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齒銅牙紀曉嵐

清代學者紀曉嵐因為伶牙俐齒,善於調侃,因而有"鐵齒銅牙"的美譽。據史書記載,紀曉嵐一生詼諧、滑稽,機敏多變,才華出眾,給後世留下許多趣話,素有“風流才子”和"幽默大師”之稱。

紀曉嵐與乾隆

紀曉嵐身為乾隆皇帝的忠臣,一方麵要使皇帝高興,一方麵又要保護自己,必需要有一顆機智而敏捷的頭腦才行。

有一次,紀曉嵐赤膊坐於案前編纂《四庫全書》,不料乾隆皇帝突然駕到,赤身露體的紀曉嵐立即躲到書案底下。過了好久,紀曉嵐以為皇上已走,便問書童:"老頭子走了沒有?"豈料皇上未走,聞言大怒:"你罪當誅殺;為何稱聯是老頭子,你且說說道理,若說不出,定斬無赦!"紀曉嵐雖則汗顏,卻沒有驚惶失措,他機智無比,轉眼之間講出了一連串道理:"陛下貴為天子,人稱‘萬歲’,難道不老?皇上乃一國之首,萬民擁戴,豈不是頭?‘子’乃男子之美稱,君乃‘天之驕子’天下之偉男,豈不是子?故而‘老頭子’乃至尊至貴之稱,望皇上明察。”

皇帝聽後不禁開懷大笑,自然也沒有懲罰紀曉嵐。

紀曉嵐據理巧辯,能夠用一種調侃的方式來自圓其說。這樣不僅為自己解了圍,而且又對皇帝進行了一番溢美之意的奉承,真不愧是一位有著大智慧的人物。

還有一次,乾隆想開個玩笑為難紀曉嵐,便問他:"紀愛卿,忠孝怎麽解釋?"紀曉嵐答:"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為忠。"乾隆立即說:"我以君的身份命你現在去死!"“這……”紀曉嵐沒料到他竟然會這麽說,"臣領旨!""你打算怎樣死?"“跳河。”

“好,去吧!”

但紀曉嵐走了一會兒,又跑回來了。乾隆問:"紀愛卿,你怎麽沒死?"紀曉嵐答:"碰到了屈原,他不讓我死。"“此話怎講?”

"我到河邊,正要往下跳時,屈大夫從水裏出來,拍著我的肩膀說:"曉嵐,這就不對了,想當年楚王是昏君,我不得不死。你應該先問問當今皇上是不是昏君,如果皇上說是,你再死也不遲啊……”

就憑這一句,不僅抑製了皇帝的"聖旨",也化解了困境,一場尷尬就在輕鬆幽默中消除了。

紀曉嵐與和珅

紀曉嵐與和珅同為乾隆喜愛的臣子,因此兩人之間的關係並非一些電視劇中所演的那樣結怨頗多,事實上兩人就像是忘年交。年輕的和珅處世外向潑辣,年老的、處世逐漸內斂圓滑的紀曉嵐會時時善意地提醒和珅。有的時候,紀曉嵐也不忘調侃揶揄一下和珅。

一次,和珅新修了一座竹園,知道紀曉嵐墨跡珍貴,便要他題個亭額。

紀曉嵐略加思索,揮筆在紙上寫了"竹苞"兩個大字。這二字出自《詩經·小雅

·斯幹》中"如竹苞矣,如鬆茂矣"句,人們常以"竹苞鬆茂"頌揚華屋落成,家族興旺。和珅得到紀曉嵐的題字,大為高興,趕快讓工匠刻成匾額,懸掛在亭台上。

一天,乾隆皇帝來遊園子,見到亭台上"竹苞"的匾額,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和坤在一旁陪著笑,誰料皇帝說道:"好一個紀曉嵐。這竹苞二字,拆開來不就是個個草包嘛!"

紀曉嵐與老臣

一次,一位前朝老臣借八十大壽,大收賀禮。紀曉嵐於壽辰前夕送去一幅大紅壽匾,上寫四字:"真老烏龜。"

老臣一見大怒,要紀曉嵐當麵解釋清楚。紀笑嘻嘻地從容對曰:"閣下乃前朝老臣,年已八十,所以稱‘老’;家中世代烏紗蓋頂,所以稱‘烏’;龜乃長壽之靈,魏武帝英雄蓋世,尚且稱頌‘神龜’(指曹操:神龜雖壽,猶有竟時),所以稱‘龜';至於‘真’字,乃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當之無愧之意也!"

