實在是再荒謬不過了。越戰期間有兩位美國飛行員的座機被北越的高射炮擊落,因而被俘並分別關在戒備最森嚴的法羅監獄中。他們被戴上手銬腳鐐,日夜不停地遭受拷問以逼供軍情。在這樣的折磨下,兩個人對未來卻有完全不同的想法。

一位認為這輩子是完了,要想免去受不完的罪唯有一死,於是他便自殺了;但是,另外一位可不這樣想,他把這場非人的遭遇視為上天對他的考驗,要磨煉出他不屈不撓的意誌。這位勇士就是吉拉德·考菲上尉。他把在北越監獄中所遭受的酷刑告訴了全世界,也因而印證了人類的意誌能克服各種各樣的痛苦、挑戰和困難。

有兩位年屆70歲的老太太,對於未來也因不同的信念而有了不同的人生。一位認為到了這個年紀可算是人生的盡頭,於是便開始料理後事;然而,另一位卻認為一個人能做什麽事不在於年齡的大小,而在於是怎麽個想法。於是,她給自己訂下了更高的計劃,在70歲高齡之際開始學習登山,隨後的25年裏她一直冒險攀登高山,其中幾座還是世界上有名的。就在最近她還以95歲的高齡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攀登此山年齡最高的紀錄。她就是全美鼎鼎有名的胡達·克魯斯老太太。

由上述的例子可見,能夠決定一個人的一生的,不完全是環境,也不全是遭遇,而是看你對於這一切賦予什麽樣的意義,也就是說你抱有什麽樣的人生態度,這不僅會決定你的現在也決定你的未來。事實上,人生到底是喜劇收場,還是悲劇落幕,是豐豐富富的,還是無聲無息的,主要在於人們所把握的是什麽樣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