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冠李戴趣味橫生

在語言交流中,詞語的運用是很有講究的。什麽時候該用什麽詞語,詞語之間如何搭配以及詞語的感情色彩等,都必須根據語言環境來決定,不能隨意變動和移用,否則就會影響意思的表達,貽笑大方。但有時候我們有意使語言與語境相悖,張冠李戴,也可使人在開懷一笑的同時,體會到無窮的韻味。

比如,不直接表述某種事物說出某人的名字,而是用其他相關的詞語、名稱來取而代之,就能產生幽默的效果。

一個老先生在被問及養生經驗之時說:"經驗隻有一條,那就是保持進出口平衡。"

一句話,讓在座的人都笑了。

進出口平衡本是外貿行業裏的一個專業術語,當被借代到飲食養生問題上時,就顯得別有韻味,既說明了新陳代謝對身體的重要意義,又在借代的同時造成一種反差,聽之趣味無窮。

張冠李戴之所以容易引人發笑,很大的原因是源於它的不協調性,就像我們看到猩猩穿著人類的服裝時,忍不住會發笑一樣。說話也是這個道理,故意用甲來代替乙,並使之在特定的環境中具有不協調性,就會顯得幽默且意味深長。

一所學校進行考試,老師在監考時對學生說:"今天的考試,要求同學們包產到戶,不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同學不禁都笑了。

這位老師的意思是要告誡同學自己答自己的卷子,不要相互抄襲。但老師的話妙就妙在沒有直言考場紀律,而是用兩個農村改革中的專業詞語來代替,由於包產到戶和共同富裕的巧妙借喻與考場上緊張嚴肅的氣氛形成強烈的反差,從而產生了幽默效應。

要想掌握好張冠李戴的幽默技巧,"冠"的選擇至關重要。一般來講,有兩個途徑,第一個就是像上述例子中提到的"進出口平衡""包產到戶""共同富裕"那樣,從現成的術語中去選擇;第二種是在交際過程中就地取材選擇適當的詞語宋完成替換,這種方式相對要難一些,但如果替代得恰當,幽默效果會顯得更加強烈。

丘吉爾有一次去訪問美國時,應邀到一家專門做烤雞的餐廳進餐。他十分禮貌地對女主人說:“我可以來點兒雞胸脯的肉嗎”

而女主人卻認真地糾正道:"丘吉爾先生,我們不說‘胸脯’,而習慣把它稱作‘白肉’。”

第二天,丘吉爾派人給女主人送去了一朵漂亮的蘭花,並附上一張卡片,卡片上寫道:“如果你願把它別在你的‘白肉'上,我將感到莫大的榮耀——丘吉爾。”

女主人的挑理見怪,非要稱"胸脯”為"白肉",弄得吉爾當時顯得很被動。但聰明的丘吉爾很快就從被動中走出來,現買現賣地把"白肉"借用過來,以"白肉"來代稱女主人的"胸脯",用以嘲弄女主人的咬文嚼字,詼諧的諷刺中多了幾分幽默感。

張冠李戴的調侃方式固然巧妙,但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雙方都要眶白"冠"所替代的事物是什麽。如果對方不明真相,你的調侃便沒有辦法傳遞給對方。

一個上小學的女孩,上學路上想到忘記了拿課本,返回家中去取。父親教育她說:“上學不拿課本就像士兵上戰場忘記了帶槍一樣。”

過了幾天,女孩又忘記了拿課本,出來為她開門的父親問她怎麽又返回了家中。女孩答道:“我回來取我的槍。”

父親先是一愣,接著明白了女兒的意思。遇到這樣的事,父親本是發火的,但卻被女兒的幽默感給逗笑了。

女孩這句話之所以具有幽默效應,是因為收聽的對象是明白其中玄機的父親,假如同樣是這句話,說給女孩的母親聽,不僅不會產生幽默感,還會弄的母親一頭霧水。因此,在運用張冠李戴的技巧之前,一定要分清場合和對象,才不至於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