紀曉嵐的巧舌妙想,利用歪解,褒中藏貶,令老臣哭笑不得。紀曉嵐與太監有一天散朝時,一個太監想聽紀曉嵐講笑話。紀曉嵐假裝沉思半天,說:"從前有一個太監……”說了半句,就不說話了。這個太監等了半天,就問:“底下如何?”紀

曉嵐答道:“底下一樣沒有。”

有一次紀曉嵐入值南書房,有位老太監久聞紀曉嵐大名,特地前來一睹風采,隻見他身穿皮袍,按當時文人的習慣,手持折扇。這位太監便出題:"小翰林,穿冬衣,持夏扇,一部春秋曾讀否?"

紀曉嵐聽老太監南方口音,便輕鬆應對:"老總管,生南方,來北地,那個東西還在麽?”

胡適的"笑談"

幽默是一個人知識和修養的外在表現,幽默的人常常會給周圍人帶來精神上的愉悅,也會因此會受到人們的歡迎和喜愛,一代大師胡適就是這樣的人。

愛國人士楊杏佛是胡適當年教過的學生,此人鼻高嘴闊,綽號"楊大鼻子"。有一天,胡適去他家找他議事,適逢楊不在家。等得無聊的他忽然想起了《尋隱者不遇》的古詩,不禁童心驟生,拿起書桌上的筆寫下一首《致楊大鼻子》的詩:鼻子人人有,唯君大得凶。直懸一寶塔,倒掛兩煙筒。親嘴全無份,聞香大有功。江南一噴嚏,江北雨蒙蒙。

寫畢,他邊念邊笑,正巧楊杏佛回家,見詩之後連呼:"好詩,好詩!"二人捧腹大笑。

有一次,胡適應邀到某大學演講,他引用孔子、孟子、孫中山的話,便在黑板上寫:“孔說""孟說”"孫說",最後,他發表自己的見解時寫的卻是“胡說”,引得下麵哄堂大笑。

胡適還常在課堂上大講白話文的好處,有位學生不服氣地問:"胡先生,難道說白話文一點缺點都沒有嗎?"胡適微笑道:"沒有。"這位學生反駁道:"怎會沒有呢,白話文語言不簡潔,打電報用字就多,花錢多。"胡適說:"不一定吧。要不我們做個試驗。前幾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給我發信,邀我去做行政院秘書,我不願從政,便發電報拒絕了。複電便是用白話文寫的,且非常省錢。同學們如有興趣,可代我用文言文擬一則電文,看看是白話文省錢,還是文言文省錢。"同學們紛紛擬稿,最後胡適從電稿中挑出一份字數最少且表達完整的,其內容是"才學疏淺,恐難勝任,恕不從命"。胡適不無幽默地說:"這份電稿僅12個字,算是言簡意賅,但還是太長了。我用白話文隻須5個字:‘幹不了,謝謝。’隨後又解釋道:"‘幹不了',已含有‘才學疏淺、恐難勝任'的意思,而‘謝謝'既有對友人費心介紹表示感謝,又有婉拒之意。可見,白話也能比文言文更簡練。”

胡適一生懼內也是世人皆知的,但隨著時光流逝,十幾年後的胡適已不在意別人的譏笑了。1946年,他任北大校長時,還對學生發表了一番"懼內""宏論”:"一個國家怕老婆的故事多,則容易民主;反之則否。德國極少怕老婆的故事,故不易民主;中國怕老婆的故事特多,故將來必能民主。"胡適不僅把"怕老婆"當作他的一句口頭禪,而且還喜歡收集世界各國"怕太太"的故事和有關證據。有位朋友從巴黎捎來10枚銅幣,上麵鑄有"P·T·T"的字樣。這使胡適頓生靈感,說這三個字母不就是“怕太太”的諧音嗎?於是,他將銅幣分送給朋友,作為"怕太太會"的證章。

胡適還曾"號召"男人"怕老婆"要怕得徹底,並恪守他所謂的"三從""四得"的懼內哲學:太太出門要跟從,太太命令要服從,太太說錯了要盲從;太太化妝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記得,太太打罵要忍得,太太花錢要舍得。胡適的“笑談”足見其幽默詼諧之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