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低調修身大隱於市

第一節 以低調的風格來保全自己

這是一個彰顯自我,突出個人風格的時代,所以,許多人都想成為媒體的寵兒。而對一個風頭勁盛、行事高調的人說低調處世,簡直是一種笑談。甚至有人覺得,低調也是一種炫耀。

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那些媒體和網絡的寵兒,越是高調,就越容易隨風而逝,因為隻能盛極一時,如曇花一現。而現實生活中,連那些真正具有實力的人,都會適時低調。

劉睦是東漢明帝的堂侄,自幼好學上進,喜好結交有學問的名儒,長大後被封為北海敬王,他忠孝仁慈,禮賢下士,深受百姓的愛戴。

有一年歲末,劉睦派一名官員去都城洛陽朝賀。臨行前,他問這位官員:“如果皇上問起我現在的情況,你應該怎樣回答呢?”

官員不假思索地說:“您德高望重,忠心耿耿,是百姓的再生父母。下員雖然愚魯,但這種區區小事定能向皇上稟報清楚。”

劉睦聽後,連連搖頭:“你若這樣說,就把我給害了!”見官員一副迷惑不解的樣子,劉睦又接著說:“你見到皇上之後,就說我自承襲王爵以來,意誌衰退,行動懶散,每日隻知吃喝玩樂,對正業毫不用心。”為什麽要這麽說呢?原來,在封建時代,皇權是至高無上的,“君疑臣必死”。劉睦善於守拙,不想讓皇上知道他是一個精明的人。因為在當時,有誌向的皇室成員,容易受朝廷的猜忌,弄不好就會招來殺身之禍。劉睦這樣做,實在是明哲保身的妙計。

而另一個官員卻因為高調,差點丟了自己的烏紗帽。

明成祖時,廣東布政使徐奇進京朝見皇上,順便帶了一些嶺南的藤席準備饋贈給朝廷中的官員。不料,京城的巡邏官把這些藤席截獲,並將徐奇饋贈禮品的人員名單呈給了明成祖。

明成祖反複看了幾遍名單,見好多朝廷大員在名單中,唯獨沒有太傅楊士奇的名字,覺得有必要問個究竟,於是立即召見了楊士奇。楊士奇解釋說:“當初徐奇受命赴廣東任布政使,臨行前眾官員都紛紛寫詩為他送別,所以徐奇這次回京特用藤席回贈。那一次臣正好有病在身,沒有贈詩給徐奇,不然的話,我這次也在饋贈之列。今天眾官員的名字雖然都在禮單上,但他們不一定會接受徐奇的禮物,再說藤席乃嶺南特產,徐奇饋贈藤席隻是為了表達謝意,不會有別的目的。”

楊士奇這番話講得自然得體,明成祖對他的疑惑打消了,也原諒了徐奇,命人把名單燒了,從此再也沒有過問此事。

如果楊士奇借此機會炫耀自己的清廉,不僅不會得到讚賞,而且會加重明成祖對他的疑心。楊士奇故意將自己牽扯進來,說明自己與別人沒有什麽不同,從而贏得了明成祖的信任。如果沒有楊士奇的解圍,想必徐奇早已經獲罪。

低調,未嚐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於人於己有利的低調,何樂而不為呢?總是衝鋒在前,也需要照顧好自己的後路。懂得低調的人,不會鋒芒畢露,也不會毫無精彩而言,他們會在遇事時遊刃有餘,更穩、更可靠,不浮躁,更能保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