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把責任看做成功的機會

在工作中,責任無處不在。善於出擊,敢於承擔,就能抓住機會。要知道,責任的背後往往蘊藏著機會。而機會也在等待敢於承擔責任的人。

“機會在哪裏?”這是很多人,尤其是那些渴望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的年輕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事實上,機會在每一個人的身邊。有很多人抱怨機會太少,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缺乏抓住機會的能力,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很多機會從身邊溜走,除了慨歎“別人機會那麽多,我卻沒有機會”外,什麽也做不了。

二是機會來了,卻沒有做好準備,甚至“缺位”了——也就是說機會來了,他卻不在。

三是沒有認識到責任就是機會,見到責任就躲,結果把機會也躲掉了。

上述三種情形中,第三種是最常見的,很多人都吃過這方麵的虧。當上級安排任務時,他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麻煩事來了。”或者說:“這是額外的責任,我不能去承擔。”

像這樣的員工,無論在什麽樣的企業都不會有太大的發展。因此,當你覺得自己缺少機會或者是職業道路不順暢時,不要抱怨環境,而應該問問自己是否承擔了責任。

布蘭妮在一家公司從事文員工作,她的工作就是整理、撰寫、打印一些材料。很多人都認為她的工作單調而乏味,但布蘭妮不覺得,她覺得自己的工作很好,並認為:檢驗工作的唯一標準就是你做得好不好,而非別的。

布蘭妮整天重複著這些工作,做久了,她發現公司的文件中存在著很多問題,甚至公司的一些經營運作方麵也存在著問題。於是,布蘭妮除了每天必做的工作之外,還細心地收集一些資料,甚至是過期的資料。她把這些資料整理分類,然後進行分析,寫出建議。為此,她還查詢了很多有關經營方麵的書籍。

最後,布蘭妮把打印好的分析結果和有關證明資料一並交給了老板。老板起初並沒有在意,一次偶然的機會,老板讀到了布蘭妮的這份建議,這讓他非常吃驚,這個年輕人竟然有這樣縝密的心思,而且她的分析井井有條,細致入微。

後來,老板采納了布蘭妮的很多建議。他很欣慰,覺得有這樣的員工是他的驕傲。當然,布蘭妮也被老板委以重任。

責任感能讓職場人士發出亮點,它可以讓一個初出茅廬、能力平平的人脫穎而出,迅速成為公司裏炙手可熱的關鍵人物。如果你能夠像布蘭妮那樣對自己的工作盡職盡責,那麽你也就會是一個很容易成功的人。

查理·貝爾當上麥當勞快餐連鎖店新總裁時,年僅43歲。他是麥當勞的首位澳大利亞籍老板。他的職業生涯始於15歲。1976年,年僅15歲的貝爾於無奈之中走進了一家麥當勞店,他想打工賺點零用錢,也沒有想到以後在這裏會有什麽前途。他被錄用了,工作是打掃廁所。雖然掃廁所的活兒又髒又累,但貝爾卻對這份工作十分負責,做得十分認真。

他是個勤勞的孩子,常常是掃完廁所,就擦地板;擦完地板,又去幫著翻正在烘烤的漢堡包。不管什麽事他都認真負責地去做,他的表現令麥當勞打入澳大利亞餐飲市場的奠基人彼得·裏奇心中暗暗歡喜。沒多久,裏奇說服貝爾簽了員工培訓協議,把貝爾引向正規職業培訓。培訓結束後,裏奇又把貝爾放在店內各個崗位上。雖然隻是做鍾點工,但悟性出眾的貝爾不負裏奇的一片苦心,經過幾年鍛煉,全麵掌握了麥當勞的生產、服務、管理等一係列工作。19歲那年,貝爾被提升為澳大利亞最年輕的麥當勞店麵經理。

貝爾的成功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作為一名雇員,如果你能對工作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那麽你肯定是一個容易成功的人。因為由於你的責任感和不斷的努力,公司才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作為老板,最先獎賞的自然就是你。你為公司付出你的責任感,公司當然也會對你的發展負責,你將會得到老板的賞識,這樣你自然就能脫穎而出了。

不妨這樣說,機會往往蘊藏在責任之中。責任就等於機會,承擔責任的人,不一定馬上會得到回報,但最終總會得到回報。責任和機會的關係,分析起來有三種情形:

1.責任與機會合二為一

比如,某公司有一個重要項目需要實施,董事長提出競爭上崗,誰做好了,誰就是下任董事長。誰都看得出來,做好項目既是責任也是機會。

2.責任中隱藏著機會

比如,老板對一位員工說:“你去開發西北市場。”表麵看來,老板是給員工一個任務,實則是給員工一個機會,因為如果開發西北市場成功了,這位員工可能獲得西北市場總經理的位置。

3.機會中隱藏著責任

比如,老板任命某員工為副總經理。從表麵上看,這是一個機會,事實上,它同時又有責任,抓住做副總經理這個機會,意味著要承擔起一個合格的副總經理應當承擔的責任。

以上三種關係,歸納起來實際上就是一種關係:“責任就是機會”,或者說“機會等於責任”。

可見,責任感通常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平台。隻要你用心工作,抓住工作的機會,就能為責任感找到可以發揮的機會。當你的這種“責任”能力被他人欣賞時,就是該你享受成功的時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