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家長的悄悄話

陳宇從小就喜歡黏著媽媽,無論是大小便,還是吃飯散步、穿衣洗澡都離不開媽媽。媽媽雖然累一點,但看到孩子這樣親近自己,感覺非常幸福。

後來,孩子漸漸大了,其他的孩子都能自己穿衣了,而他卻不能;有一次吃雞蛋,其他小朋友都吃的好好的,他竟然不知道如何下手,因為平時吃雞蛋,都是媽媽剝好蛋殼送到他嘴邊的。為此,幼兒園老師找到了媽媽,反映這種情況。看到孩子沒有自主能力,媽媽也很著急。

其實,孩子從依賴別人到獨立,是成長必經的過程。依賴父母,是孩子安全感的基礎。但如果孩子對大人的信賴,演變成利用大人來做他該做的事,或者是用來避開接受失敗挫折的挑戰,那麽這種依賴就是負麵的,不健康的。生活中,類似於陳宇這樣的孩子並不在少數。有一些孩子,甚至上了大學,生活還不能自理。其實,這些孩子並非天生自理能力就比別的孩子差,歸納起來,造成孩子自理能力差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麵:

 像陳宇這樣,許多孩子從小被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視為掌中寶,自幼就在重重關懷之下成長,過度寵愛造成孩子任性、刁蠻的性格。過度的包辦、代勞,不但遏製了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自信心發展,增強了孩子的依賴性。還給孩子心理上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 嬌氣、懶惰使孩子變得更加喜歡依賴別人。孩子依賴的心理,多數是在優裕的生活環境養成的。好逸惡勞是人的通性,如果有人代勞,何必自己辛苦去做呢?這樣的心理讓孩子心存依賴。別人的幫助越多,他的依賴性就越強。

 為了得到關注,而依賴於他人。 一些孩子利用依賴性作為一種表現自己價值或者引起別人注意的手段。“媽媽幫我一下,我看不懂這本書。”他們的請求遠遠高於他們實際需要的幫助。而父母屈服於孩子的哀求,或擔心孩子玩的時間太長而耽誤了學習,滿足了孩子的要求,導致孩子依賴性的產生。

 缺乏安全感與自信心的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不信任別人,沒有自信心的孩子不信任別人,沒有自信心的孩子不相信自己能做得好,因而不敢獨自做事而想依賴親近的人。

要改掉孩子過份依賴的毛病,首先要改變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孩子的依賴心理多是由家長給養成的。如果家長不能改變自己的陳舊觀念,就很難克服孩子的不健康心理了。

糾正孩子過分依賴父母的壞習慣,應該從以下幾點入手:

1.父母不能大包大攬,讓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家庭教育的目的,不是讓孩子過上舒適安逸的生活,而是要培養孩子各方麵的能力。所以,父母要轉變觀念,從小就培養孩子自主、自立的精神,孩子的日常學習、生活起居,能讓其自己做的就不要包辦代替。學習生活技能,是訓練獨立自主的好方法。讓孩子擺脫媽媽的依賴,首先要讓孩子學會自立。穿衣戴帽不再代勞;自己睡的被褥自己疊;如果是一塊小手絹,建議他自己洗……對孩子所做的努力要及時做出肯定。

2.幫助孩子擺脫依賴心理。

父母一旦發現孩子有依賴性,就必須及時給予糾正和改過。先了解孩子依賴心理的形成原因,以此為基礎,使用一定的策略。如不少孩子每天早上的起床問題讓父母費了不少心思,一次又一次地叫孩子起床,可孩子總是賴在**不起,一旦遲到了,反而會責怪父母沒有及時把他從**拉起來。為孩子準備上學,成了許多家長的痛苦折磨。

小王也曾經曆這樣的折磨。後來,她知道自己要改變這種狀況,不能讓孩子再一味地依賴自己。首先,她把孩子上學能走的路線詳細地偵察了幾遍,幫助孩子製定好了可以安全到達學校的路線。在與孩子一起外出的時候,向孩子有意無意地講解了一些交通常識。

這一切通過近半個月的精心策劃後,她找了一個機會跟孩子談了一次心:“上學是你自己的事,晚上睡覺前上好鬧鍾,早晨自己起床,沒有人再叫你了,以後如果再起來晚了,要自己去上學了,遲到了隻能由你自己負責。”

第二天,鬧鍾一響,兒子果然立即跳下了床,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在對孩子施行教育的過程中,小王意識到,父母的包辦,會讓孩子失去鍛煉的機會與對自己、對生活的責任感。比如,像小王的兒子那樣,大人越是不冷靜、越是督促、批評、越是替孩子著急,孩子就越磨蹭,越不著急。等到小王不再讓他依賴,要求他自己去承擔後果的時候,孩子開始意識到,起**學,那是我自己的事情。因為沒辦法依賴誰,所以孩子的克服了依賴心理。小王的做法是值得其他父母借鑒的。

3.學習上自主。在孩子自己第一次學習時,父母就應該讓孩子養成自己學的習慣,遇到問題讓孩子學著自己去思考;對已經養成依賴性的孩子,父母抱著逐漸放手的原則,不能指望孩子一下子就到位。孩子在學習的整個時間裏,給孩子獨立的時間和空間,不要看管學習過程,要看結果。

4.讓思維跳躍。如果說行為依賴於別人是可怕的,那麽思維依賴於別人是更可怕的事情。想是做的前提,不會思考,不知道去思考的人,如同沒有靈魂一般。因此,父母要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讓孩子學著自己去思考,讓孩子的思維活躍起來。

5.常帶孩子出去旅遊、野炊,讓他認識不同的生活環境,為他提供多樣生活經驗,並培養他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不僅長了見識,而且增強了生活自主的自信心。

6.在孩子最易發生依戀的時間裏,如臨睡前、生病時、疲勞時,盡量滿足他們的依戀行為,但同時要教給他們一些自己適應的方法,如臨睡前告訴孩子躺在**想想今天自己做了哪些事情,孩子會慢慢入睡的。

隻要教育方法得當,孩子一定能夠慢慢克服自己愛依賴別人的壞毛病!

教育孩子克服依賴,家長這麽做是行不通的——

(1)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千萬不能對孩子說:“看你弄的,不讓你做,你就是要做,去玩吧,我收拾。”

(2)完全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幹,給孩子一種孤立無援、孤軍奮戰的感覺,這樣的感覺久了,孩子會覺得大人不愛自己,變得自暴自棄了!所以,放手讓孩子幹,家長也把握好“度”。既不能握得太緊,也不能放得太鬆。

(3)對孩子的要求過於苛刻,總希望孩子能達到一種理想的狀態。用大人的標準衡量孩子的行為,讓孩子變得力不從心,從而喪失的自信!

教子加油站: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防止孩子“依賴性”過強,父母應注意——

1、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完,不要因為孩子動作慢或沒做好,父母就自己包攬下孩子的事情做好。

2、孩子無法做好的事情,要有耐心教導,直到他們可以做好。

3、讓孩子習慣挫折,失敗再重新開始,不要依賴別人代勞。

4、一旦孩子有了進步,就應及時讚美“你真棒”“我們的孩子真厲害”,讓孩子時時體會到親自做事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當然,在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時候,還應按照孩子的年齡、能力的發展程度對孩子提出適當的要求。循序漸進的教育方法可以讓孩子避免因挫折而導致自信心的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