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之間相互戲謔

朋友是一個人在社交中最寶貴的財富,廣泛的人際關係能讓我們更快乏獲得成功的青睞。而學會巧妙地運用調侃幽默,可以為朋友間的交往增添情趣,讓你在朋友中間更受歡迎。

有一個叫佛印的和尚和蘇東坡交往頗深,經常和蘇東坡一起出去遊山玩水,吟詩作對,而且兩人都幽默機智,經常互開玩笑。

這個佛印雖然做了和尚,但是仍然非常灑脫,還常與蘇東坡一塊喝酒吃肉,百無禁忌,完全不受佛門清規戒律的束縛。有一次,佛印聽說東坡要到寺裏來,就趕緊叫人燒了一盤東坡愛吃的紅燒酥骨魚。魚剛剛做好,蘇東坡也正好到了門外。

佛印聽到東坡的腳步聲,眼睛一轉,想跟他開個玩笑。正好旁邊有一隻銅磬,於是他順手就把做好的魚藏進了這個磬中。

而蘇東坡在門外就聞到了魚的香味,滿以為又有魚吃了。但是進來一看,飯桌上沒有魚,而香案上的銅磬卻倒扣著,於是他一下就明白了,但卻裝作不知道。他一坐下來就開始唉聲歎氣,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

佛印不知是怎麽回事,感到奇怪了。他知道蘇東坡素來就是個樂天派,笑口常開,今天怎麽這麽反常啊?不由得關切起來:“大詩人,為何愁眉不展呀?”

蘇東坡歎了口氣回答說:“唉!你有所不知,早上有人出了一個上聯,要我對下聯。整整想了一早,才對出四個字,所以心煩。”

佛印疑惑地問:"不知上聯怎麽寫?"“向陽門第春常在。”

佛印聽了覺得好笑,這副對聯不是早巳老掉牙了麽?誰人不曉啊,莫非他想存心耍我?想著佛印就想靜觀其變,先看看他葫蘆裏賣的什麽藥,於是他也裝作若無其事地接著往下問:"那麽,對出哪四個字呀?"

“積—善一人—家。”東坡故意慢慢地一字一頓地念出來。

佛印不假思索地大聲接著說:"慶一有一餘。"聽到這裏,蘇東坡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既然磬(慶)裏有魚(餘),為什麽不早拿出來嚐嚐呢。"直到這個時候,佛印才知道中計了。這個小插曲讓兩人相視一笑,開懷暢飲起來。

蘇東坡運用諧音的方式,點出了佛印將魚藏在磬裏的小把戲,讓氣氛變得快樂、融洽的同時,也讓佛印感覺到了這位大文學家信手拈來的智慧和與自己的感情之深。可見,知己好友間的玩笑、戲謔,不僅可以增添情趣,還能加深彼此間的默契,增加彼此的信任度,讓友誼地久天長。

一次,有一個叫王禹錫的人作了一首《賀雨》,有句"打葉雨拳隨手重,吹涼風口逐人來",以為得意,特意給蘇東坡看。東坡先生看了倒還客氣:"您這詩恐怕不那麽合規矩吧?”

那王先生也還虛心:"這是我喝醉了之後寫的。"過兩天又拿一首來。東坡看過問:"您又醉一回?"

有個叫殷浩的也愛作詩,曾把自己的作品拿給朋友桓溫看。

桓溫認真地欣賞了一番說:"哥們兒你可記住了,從今往後你可別得罪我。一旦你要得罪我了,我就把你這些詩給別人看!"

可見,古代的大詩人都是一些調侃、戲謔的能手,這種心無芥蒂的調侃、揶揄,不僅使朋友之間的交往增添了樂趣,也加深了彼此的感情。

法國作家小仲馬有個朋友的劇本上演了,朋友邀小仲馬同去觀看。小仲馬坐在最前麵,總是回頭數:"一個,兩個,三個……"

“你在幹什麽?”朋友問。“我在替你數打瞌睡的人。”小仲馬風趣地說。

後來,小仲馬的《茶花女》公演了。他便邀朋友同來看自己劇本的演出。這次,那個朋友也回過頭來找打瞌睡的人,好不容易終於也找到一個,說:“今晚也有人打瞌睡呀!"

小仲馬看了看打瞌睡的人,說:"你不認識這個人嗎?他是上一次看你的戲睡著的,至今還沒醒呢!"

小仲馬與朋友之間的調侃是建立在一種真誠的友誼的基礎之上的,丟掉虛假的客套更能增進朋友之間的友誼,使得朋友之間的感情更加富有情趣並隨之加深,使彼此乏獲得了心靈上的愉悅。

朋友之間無話不談,因此能夠調侃的話題也很多。有兩位朋友閑著沒事在互吹自己的祖先:

一個說:"我的家世可以追溯到英格蘭的約翰國王。"

"抱歉,"另一個表示歉意說,"我的家譜在大洪水中因來不僅搬上諾亞方舟而被衝走了。”

說完之後,兩人撫掌大笑。

都說"君子之交淡如水",但誰不希望能有幾個頗具情趣的朋友,來增添自己的生活樂趣呢?但不要強求別人,如果身邊的朋友都是不苟言笑的人,不妨從自己做起,主動把幽默的情趣帶給他們,漸漸的,朋友們也會被你感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