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饒人處且饒人

生活在紛繁複雜的大幹世界裏,和別人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係,磕磕碰碰,出現點摩擦,在所難免。此時,如果仇恨滿天,得理不饒人,後果隻能是兩敗俱傷,魚死網破。而如果采取忍讓之道,則會“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哪個更劃算,不言自明。

放對方一條生路,讓他有個台階下,即使是你的敵人也可能會在以後成為你的朋友。因為饒人是站在主動的地位,采取主動的人是“製人而不受製於人”。你采取主動,不隻迷惑了對方,使對方搞不清你對他的態度,也迷惑了第三者,讓他搞不清楚你和對方到底是敵是友,甚至會誤認你們已“化敵為友”。你的主動,卻使對方處於“接招”“應戰”的被動態勢。

當眾擁抱你的敵人,除了可在某種程度內降低對方對你的敵意之外,還可避免惡化你與對方的關係。換句話說,在為敵為友之間,留下一條灰色地帶,免得敵意鮮明,反而阻擋了自己的進路與退路。此外,你的行為也將使對方失去再對你攻擊的立場,若他不理你的擁抱而依舊攻擊你,那麽必招致他人譴責。

因此,競技場上比賽開始前,兩人都要握手敬禮或擁抱,比賽後也一樣再來一次,這是最常見的當眾擁抱敵人的場麵。

中國曆史上,凡是顯世揚名,彪炳史冊的英雄豪傑,仁人誌士,無不能忍。人生在世,生與死較,利與害權,福與禍衡,喜與怒稱,小之一身,大之天下國家,都離不開忍。現代社會中,許多事業上非常成功的企業家、金融巨頭亦將忍字奉為修身立本的真經。可見,忍是修養胸懷的要務,是安身立命的法寶,是人脈和諧的祥瑞,是成就大業的利器。

忍是一種寬廣博大的胸懷,忍是一種包容一切的氣概。忍講究的是策略,體現的是智慧。“弓過盈則彎,刀過剛則斷”,能忍者追求的是大智大勇,絕不做頭腦發熱的莽夫。

忍讓是人生的一種智慧,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法寶。忍讓之苦能換來甜蜜的結果。

《寓圃雜記》中記述了楊翥故事。楊翥的鄰居丟失了一隻雞,指罵說是被楊家偷去了。家人氣憤不過,把此事告訴了楊翥,可楊翥卻說:“此處又不是我們一家姓楊,怎知是罵的我們,隨他罵去吧!”還有一鄰居,每當下雨時,便把自己家院子中的積水放到楊翥家去,使楊翥家如同發水一般,遭受水災之苦。家人告訴楊翥,他卻勸家人道:“總是下雨的時候少,晴天的時候多。”

久而久之,鄰居們都被楊翥的寬容忍讓所感動,紛紛到他家請罪。有一年,一夥賊人密謀欲搶楊翥家的財產,鄰居得知此事後,主動組織起來幫楊家守夜防賊,使楊家免去這場災難。

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本名重耳,未登基之前,由於遭到其弟夷吾的追殺,隻好到處流浪。有一天,他和隨從經過一片土地,因為糧食已用完,便向田中的農夫討些糧食,可那農夫卻捧了一捧土給他們。

麵對農夫的戲弄,重耳不禁大怒,要打農夫。他的隨從狐偃馬上阻止了他,對他說: “主君,這泥土代表大地,這正表示你即將要稱王了,是一個吉兆啊!”重耳一聽,不但立即平息了怒氣,還恭敬地將泥土收好。

狐偃身懷忍讓之心,用智慧化解了一場難堪,這是胸懷遠大的表現。如果重耳當時盛怒之下打了農夫,甚至於殺了人,反而暴露了他們的行蹤,狐偃一句忠言,既寬容了農夫,又化解了屈辱,成就了大事。

忍讓是智者的大度,是強者的涵養。忍讓並不意味著怯懦,也不意味著無能。忍讓是醫治痛苦的良方,是一生平安的護身符。

生活中許多事當忍則忍,能讓則讓。善於忍讓,寬宏大量,是一種境界,一種智慧。處在這種境界的人,少了許多煩惱和急躁,能獲得更加亮麗的人生。

紳士過獨木橋,剛走幾步便遇到一個孕婦。紳士很禮貌地轉過身回到橋頭讓孕婦過了橋.孕婦一過橋,紳士又走上了橋。走到橋中央又遇到了一位挑柴的樵夫,紳士二話沒說,回到橋頭讓樵夫過了橋。第三次紳士再也不貿然上橋,而是等獨木橋上的人過盡後,才匆匆上了橋。眼看就到橋頭了,迎麵趕來一位推獨輪車的農夫。紳士這次不甘心回頭,摘下帽子,向農夫致敬:“親愛的農夫先生,你看我就要到橋頭了,能不能讓我先過去。”農夫不幹,把眼一瞪,說:“你沒看我推車趕集嗎?”話不投機,兩人爭執起來。這時河麵漂來一葉小舟,舟上坐著一個胖和尚。和尚剛到橋下,兩人不約而同請和尚為他們評理。

