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改變多一點,成長快一點

認真理好自己的情緒

很多時候,一個人是否成功,不是看他笑過多少次,而是看他是否最後還在笑。隻有笑到最後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正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隻有“忍辱”才能“負重”。想要獲得最終的勝利,必須認真理好自己的情緒。

你要想把握自己,必須控製好自己的思想,必須對思想中產生的各種情緒保持著警覺性,並且視其對心態的影響是好是壞而接受或拒絕。樂觀會增強你的信心和彈性,而仇恨會使你失去寬容和正義感。如果你無法控製自己的情緒,你的一生將會因為不時的情緒衝動而受害。

情緒是屬於你自己的。同時,它往往隻從維護情感主體的自尊和利益出發,不對事物做複雜、深遠和智謀的考慮,這樣的結果,時常使自己處於很不利的位置上或為他人所利用。本來,情感離智謀就已很遠了,情緒是情感的最表麵部分、最浮躁部分,以情緒做事,焉有理智的?不理智,能夠勝算嗎?這看來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在工作、學習、待人接物中,卻常常依從情緒的擺布,頭腦一發熱(情緒上來了),什麽蠢事都願意做,什麽蠢事都做得出來。比如,因一句無甚利害關係的口角,我們便可能與人打鬥.甚至拚命(詩人萊蒙托夫、詩人普希金與人決鬥死亡,便是此類情緒所為)。又如,我們因別人給我們的一點假仁假義而心腸頓軟,大犯根本性的錯誤(西楚霸王項羽在鴻門宴上耳軟、心軟,以致放走死敵劉邦,最終痛失天下,便是這種情緒所為)。我們還可以舉出很多因情緒的浮躁、簡單、不理智等而犯的過錯,導致大則失國失天下,小則誤人誤己誤事。事後冷靜下來,自己也會感到其實可以不必那樣。這都是因為情緒的躁動和亢奮,蒙蔽了人的心智。

楚漢之爭時,項羽將劉邦父親五花大綁陳於陣前,並揚言要將劉公剁成肉泥,煮成肉羹而食。項羽意在以親情刺激劉邦,讓劉邦在父情、天倫的壓力下,自縛投降。劉邦很智慧,沒有為情所蒙蔽,他的大感情戰勝了私情,他的理智戰勝了一時心緒。他反以項羽曾和自己結為兄弟之由,認定己父就是項父,如果項某願弑其父,剁成肉羹,他願分享一杯。劉邦的超然心境和不凡舉動,令項羽想不到,以至於無策回應,隻能草草收回此招。

三國時,諸葛亮和司馬懿祁山交戰,諸葛亮千裏勞師欲速戰決雌雄。司馬懿更聰明,他以逸待勞,堅壁不出,欲空耗諸葛亮士氣,然後伺機求勝。諸葛亮麵對司馬懿的閉門不戰,無計可施,最後想出一招,送一套女裝給司馬懿,羞辱他如果不戰乃小女子是也。古人很以男人自尊,尤其是軍旅之中。如果在常人,定會接受不了此種羞辱。司馬懿卻另當別論,他落落大方地接受了女兒裝,情緒並無影響,而且心態繼續甚好,還是堅壁不出。連老謀深算的諸葛亮對他也幾乎無計可施了。

然而生活中,更多的人是成為情緒的俘虜。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之戰中.孟獲便是一個深為情緒役使的人,他之所以不能戰勝諸葛亮,非命也,實人力和心智不及也。諸葛亮大軍壓境,孟獲彈丸之王,不思智謀應對,反以帝王自居,小視外敵,結果一戰即敗,完全不是對手。盂獲一戰即敗,應該坐下慎思,再出敵招,但他卻自認一時晦氣,以為再戰必勝。再戰,當然又是一敗塗地。如此幾番,把孟獲氣得渾身顫抖。又一次對陣,他隻見諸葛亮遠遠地坐著,搖著羽毛扇,身邊並無軍士戰將,隻有些文臣謀士之類。不及深想,便縱馬飛身上前,欲直取諸葛亮首級。可想,諸葛亮已將孟獲氣成什麽樣子了,也可想孟獲已被一己情緒折騰成什麽樣子了。但是,諸葛亮的首級並非輕易可取,他身前有個陷馬坑,孟獲眼看將及諸葛亮時,卻連人帶馬墜入陷阱之中,又被諸葛亮生擒。孟獲敗給諸葛亮,除去各種其他原因,孟獲生性爽直、缺乏腦筋、為情緒蒙蔽,也是重要的成功因素。

情緒誤人誤事,不勝枚舉。一般心性敏感的人,頭腦簡單的人,年輕的人,愛受情緒支配,頭腦容易發熱。問一問你自己,你愛頭腦發熱嗎?你愛情緒衝動嗎?請檢查一下你自己曾經因此做過哪些錯事、犯傻的事,以警示自己的未來。

記住,情緒成就一切。

如果你正在努力控製情緒的話,可準備一張圖表,寫下你每天體驗並且控製情緒的次數,這種方法可使你了解情緒發作的頻繁性和它的力量。

一旦你發現刺**緒的因素時,便可采取行動除掉這些因素,或把它們找出來充分利用。

所以,想要成功的人們.不妨試著將這個欲望轉變成一股強烈的執著意念,並且,為其不斷地努力,努力,再努力,直至取得最終的勝利…總之,獲得成功並不難,關鍵在於認真理好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