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快樂多一點,生活美一點

生活的本身並不完美

現實生活中,追求完美是我們所擁有的一種好心態。但是,過度苛求完美卻是我們對自己的一種虐待,因為生活本身並不存在完美。隻要我們努力將事情做得最好即可,不必過分強求其結果。

人生的藝術,隻在於進退適時,取舍得當。因為生活本身即是一種悖論:一方麵,它讓我們依戀生活的饋贈;另一方麵,又注定了我們對這些禮物最終的棄絕。正如先師們所說的:人生一世,緊握雙拳而來,平攤兩手而去。人生是如此神奇,這神靈的土地,分分寸寸都浸潤於美之中。然而這一點,又常常隻是在回顧往昔的時候才為人覺察,一旦覺察,那美好的時光卻已是一去不複返了。

世上沒有絕對完美的事物。你不必因為考試少了幾分而耿耿於懷,不必因說過一句錯話而久久內疚,不必因女朋友的一個小缺點而感到遺憾,不必為一頓不可口的飯菜而埋怨,不必因一次評比名落孫山而垂頭喪氣,不必因一次失誤而放棄全部計劃,更不必因一個人負心於你便懷疑世間的真情……考不上大學不一定是你的失敗,找不到舒心的工作不一定說明你無能.失去這個機會你可以尋找另一個機會,搭不上這班車你可以搭下一班……

一切都不會像想象的那樣完美,也都不會像你策劃的那樣順利,接受不完美,你才有勇氣麵對現實。

要做的事情很多,但你不可能麵麵俱到。如果同一晚上你有兩件事要做(應女朋友的邀請陪她去聽歌,到圖書館聽一個學術講座),你的選擇應該是:你認為哪件重要就去做哪一件,同時把另外一件忘掉。隻有敢於放棄才能有所獲取。

認真對待生活,把握生活,但又不能抓得過死,鬆不開手。人生這枚硬幣,其反麵正是那悖論的另一要旨:我們必須接受“失去”,學會怎樣鬆開手。

這種教誨確實是不易領受的。尤其當我們正年輕的時候,滿以為這個世界將會聽從我們的使喚,滿以為我們用全身心投入去追求的事業都一定會成功,而生活的現實仍然是按部就班地走到我們的麵前。於是,這第二條真理雖是緩慢地,但也是確鑿無疑地顯現出來。

我們在經受“失去”中逐漸成長,這樣經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我們離開娘胎來到這個世界上,開始獨立生活。而後又要離開父母和充滿童年回憶的家庭,進行一係列的學校學習。結了婚,有了孩子,等孩子長大了,又隻能看著他們遠走高飛。我們要麵臨雙親的謝世和配偶的亡故,麵對自己精力逐漸地衰退。最後,我們必須麵對不可避免的自身死亡——我們過去的一切生活,生活中的一切夢都將化為烏有。

但是,我們為何要臣服於生活的這種自相矛盾的要求?明明知道不能將美永久保持,可我們為何還要去造就美好的事物?我們知道自己所愛的人早已不可企及,又為何還要使自己的心難以割舍?

要解開這個悖論,必須尋求一種更為寬廣的視野,通過通往永恒的窗口來審度我們的人生。一旦如此,我們就可醒悟:盡管生命有限,而我們在世界上的作為卻為之織就了永恒的圖景。

所謂的完美主義者,不單隻針對某些事情進行批評,而是事事都看不順眼,樣樣都要批它一批才覺過癮,甚至連吃個什麽東西都得挑三揀四的。

可是不論什麽事都不可能太過完美。當你想要達到完美的境界時,就注定開始走向失敗之路了。每一次你想在別人麵前展現完美的形象時,就會帶給自己不必要的壓力,因為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

隻要你能秉持向著更好方向邁進的信念,你每天都可以是出色的。和一般人的想法相反的是,“出色”這個字眼並不代表完美,而是指“你的最佳狀態”。這也就意味著:在今天或現在所處的環境限製之下,依你的知識及經驗,盡最大努力去做。如果你真的盡了全力,且再也不能做得更好,那你就算是相當出色了。

然而,這也不是說你不能再繼續追求成長,追求更好的境界,你當然能繼續茁壯成長。比方說,從現在開始一年內,你所寫的新書一定要比這本好,因為你又多了一年的知識、經驗以及專業訓練。但是現在這本書還是最傑出的,因為這是你當下能力的極致發揮。而下一本新書當然也會是最出色的一本,因為那也是彼時的最佳狀態。

人生絕不是一種作為生物的存活,它是一種叵測的變幻,也是一股不息的奔流。我們的父母通過我們而生存下來,我們也通過我們的孩子而生存下去。我們建造的東西將會留存久遠,我們自身也將通過它們得以久遠地生存。我們所造就的美,並不會隨我們的消失而消失。我們的雙手會枯萎,我們的肉體會消去,然而我們所創造的真、善、美則將與時俱在,永存不朽。

總之,追求完美固然是我們的終極目標,但是,過分強求則是一種愚蠢的行為。要知道,能夠在重重的限製條件之下,盡己所能地朝目標努力,就一定能夠達到出色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