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低頭的人生智慧 第一節 低頭實際為了抬頭

低頭是一個人的處世態度,它表現了一個人的智慧,也表現了一個人的勇氣。事實上,低頭也是為以後的抬頭儲存足夠的力量。

如果一個人,隻知道不分時宜場合,一味地剛強,一味地硬撐,隻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傷害甚至犧牲,隻有做到剛柔並濟,懂得低頭,才能保護自己。

富蘭克林是美國著名的政治家、科學家,被譽為“美國之父”。他年輕的時候,有一次去拜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在進入老人的屋子時,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結果“砰”的一聲,額頭重重地撞在了門框上,頓時腫了起來,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輩看到他這副樣子,笑了笑說:“疼吧?可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獲。一個人要想洞察世事,練達人情,就必須時刻記住:該低頭的時候一定要低頭。”

從此以後,富蘭克林把這次拜訪當成了一次悟道,他牢牢地記住了老前輩對他的教導,把“低頭”作為畢生的為人處世的準繩,在以後的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涯中加以恪守,最終取得了成功。

這就好像是莊稼地裏的稻穀,越是子粒飽滿的稻穗,越是弓下身子,把頭垂得很低;而在稻田裏那些趾高氣揚、挺胸抬頭的都是些秕子,無論誰走到它們跟前,永遠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但是起風的時候你會發現,越是低頭彎腰子粒飽滿的稻子,越會沉穩不動,越是那些平日裏趾高氣揚的秕子,越會隨風肆意擺動。所以說,低頭,既是一種明智處世的態度,更是一種難得的智慧,學會低頭,也就學會了如何向成功邁邁一步。

曾經有一個年輕人問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大家都說你是世界上最有學問的學者,那你能不能回答我一個問題呢?”在得到大哲學家的同意後,這位青年問道: “請你告訴我天與地之間的距離是多少?”蘇格拉底聽完以後,微笑著開口道:“三尺。”

“不可能,我們每個人都有五六尺高,如果天與地之間隻有三尺的距離,那人還不得把天空戳出許多個窟窿眼兒出來?”青年反駁道。

蘇格拉底繼續微笑著說道: “是啊,凡是高度超過三尺的人。如果想立於天地之間,就要學會低頭。”

看來,每個人都應該時時處處學會低頭,懂得低頭也敢於低頭。如果肩膀所承受的生命的負荷過於繁重,不妨低一低頭,卸去那份多餘的沉重。在麵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的時候,也要學會低頭。隻有學會低頭,才能正視自己的不足,才能想辦法去克服缺點,改正錯誤。可以說,會低頭,也就學會了一種處世的智慧。

西漢的開國功臣韓信,年輕的時候,在集市上遇見了本村有名的小混混,他們當眾羞辱韓信,最後那個頭兒還要韓信從他**鑽過去,才肯放了韓信。這個時候,韓信有兩種選擇:忍辱或者反抗。如果反抗,韓信勢單力薄,孤身一人,絕對不是這一群小混混的對手,一旦動起手來,很可能會有性命之憂。而如果低頭忍受**之辱,那就需要忍受巨大的恥辱,更需要極大的勇氣。

最終,韓信選擇了低頭,忍受了一時之辱,日後發憤圖強,最終官拜淮陰侯,還被世人傳下“大丈夫,可屈可伸”的佳話。由此可見,學會低頭,懂得低頭,敢於低頭是一種多麽大的勇氣,而有了這種勇氣,就更激勵著人們去抬頭的決心。

俗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每個人都要謹記這句話。富蘭克林和蘇格拉底以及韓信,他們絕非是等閑之輩,讓他們低頭是何其不易?但他們之所以能低頭,敢低頭,會低頭,那是因為他們在低頭的那一刻,就堅信他們的頭將來會有高高揚起的那一天,此時的低頭,不過是做了一個休養生息、養精蓄銳的“緩衝”。

人生在世,難免遇到不如意,遇到事情就要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該低頭時且低頭。所以說,低頭是以退為進的手段,是前進的緩衝方法。

可見,低頭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它表現了一個人的豪邁灑脫氣度。同時,低頭也是一種智慧,它幫你審時度勢,找到生存的技巧。除此之外,它還是一種勇氣,幫你麵對現實,起到堅定信念的效果。學會低頭,可以為事業的成功增加砝碼。學會低頭,實際是為以後更好地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