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應具備使命感

對於世界、對於國家、對於公司、家庭,如果每個人都能多一份使命感,那麽處處便增添了美好。

我們的人生到底是為了什麽?有許多人想破解這個秘密,但是這絕非易事。連孔老夫子都要到了50歲才能“知天命”。但是“使命感”可以幫我們解除這種煩惱。

特蕾莎,1910年生於南斯拉夫境內的一個阿爾巴尼亞族農家。她的家鄉位於現在脫離南聯盟獨立的馬其頓首都斯科普裏,那一帶的人們至今還為貧窮、混亂和民族矛盾所困擾,她小小年紀就開始思索人生,12歲時感悟到自己的使命是幫助窮人,這決定了她被稱為“活聖人”的一生。

17歲時,她立下了初願,到愛爾蘭的勞萊德修女院學習,隨後到印度大吉嶺受訓,27歲時發終身願成為修女。1948年遠赴印度,成立仁愛傳教修女會。

她創建的組織有4億資產,世界上最有錢的公司都願意捐款給她。她的身後,有數不清的追隨者和義務工作者,分布在100多個國家;她認識眾多總統、國王、傳媒巨頭和企業巨子,受到他們的仰慕和愛戴。

她住的地方,唯一的電器是電話;她穿的衣服,一共隻有3套;她隻穿涼鞋沒有襪子,她把一切都獻給了窮人、病人、孤兒、孤獨者、無家可歸者和垂死者。

1979年,諾貝爾委員會從包括美國總統卡特在內的56位候選人中,選出了她,把諾貝爾和平獎授予了這位除了愛一無所有的修女。

授獎公報說:她的事業有一個重要特點——尊重人的個性、尊重人的天賦價值。公報還說:她個人成功地彌合了富國與窮國之間的鴻溝,她以尊重人類尊嚴的觀念在兩者之間建設了一座橋梁。

她的答辭是:這項榮譽,我個人不配領受,今天,我來接受這項獎金,是代表世界上的窮人、病人和孤獨的人。她把這筆巨額獎金全部用來為窮人做事。

她的事業得到了全世界越來越多人的支持。從印度偉大女兒獎到美國總統自由勳章,從卡內基獎到史懷澤獎,全世界至少有八十多個國家的元首、政府和各大領域的機構以及各種國際組織,都向她頒發過崇高的獎項。

她創辦的學校,專門收容失學兒童和流浪孤兒;她創辦了麻風病人收容診所,許多被遺棄、無家可歸、心靈的痛遠勝於病體的麻風病人,在這裏得到關愛和診治;當艾滋病開始被人們視為瘟疫的時候,她又奔走於歐美,設立了多家艾滋病患者收容所。

靠著這種愛心,也僅僅靠著這種愛心,她的身後站起成千上萬的追隨者。

特蕾莎修女一生的使命既簡單又直接,就是服侍窮人中的窮人。她不僅為窮人和孤獨者提供衣食住處,不僅為病人和遭難者提供醫療服務,還給這些人帶去愛心和尊嚴!她立誌要服務窮人,所以先變成了窮人,穿上窮人的衣服,一頭紮進貧民窟、難民營和傳染病人之中。她說:“除了貧窮和饑餓,世界上最大的問題是孤獨和冷漠。孤獨也是一種饑餓,是期待溫暖的饑餓。”

在為英國電視台錄製《為了神做件美事》節目時,她告訴英國記者說:“感覺自己沒有人要,是人類所經驗到最糟糕的一種疾病。”因為別的病有藥可醫,唯獨“不被需要”,除了一雙願意服侍的手與一顆充滿愛的心外,再沒有一帖藥可醫治。特蕾莎更發現,富裕的國家竟和貧窮的國家同樣都充滿了“不被人需要”的心靈疾病。

特蕾莎修女就因為矢誌拯救因貧窮、天災而受苦的人類同胞而得到心靈最大的豐足與喜樂。正是她對社會、對人類的那種使命感,讓她無比高尚,令人敬仰。

“使命感”好比一條捷徑,它使你超越一切煩惱,直達“圓滿的人生”。人一定要超越自己,奉獻自己,才有那種勝利的成就感和深刻的喜悅。那種恒久的喜悅構成了你的好心境,那就是最圓滿的人生。

思路啟示

盡管,並不是每一個普通人都有高度的使命感,能成為救民於水火的英雄人物,或是成為留下絕世佳作的偉大作家,自己的使命也未必一定偉大,對其他人產生意義非凡的影響。但是,隻要清楚自己的使命,哪怕是點點滴滴的事情都肯去做,就能體現出自己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