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把真正的意見藏在心裏

常言說:“忠言逆耳利於行。”不過,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將目光放在“忠言逆耳”上。他們將自己的意見和盤托出,的確是為了別人著想,但是結果卻並不理想,還讓別人察覺到了自己的內心。

為防止別人洞察到你的內心,你就必須處處謹慎,不可暴露你的目標和理想,在特定的形勢之下,用偽裝的辦法,將自己真正的意圖隱藏起來,做出胸無大誌的表象來迷惑對手,讓對手對自己“放心”,對自己不設防,以免你將來受製於人或被算計。如此才能在對手對你不設防的情況下,保全和發展自身的勢力。所以要適時地把自己的真正意圖隱藏起來。

掩藏真正的意圖所產生的巨大威力是不言而喻的。一個人的**之心就如同是一封在眾人麵前攤開的信,沒有任何秘密。而潛藏隱秘的城府,無論巨大的還是微小的溝壑均可在其中沉澱深藏。當我們學會利用言不由衷放出誤導的信息,來成功隱瞞自己真實的目的時,我們才會得到自己希望的一切。

被稱為“鐵血宰相”的俾斯麥是德國近代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也是有史以來最聰明的政治家之一,他善於權謀。在主張和平這件事上,正是因為他懂得隱藏了自己的真實意圖,使任何人都沒有去懷疑他的居心,才會有日後德國的統一。

俾斯麥是個熱血沸騰的愛國誌士和熱愛軍事的好戰分子,一生的夢想就是打敗奧地利,統一德國。可就是這樣一個好戰分子,在國會上居然主張和平,令所有人驚訝。其實這正是俾斯麥的聰明之處,他把自己的真正意圖隱藏了起來。他說:“沒有對於戰爭的後果清醒的認識,卻執意發動戰爭,這樣的政客,請自己去赴死吧!戰爭結束後,你們是否有勇氣承擔農民麵對農田化為灰燼的痛苦?是否有勇氣承受身體殘廢、妻離子散的悲傷?”

在國會上,俾斯麥盛讚奧地利,為奧地利的行動辯護,讓那些期待戰爭的議員迷惑了,因為這與他一向的立場簡直是背道而馳。最後,因為俾斯麥的堅持,終於避免了戰爭。幾個星期後,國王為感謝俾斯麥為和平發言,委任他為內閣大臣。沒過幾年,俾斯麥就成了普魯士首相。就在這時候,俾斯麥的真實意圖顯露出來,他開始對奧地利宣戰,摧毀了原來的帝國,統一了德國。

為什麽好戰的俾斯麥在國會上要隱藏自己的真正意圖呢?因為俾斯麥意識到普魯士的軍力趕不上其他歐洲強權的實力,如果這時候發動戰爭,那麽戰爭一旦失利,他的政治生涯就岌岌可危了。俾斯麥渴望權力,於是就隱藏了自己真正的意圖,持和自己意願相反的主張,發表那些違背自己意願的言論,瞞騙眾人。也正是因為俾斯麥這席話,他才會被軟弱的國王賞識,才得以迅速爬升為首相。

許多人隻要有機會就會把自己的計劃與意圖全盤托出。這樣的人一般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展現自己的美好本質,其實這並沒有錯,但是當你顯露自己的意圖時要注意考慮到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對象。坦誠是我們為人的基本,但有時候坦誠也會成為一把鈍器,隻能讓你受盡折磨,你的坦誠對別人來說可能是一種冒犯。隻有隱藏起自己真實的意圖,才能讓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更容易掌握主動權。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權勢或者地位已經危及到了自己時,不妨隱藏自己真正的意圖,用一項別人無法輕易理解或捉摸的行動來擺脫困境。

其實,一些意見的產生並不是針對一些人,而是對於事情,但是複雜的人心總是會將事情也複雜化。提出意見固然是為了事情能夠更好地解決,但是適時將意見藏在心裏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