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古人雲: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為什麽不前進就會後退呢,這裏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逆水”。那麽,順著流水的方向,不就可以輕鬆地前進了嗎?事實並非如此。因為“順流而下”,順著流水的方向,隻能夠越來越向下,不可能登上遠方的高峰。

我們大多數人都有過航行經曆,都明白這樣一個自然現象,船隻逆水而行,不用力劃槳或用力過小,船不但不會前進,反而會倒退。行舟如此,我們的學習也是如此。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宋朝時候,有個農家子弟名叫方仲永,五歲的時候就能寫詩。他父親把詩拿給讀書人看,大家都很驚奇。以後,不斷有人邀他們父子去作客,以索取仲永的詩作。他父親貪圖小利,每天領著仲永到處拜訪,不讓他繼續學習。到十二三歲,仲永所作的詩文大不如從前。

方仲永由“神童”到普通人的事例說明,任何天才都不能生而知之,不勤奮地學習,即使有良好的天資也枉然。

與方仲永恰成鮮明對比的是左思。左思是晉朝的一個文學家,少年時不很聰明,學過書法、音樂和兵法,都沒有什麽成就。他父親曾對朋友說:“一代不如一代,這孩子不如我年輕的時候有能耐。”左思聽了很難過,下決心刻苦學習,不斷練習寫作。當他準備寫《三都賦》的時候,當時著名的作家陸機說:“有個粗野的北方人左思,居然想寫《三都賦》,真是異想天開,等他寫出來給我蓋蓋酒壇吧。”但左思毫不氣餒,他在室內、門前、牆壁和廁所等處掛著紙和筆,想到一個好句子就隨時記下來,這樣花了十年工夫,終於寫出了連陸機也讚歎不已的《三都賦》。洛陽的人都爭著買紙抄讀,使得當時的京城紙張供不應求,這種現象被稱為“洛陽紙貴”。

學習如此,人的一生也是如此。在一本雜誌上,曾報道過一位女下崗工人的事跡。她是湖南某縣城的一名國企工人,家庭生活並不寬裕,由於體製改革她下崗了,她丈夫不久也因病去世。生活的不幸接踵而來,生活如何重新開始呢?她當時真想一死了之,隻是為了可憐的孩子才沒有這麽做。

人常說,當事情壞到極點,那麽命運就該重新洗牌了。有一天,她的妹妹找到她說:大姐,你這個人非常善良,你一定會贏得很多人的心。贏得人心,能當飯吃嗎?不能當飯吃,卻能當成事業來做。什麽事業是以賺取人心為目的?做保險呀,你其實很適合做保險,保險就是給別人的家庭帶來愛心的事業。

於是她加入了保險公司。保險是一個改變生活的機會。但這個機會是殘酷的,也許每一位保險新手都經曆過拜訪客戶時希望沒人在家,沒人在家又大為失望的尷尬。保險是一份對人的承受力要求近乎苛刻的事業,它必須要讓你在一次又一次的拒絕中保持平衡;必須要讓你在麵對與逃避的夾縫中求得生存,同時,保險也使人不進則退。

這是一個矛盾,而對於她更是一個大衝突。別人可能還有選擇別的行業的餘地,而她的命運卻沒有給她留有餘地。她要生活,她要養兒子,除此之外,她別無選擇。每當吃完晚飯,她就對兒子說:媽媽去拜訪去了。為了一張小小的保單,無論刮風下雪,她都要騎著自行車出去。有時候,天冷得讓那雙手握不住筆。對於這個女人,無論是命運的不公,還是保險的成功,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什麽讓她如此堅強?她會為她的命運哭泣,但哪怕落淚的時候,她都是堅強的,不是硬撐起來的強大,而是骨子裏的堅強。3年來,她一個人完成保額38萬元,直到現在,還保持每個月5萬元的保單。也許有人不以為然,不過幾十萬而已,與真正的保險業務金牌相比距離甚遠,可這是一個,沒有任何平台與自信的女人,整整3年奔波,就憑這份堅持,我們應知道生命有多麽堅強。

人的一生充滿了逆水行舟的道理。今天你是第一名,如果你躺在成績簿上睡大覺,那明天或後天,你就可能是倒數第一名。也許你不費力就考上了大學,但你若不再努力學習,也許你就難以畢業,更不要談考研了。

小時候,我見過在湍急的河流上從此岸到彼岸的渡船。當一隻渡船要渡過河到對岸碼頭的時候,它不是對準目標直線前進,而是先逆流而上,到了河中央再順水而下,隻有這樣沿著曲折的一條航線,才能準確地抵達對岸碼頭。

看到這個情景的時候,我還在讀書,真正的人生還沒有開始。這番情景給了我一種啟示和感觸:人生的道路,也許就如同這隻渡船的航線,必須逆水行舟,曲折地前進。

工作多年,經曆了許多人和事,我更加相信了人生如“渡河”,人的一生就是要渡過生活的河流,從河這邊渡到河那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都有自己的故事。為了抵達目的地,有的人選擇直線航行卻被湍急的河流所阻擋,到不了對岸;有的人選擇隨波逐流,順江而下,也到不了對岸;有的人選擇斜線,向著目標而又順水推舟,他們到了對岸卻偏離了目標,隻能身處下遊。隻有這樣的人——他們如同渡船一樣,逆流而上,再向目標順水而下,最終才能準確到達目的地。

於是我明白,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人生如同“渡河”,隻有鼓足勇氣,全力以赴地逆流而上,經過風吹浪打,戰勝急流險灘,才能抵達理想的彼岸。成功路上“零存整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