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絕地逢生,勇於打破格局

明確自己的處境

如果一個人不能清楚地認識自己,明確自己的處境,就如同在人生成功的道路上設置了障礙,將自己困在其中。當明白自己的位置並找出對策時,便找到了出去的大門。

要明確自己的處境,就要有自知之明,既不高估自己,也不低估自己。認識到這一點容易,但要做到這一點,卻非人人能及。

想擁有更大的權力,想到更能發揮自己才能的崗位上去,想做出比別人更大的成就……幾乎所有人都有上進心,都有改善現狀的欲望。但是,正確估價自己的人,完全有能力接受自己目前所處的現狀和環境,這對於想成功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有些缺點和性格是與生俱來並要帶進墳墓的。隻要看看那些偉大的成功者,你就能立即明白——他們都接受了自然的自我。

接受自己,對於正確地評價自我非常重要。紀伯倫曾在其作品裏講了一個狐狸覓食的故事。狐狸欣賞著自己在晨曦中的身影說:“今天我要用一隻駱駝做午餐呢!”整個上午,它四處奔波尋找駱駝。但當正午的太陽照在它的頭頂時,它再次看了一眼自己的身影,於是說:“一隻老鼠也就夠了。”狐狸之所以犯了兩次相同的錯誤,與它選擇“晨曦”和“正午的陽光”作為鏡子有關。晨曦不負責任地拉長了它的身影,使它錯誤地認為自己就是萬獸之王,並且力大無窮,無所不能;而正午的陽光又讓它對著自己縮小了的身影忍不住妄自菲薄。

大師筆下的這隻狐狸與現實生活中的很多人十分相似。他們對自己的認識不足,過分強調某種能力或者憑空承認無能。在這種情況下,千萬別忘了上帝為我們準備了另外一塊鏡子,這塊鏡子就是“反躬自省”,這四個字可以照見落在心靈上的塵埃,提醒我們“時時勤拂拭”,使我們認識真實的自己。

要想認識真實的自己,為自己準確定位是非常必要的。一個人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自己對自己的評價,這種評價有一個通俗的名詞——定位。在心目中你把自己定位成什麽,你就是什麽,因為定位能決定人生的處境,也能改變人生的處境。

一個乞丐站在地鐵出口處賣鉛筆,一名商人路過,向乞丐杯子裏投入幾枚硬幣,匆匆而去。過了一會兒,商人回來取鉛筆,他說:“對不起,我忘了拿鉛筆,因為你我畢竟都是商人。”幾年後,商人參加一次高級酒會,遇見了一位衣冠楚楚的先生向他敬酒致謝。這位先生說,他就是當初賣鉛筆的乞丐。他生活的改變,得益於商人的那句話:你我都是商人。故事告訴我們:當你定位於乞丐,你就是乞丐;當你定位於商人,你就是商人。

定位概念最初是由美國營銷專家裏斯和屈特於1969年提出的,當時他們的觀點是,商品和品牌隻有在潛在的消費者心中占有位置,企業經營才會成功。隨後定位的外延擴大了,大至國家、企業,小至個人、項目等,均存在定位的問題,事關成敗興衰。

汽車大王福特自幼幫父親在農場幹活,12歲時,他就在頭腦中構想如何用能夠在路上行走的機器代替牲口和人力,而父親和周圍的人都要他在農場做助手。若他真的聽從了父輩的安排,世間便少了一位偉大的工業家,但福特堅信自己可以成為一名機械師。於是他用1年的時間完成了其他人需要3年的機械師訓練,隨後又花2年多的時間研究蒸汽原理,試圖實現他的目標,未獲成功;後來他又投入到汽油機研究上來,每天都夢想製造一部汽車。他的創意被大發明家愛迪生所賞識,邀請他到底特律公司擔任工程師。經過10年努力,在29歲時,福特成功地製造了第一部汽車引擎。今天在美國,每個家庭都有一部以上的汽車,底特律成為美國最大的工業城市之一,也是福特的財富之都。福特的成功,不能不歸功於他定位的正確和不懈的努力。

尼采曾經說過:“聰明的人隻要能認識自己,便什麽也不會失去。”隻有正確認識自己,才能充滿自信,才能使人生的航船不迷失方向。隻有正確認識自己,才能正確確定人生的奮鬥目標。隻有有了正確的人生目標並充滿自信地為之奮鬥終生,才能此生無憾,即使不成功,也會無怨無悔。反過來說,就算你給自己定位了,如果定的不切實際,或者沒有一種健康的心態,也不會取得成功。

思路啟示

在危機時感到絕望,原因在於對自己的能力評價過低,不能夠把事情往好的發展趨勢上考慮。如果自己不能看清楚自己的處境,不妨請別人來幫助自己。找準定位,看清處境,就像釘釘子,釘在需要的地方才能發揮其真正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