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低調做人,進退有據

做人做事難免會遇到不如意的時候,若能低調一些,留有回旋,也許就會峰回路轉,別有洞天。而且如果你能夠成功地做到自我克製,進退有據,也就更深諳做人之道。

明朝蘇州城裏有位姓尤的老翁,開了間典當鋪。一年年關前夕,尤老翁在裏間盤賬,忽然聽見外麵櫃台處有爭吵聲,就趕忙走了出來。

原來是附近的一個窮鄰居趙老頭正在與夥計爭吵。尤老翁一向謹守“低調做人”、“和氣生財”的信條,便先將夥計訓斥一遍,然後再好言向趙老頭賠不是。可是趙老頭板著的麵孔不見一絲和緩之色,靠在一邊櫃台上一句話也不說。挨了罵的夥計悄聲對老板訴苦:“老爺,這個趙老頭蠻不講理。他前些日子當了衣服,現在,他說過年要穿,一定要取回去,可是他又不還當衣服的錢。我剛一解釋,他就破口大罵。這事不能怪我呀。”

尤老翁點點頭,打發這個夥計去照料別的生意,自己過去請趙老頭到桌邊坐下,語氣懇切地對他說:“老人家,我知道您的來意,過年了,總想有身體麵點兒的衣服穿。這是小事一樁,大家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熟人,什麽事都好商量,何必與夥計一般見識呢?您老就消消氣吧。”尤老翁不等趙老頭開口辯解,馬上吩咐另一個夥計查一下賬,從趙老頭典當的衣物中找四五件冬衣來。然後,尤老翁指著這幾件衣服說:“這件棉袍是您冬天裏不可缺少的衣服,這件罩袍您拜年時用得著,這三件棉衣孩子們也是要穿的。這些您先拿回去吧,其餘的衣物不是急用的,可以先放在這裏。”趙老頭似乎一點兒也不領情,拿起衣服,連個招呼都不打,就急匆匆地走了。尤老翁並不在意,仍然含笑拱手將趙老頭送出大門。

沒想到,當天夜裏趙老頭竟然死在另一位開店的街坊家中。趙老頭的親屬乘機控告那位街坊逼死了趙老頭,並與他打了好幾年官司。最後,那位街坊被拖得筋疲力盡,花了一大筆銀子才將此事擺平。

原來趙老頭因為負債累累,家產典當一空後走投無路,就預先服了毒,來到尤老翁的當鋪吵鬧尋事,想以死來敲詐錢財。沒想到尤老翁做人一向低調,明顯吃虧也不與他計較,趙老頭覺得坑這樣的人即使到了陰曹地府也要下地獄,隻好趕快撤走,在毒性發作之前又選擇了另外一家。

事後,有人問尤老翁憑什麽料到趙老頭會有以死進行訛詐這一手,從而忍耐讓步,躲過了一場災禍。尤老翁說:“我並沒有想到趙老頭會走到這條絕路上去。我隻是根據常理推測,若是有人無理取鬧,那他必然有所憑仗。在我當夥計的時候,我爹就常對我說:‘天大的事,忍一忍也就過去了。’如果我們在小事情上不忍讓,那麽很可能就會變成大的災禍。”尤翁以少見的忍耐力避開了大的災禍。的確,做人要低調一些,天大的事,忍一忍也就過去了,這可謂是能屈能伸、方圓做人的至高境界了。

美國前總統林肯曾經說過,對暫時鬥不過的小人要忍耐。與其和對方爭道被對方傷,還不如讓著對方。因為即使你製伏了對方,也不能治好傷,正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

如果那個趙老頭也能夠學會進退,想開,恐怕也不會自尋短見。處世時能夠適時讓一步,待人時能夠適時寬一分。像尤老翁那樣懂得適時退讓的人,表麵上是吃虧,實際卻能走得更遠;人生就是這樣,進時進,退時退,才能擁有回旋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