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別人,快樂自己

相傳華盛頓小的時候很自私,到了16歲的時候,他們家門前有一棵蘋果樹,果子長的又小又苦,華盛頓就跟父親說:父親,我們把這棵蘋果樹給砍了吧,蘋果一點都不好吃。他的父親回答:兒子,要砍等明年這個時候再砍吧。當時華盛頓不明白父親的意思,就問:為什麽啊,父親說:別問了,到了明年就知道了。

到了第二年,蘋果可以吃的時候,樹上的蘋果長的又大又甜。華盛頓很高興,同時又很奇怪。就問他父親:父親,為什麽今年的蘋果又大又甜啊,跟去年完全不一樣了。他父親就回答他:兒子啊,你知道今年的蘋果好吃,但是你知道我在這一年中,付出了多少精力嗎?經常給這棵蘋果樹施肥、除草、整枝,這樣才使現在的蘋果又大又甜。所以啊,兒子,你要記住一句話:你想要滿足自己的需求,必須要先滿足別人的需求,如果滿足了別人的需求,你就能獲得快樂和幸福。

是的,在這個世上,需求是相互的,你希望別人怎麽對待你,你就怎麽對待別人。你隻要滿足了別人的需求,別人遲早會滿足你的需求。

美國議長蒂普奧尼爾,1934年,當他還在波士頓大學讀四年級的時候,就已經參加了坎布裏奇市議會席位的競選。競選那天,他湊巧遇到一位女鄰居。女鄰居對他說:“你在我的街對麵已經住了18年,冬天你在我們家路上鏟過雪,夏天你為我們家花園剪過草,即使不是必需的,我也會投你一票。”這就是滿足別人需求的好處,不但營造了人際關係網.而且也為自己的事業成功奠定了基礎。

所以,在與他人交往時,不要隻想別人對你如何,隻想影響別人,讓別人滿足你的需要,而要善於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多替別人著想。在你想讓他人為你做什麽的時候,問問自己,須為他人做什麽。了解別人的需求,恰當地給予滿足,在滿足別人的過程中,自己也能得到滿足。

孔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這話的意思是說,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壞別人的事,而小人卻與之相反。有人對此有更深的理解,他認為孔子說的“成人之美”即成全他人的好事,這種成全也包含了想方設法地去幫助他人實現美好的願望。

小時候,我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女孩經過一片草地時,看見一隻蝴蝶被花莖卡住了。於是她小心地移開花莖,讓蝴蝶飛向大自然。後來蝴蝶為了報恩,化做一位仙女,對小女孩說:“請你許個願吧!我將讓它實現。”小女孩想想說:“我希望快樂”。於是,仙女在她耳邊說了一番話便飛走了。後來,這個小女孩果真快樂地度過了一生。而這個快樂的秘密就是:力所能及地幫助身邊的每一個人,使他們獲得滿足。

讓別人滿足,確實是一種快樂。記得有位哲人說過,幫助別人攀登的人,自己也會爬得很高。在這個世界上,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一個人無力去解決生活中的所有問題,任何一個人都離不開他人的幫助。為人處世,不能僅從“一己”考慮,隻有多為別人著想,人們才會給你以友善的回報。

烏魯木齊有一個叫李錫娥的老人,不到一米六的個頭,斑白的頭發,腳穿一雙布鞋,天天走街串巷,為社區居民服務工作。多年來,她熱心於社區工作,除了計劃生育教育,還照顧社區孤寡老人賈桂蘭十餘年,幫助社區無業青年阿力木·托合提找工作,還當起了民族團結義務宣傳員。“幫助別人,其實也是快樂自己。”這是老人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35歲的阿力木·托合提逢人就誇讚李錫娥。他家住北山社區,沒有穩定的工作,妻子又是聾啞人,全家六口人的生活一直很拮據。“我父母走得早,這些年不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在經濟上,李阿姨就像我的媽媽一樣照顧我們一家,她就是我的媽媽!”

阿力木·托合提說,李錫娥了解到他家的情況後,向居委會申請讓他來社區當聯防隊員。“我的孩子生病了,發燒一直不退,給孩子看病打針的錢還是李阿姨出的呢。李阿姨每個月的工資幾乎給貧困戶貼完了。”

無論多忙,李錫娥都會抽空專門去看望89歲的賈桂蘭老人。“十幾年了,我已經習慣了。”李錫娥說,在她的日程表裏,照顧這個大姐一直是她的義務。

“我院子裏的煤、紅薯、白菜什麽的都是錫娥給我買的,她每個星期都要來看我兩三次,幾天不見都想得慌!”賈桂蘭說。

李錫娥早上9點上班,晚上有時候排查流動人口要到11點才能忙完,而她的臉上總是掛著微笑。“我不能眼看著他們有困難不幫忙,而且幫助別人,其實也是快樂自己!”

困難中的人,傷心的人,擁有一朵花,感覺就像擁有了整個春天。我們隻要像李錫娥老人一樣,為他們獻出一顆暖暖的愛心,那麽,我們就是為他們營造了一個幸福的天堂。

是啊,當你盡自己所能,成人之美時,你就是在幫助你自己。因為當接受你幫助的人對你十分感激時,你就會感受到一種溫情,這種溫情讓你舒服,這種因為使別人幸福而令自己欣喜萬分的感覺,能使你知道幸福的真正含義,能讓你遠離人情冷漠。

有位作家曾經說過:“為你自己找到快樂的最有保障的方法就是向別人奉獻你的精力,努力使他人獲得滿足,因為別人滿足,所以自己快樂。幸福是捉摸不定、透明的事物。如果你決心去追尋幸福,你將會發現它難以捉摸;如果你把滿足帶給其他人,那麽幸福和快樂自然就會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