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樂樂怎如眾樂樂

有人說: “一份憂愁,兩個人一起分擔,就會變成了半份憂愁;而一份快樂,兩個人一起分享,則會變成兩份快樂。”

給予是快樂的源泉,為別人帶來快樂的同時,我們自己也會處於快樂之中。快樂是可以分享的,你給別人帶來了快樂,你也會快樂你分享給別人的東西越多,你獲得的東西就會越多。你把幸福分給別人,你的幸福就會更多。正所謂獨樂樂怎如眾樂樂呢?

樹上落了一隻嘴裏銜著一大塊食物的烏鴉。許多追蹤這個富有者的烏鴉立刻成群飛來。它們全都落下來,一聲不響,一動不動。那隻嘴裏叼著東西的烏鴉已經很累了,很吃力地喘息著,它不可能一下子就把這麽一大塊東西吞下去。它也不能飛下去,在地上從容不迫地把這塊東西啄碎。那樣烏鴉們會猛撲過去,於是就要開始一場通常所說的混戰了。它隻好停在那兒,保衛嘴巴裏的那塊東西。

也許是因為嘴裏叼著東西呼吸困難,也許是因為它被大家追趕,已經弄得精疲力竭——隻見它搖晃了一下,突然失落了叼著的那塊東西。

所有的烏鴉都猛撲上去,在這場混戰中,一隻非常機靈的烏鴉搶到了那塊東西,立刻展翅飛去。這當然是另一隻烏鴉——頭一隻被追趕得精疲力竭的烏鴉也在跟著飛,但已明顯地落在大家的後麵了。

結果第二隻烏鴉也像第一隻一樣,弄得精疲力竭,也落到一棵樹上,也是最終失落了那塊東西,於是又是一場混戰,所有的烏鴉又去追趕另一個幸運兒……

請看,富有的烏鴉的處境多麽可怕,而這隻是因為它不會分享。

不會與別人分享,最終的結果是自己也享受不到。快樂分給大家就會成倍地增加,相反如果緊握住不放,就會有人嫉妒你的快樂。

從前有個國王,非常疼愛他的兒子,總是想方設法滿足兒子的一切要求。可即使這樣,他的兒子卻依舊整天眉頭緊鎖,麵帶愁容。於是國王便懸賞找尋能給兒子帶來快樂的能士。

有一天,一個大魔術師來到王宮,對國王說他有辦法讓王子快樂。國王很高興地對他說:“如果你能讓王子快樂,我可以答應你的一切要求。”

魔術師把王子帶人一間密室中,用一種白色的東西在一張紙上寫了些什麽交給王子,然後讓王子走入一間暗室,燃起蠟燭,注視著紙上的一切變化,快樂的處方會在紙上顯現出來。

王子遵照魔術師的吩咐而行,當他燃起蠟燭後,在燭光的映照下,他看見紙上那白色的字跡化作美麗的綠色字體:“每天為別人做一件善事!”

王子按照這一處方,每天做一件好事,當他看見別人微笑著向他道謝時,他開心極了。很快,他就成了全國最快樂的人。

俄國詩人涅克拉索夫的長詩《在俄羅斯,誰能幸福和快樂》中寫道:詩人找遍俄國,最終找到的快樂人物竟然是枕鋤打瞌睡的農夫。是的,這位農夫有強壯的身體,能吃能喝能睡,僅從他打瞌睡的眉目裏和他打呼嚕的聲音中,便流露出由衷的開心。這位農夫為什麽能開心?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知足常樂,二是勞動能給人帶來快樂和開心。正是因為農夫付出了能讓別人快樂的勞動,所以他才能成為最快樂的人。付出最多的人,往往獲得也最多。

朋友,把你的快樂和幸福和別人分享吧,你分給別人的快樂越多,你獲得的快樂也就越多。

一個人隻有學會與別人共享自己的力量,個性才能得到最完整的發揮。

發展個性必須從欲望出發,有了欲望才會去行動個性的開始,就在於我們獨處時候的所思所為,而真正個性的奉獻,則會淩駕於一己之私的範圍之上。成熟的個性,不可避免地會在對服務人群的獻身上表現出來,它開始時可能是一種內在的精神較量,繼而向外尋求更豐富的知識和諒解。個性並不是我們獨自的擁有,也不是行為的本身,它是用來判定我們本身價值的東西。性格可以在不涉及他人的情況下得到體現,而個性必然會影響到他人和我們自己的生命。我們或許能在家居獨處的時候造就我們的性格,但是永遠不能孤獨地完成個性的發展。

每一個人,對於自己所碰到的人,都有愛和被愛的相互責任。我們怎樣為他們樹立愛的榜樣,將會對他們如何去愛別人產生重大的影響。當我們表達愛心的時候,別人會看著我們,甚至把我們當做學習的榜樣。

我們會問:“誰可以當我們的好榜樣?誰是我們最應該仰慕的對象?”我們可以從曆史人物中找到他們,也可以在開放和虔誠的心態下遇見他們,我們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他們。

南丁格爾舍棄了財富和舒適的生活,去追尋她心中真正的需求。她被一種要去照顧千千萬萬個人的使命所驅使,要去分擔他們在她身邊死亡的時候所經受的絕望和恐懼。最後她成為我們今天所熟悉、敬仰的“白衣天使”之母。

天主教神父達米安拋棄了文明社會的一切,獻身於照顧夏威夷莫洛凱島上的麻風病人的事業上,完全發揚了非凡個性的博愛精神。他與教會的官僚體係奮戰不止,為他的教區人士爭取補給品,最後他自己也患了麻風病,死在他所愛的、和他一起生活的人群之中。

甘地將一生精力完全投入到追求自由之中。他的不流血革命的理論和實踐,終於使處在英國殖民統治下的印度人擺脫了帝國主義的束縛。當一再被要求寫下自己的生平回憶時,他做出了一句最有個性的答複:“我的生平就是我的信息。”

這些把個人力量化為愛的曆史典範,都可以幫助我們認識、欣賞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以博愛為職責的高尚性格,可能也包括我們自己。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懂得“獨樂樂怎如眾樂樂”的真諦,隻有這樣,才能做一個幸福快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