和尚雙手合十,看了看農夫,問他:“你真的很急嗎?”農夫答道:“我真的很急,晚了便趕不上集了。”和尚說:“你既然急著去趕集,為什麽不盡快給紳士讓路呢?你隻要退那麽幾步,紳士便過去了,紳士一過,你不就可以早點過橋了嗎?”

農夫一言不發,和尚便笑著問紳士:“你為什麽要農夫給你讓路呢,就是因為你快到橋頭了嗎?”

紳士爭辯道:“在此之前我已給許多人讓了路,如果繼續讓農夫的話,便過不了橋了。”

“那你現在是不是就過去了呢?”和尚反問道, “你既已經給那麽多人讓了路,再讓農夫一次,即使過不了橋,起碼保持了你的風度,何樂而不為呢?”紳士頓時滿臉漲得通紅。

每個人的智慧、經驗、價值觀、生活背景都不相同,因此與人相處,爭鬥難免——不管是利益上的爭鬥或是是非的爭鬥。而這種爭鬥,在競爭激烈的工商社會尤其明顯。

大部分人一旦陷身於爭鬥的旋渦,便不由自主地焦躁起來。一方麵為了麵子,一方麵為了利益,因此一得了“理”,便不饒人,非逼對方鳴金收兵或豎白旗投降不可。然而“得理不饒人”雖然讓你吹著勝利的號角,但卻也是下次爭鬥的前奏,“戰敗”的對方也有麵子和利益之爭,他當然要“討”回來。

何謂“得理且饒人”?就是放對方一條生路,讓他有個台階下,為他留點麵子和立足之地,這不太容易做到,但如果能做到,對自己則好處多多。為什麽這樣說呢?

第一,得理不饒人,讓對方走投無路,有可能激起對方“求生”的意誌,而既然是“求生”,就有可能是不擇手段,這將傷害你。好比老鼠關在房間內,不讓其逃出,老鼠為了求生,將咬壞你家中的器物。放他一條生路,他“逃命”要緊,便不會對你造成傷害。

第二,對方無理,自知理虧,你在理字已明之下,放他一條生路,他會心存感激,來日自當圖報,就算不如此,也不至於毀了對方,這有失厚道。

第三,人海茫茫,但卻常常“後會有期”,你今天得理不饒人,焉知他日不狹路相逢?若屆時他勢旺你勢弱,你就有可能吃虧,“得理且饒人”,這也是為自己留後路。

第四,做事做人,下手不必過重過毒。

第五,“理”字既明,言辭何不圓通?況且饒人也是一種快樂:

心理學家指出:適度的寬容,對於改善人際關係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大量事實證明,不會寬容別人,亦會殃及自身。過於苛求別人或苛求自己的人,必定處於緊張的心理狀態之中。由於內心的矛盾衝突或情緒危機難於化解,極易導致肌體內分泌功能失調,諸如使兒茶酚胺類物質——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過量分泌,引起體內一係列劣性生理化學改變,造成血壓升高、心跳加快、消化液分泌減少、胃腸功能紊亂等現象,並可伴有頭昏腦漲、失眠多夢、乏力倦怠、食欲不振、心煩意亂等症候。緊張心理的刺激會影響內分泌功能,而內分泌功能的改變又會反過來增加人的緊張心理,形成惡性循環,貽害身心健康。有的過激者甚至失去理智而釀成禍端,造成嚴重後果。而一旦寬恕別人之後,心理上便會經過一次巨大的轉變和淨化過程,使人際關係出現新的轉機,諸多憂愁煩悶可得以避免或消除。

很多人都說饒恕自己易,饒恕敵人難。就因為難,所以人的成就才有高下之分,有大小之分,也就是說,能當眾擁抱敵人的人,他的成就往往比不能饒人的人更高、更大。因此,做事不可太過分,應該得饒人處且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