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從孝順開始
"鳥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孝順”應該是感恩的第一節課。父母給予我們生命,在所有人類的愛中,父愛和母愛是最偉大最無私的愛,父愛如山,母愛如水,他們為我們付出一生。
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這樣一句話:
“假使有人左肩荷父,右肩荷母,行萬裏路也不能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假使有人剝皮為紙,折骨為筆,和血為墨,盡情書寫父母的養育之恩,也不能書盡。”
還有這樣一個母親的故事:
一個來自農村的男孩,學的是醫學專業,為了讓他讀書,家裏變賣了所有值錢的東西。終於畢業了,可是出身貧寒,沒錢沒權沒人的他始終無法進入醫院工作,混了幾年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鄉衛生員。
一輩子土裏刨食,對他寄著太多希望的老母親為此很著急,為了兒子,她離開老家,帶著他到醫院求職,多年的經驗積累,他成功的為某醫院做了一例斷臂接合的手術。有熱心人提醒他們倆要及時送禮,母親準備了一袋鄉產的紅棗和自家釀的酒,她不知這禮其實輕的微不足道。院領導不屑一顧的說,他能做斷肢再植手術,就可以把他調到大醫院。
母親聽不出弦外之音,更著急不知要等到什麽時候才會有斷肢病人來這個小醫院做接肢手術,即使有,也未必輪上兒子做,沒有上手術台的機會,就意味著兒子還要一直等下去。
為了兒子的前途,母親突發奇想,一急之下剁掉了自己的一個手指,在手術台上指明要兒子做手術..
手術拆線後,看著還能彎動的手指,母親笑了,兒子哭了,醫院的領導無話可說了。
這是怎樣的一種震撼?其實全天下的父母都和故事中的母親一樣,為了兒女,傾其所有。"百善孝為先",如果你想做一個快樂女人首先要做父母心中的"孝順女兒"。一個連父母都不愛的女人,怎能懂得愛別人?怎能配得到快樂呢?
都說女兒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可是如今,很多“小棉襖”卻不再貼心。她們不斷從父母那裏索取,也就是時下流行的"啃老族",不隻在物質上"啃老",感情上也"啃老",認為父母的愛是理所應當,當有一天你也成為孩子的母親,也許你就明白了這份牽掛,這份真情的可貴。當你明白的時候,卻可能成就了“子欲孝而親不在”的巨大遺憾。
如何做個孝女?很多人誤會了"孝順"的概念,總是用金錢來堆積自己對父母的感謝,其實很簡單,父母需要的不是你的錢而是你的心。
無論你多忙,都要記得"回家",家是一個人生命的起點,也是最終的歸宿。不要讓嫁出去的女兒,真的成為“潑出去的水”;如果你真的不能回家的時候,也要記得打個電話,讓電話線來傳遞你的愛與問候;父母老去的時候,最害怕孤獨,一定要多與他們溝通,多滿足他們感情上的需要,給予他們最大的理解;要知道不僅僅是你喜歡被稱讚,父母也渴望得到讚美,作為老人,當兒女提起他們的“當年之勇”時,他們會很高興地,甚至是滔滔不絕地向你講述,不厭其煩地提到其中的任何細節。這時,認真傾聽並給予回應也是對父母的一種安慰。
作為女兒,過好自己的生活,也是對父母最好的感恩,我們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他們的夢想,需要我們來續寫;他們的遺憾,需要我們來彌補。不要把自己的苦惱加之於父母,多讓他們快樂,你也會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