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修並加長你的短板

找到自己的短板後,不能坐而視之,或無動於衷,必須采取行動,或搶修、或加長你的短板,這樣才不至於人生遭受挫折,事業瀕於困境。

從許多成功人士的經驗中我們能感受到,要加長自身能力的短板,得從兩個方麵下手,一是學習,二是實踐。

學習是老生常談,有經驗的老師都會告訴你怎樣學,其方法是一套又一套,一套更比一套強,一套更比一套妙。但是我在這裏要說的不是怎樣學,而是學什麽。

首先,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生不過百年而已。你如果什麽都想學,必定博而不專,那是很難取得成就的。所以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說,學什麽比怎樣學要重要得多。

莊子雲,吾生也有涯,而學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這是在一個資訊落後的時代,卻有著大智慧的聖人所言。而我們今天是知識爆炸的時代,對於普通人來說,即使是播下了以博為主的良好願望,恐怕收獲到的也隻能是麵麵俱到卻流於空泛,流於淺薄的知識。胡適先生早年清高誌大,可謂涉獵甚廣。而當他到美國康耐爾大學的時候,卻幡然猛醒,自歎:生平之過在於求博而不務精。自此,痛下決心,明確目標,師從杜威,專攻實用主義哲學,並由此深入,最終才成為中國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大思想家。由此可見,所謂學貫中西,所謂博采眾長,其知識體係必須是以專為主的一個有機結合。黑格爾天馬行空,無所不學,但他首先是一個哲學家;愛因斯坦,在哲學曆史上都有造詣,但他首先是以他的相對論領導天下;陳寅恪由史學而入,王國維由哲學出發,他們都成為經濟文學的一代巨匠,他們正是以專為主,兼收並蓄,最終成長為一代參天大樹。

既然學海無涯,我們學什麽為好呢?這裏就關係到你的短板問題。你的短板在哪方麵,你就要學習補充哪方麵。

如果把人比作一個木桶,我們可以發現,許多人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想著發展自己的“長板",對"短板”視而不見,覺得隻要認準一塊“板”,努力的把它變更長,那麽整個"木桶"都會被拔高。以學習為例,我們知道,學習知識如同一個往木桶裏麵注水的過程。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肯定會有一些知識掌握得不是很牢靠,而沒有學好的那部分知識實際上就成了我們的短板,所以我們的實際能力,其實是由這塊短板的高度決定的。

那麽我們要怎樣去解決這個"短板"的問題呢?在這裏要借用一個概念:迭代。這個概念最開始出現於軟件編程開發領域,後來在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直屬的培訓機構北京國信藍點軟件學院得到了擴展和延伸,並且被廣泛利用起來。而他們對這個名詞的詮釋,正好可以解決我們的短板問題。據國信藍點的的負責人介紹,迭代的意思大概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反複重複之前學過的知識,將舊的知識囊括在新的知識裏麵,比如我們先學A,然後學B,在學B的時候,會反複涉及A的知識,實現"A→A+B→A+B+C→A+B+C+D→……"的學習累加過程。國信藍點的這位負責人說:"這樣的培訓模式,目前在業內我們可以說是先行者,是獨一無二的。在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的幫助下,我們近期花了很大的精力去研究更新更符合學員情況的教學方式,希望通過迭代的學習方式幫助學員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也就是“短板”),然後促使他們在後期的學習和工作中彌補這些缺憾,從而提高自己的整體能力。”

反複的實踐和總結,的確是一個彌補短板的好方法。因為這樣不但能填補自己的"短板",而且在迭代的過程中,可以發現更多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達到整體拔高木桶高度的效果。

有了短板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它的存在,也不明白它的危害。決定一個企業成敗和人才水平高低的是他的缺點和不重視的東西,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是怎樣去彌補缺點,還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希望每個人都能明白"迭代"的重要性,因為"短板"常常有,隻有掌握了好的方法,你才可能無往不利。

莫讓千優毀於一劣

當今社會上經常聽到一些風言,說這也不敢吃了,那也不敢用了,生存陷入窘境。這是為什麽?一句話:質量出現了問題!

對一個企業來說,質量不僅僅是企業信譽,更是企業的生命。全社會都在呼喚:每一家企業、每一名員工都要對質量工作負起責任來,嚴格把好質量關,嚴格履行莊嚴的承諾。因為我們的企業是一個整體,采購、生產、儲運、銷售是環環相扣的,期間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哪一個人的工作出現了紕漏,都會對整個企業造成影響。因此每一名員工都要堅決把好質量關,為下一個人、下一個工作環節高度負責。

人人把好質量關,是企業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重要保障。員工是企業的主人,應該為企業的信譽、形象負責;企業的信譽、形象反過來又直接的影響著員工的利益和成長。一旦出現質量問題,企業的信譽就會出現危機,形象受到損壞,企業和員工的利益勢必受到影響。相反,每一名員工,都能讓質量意識、責任意識入腦入心,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專責、辦事有標準、考核有依據”,那麽質量問題就不可能有容身之地。企業信譽和形象就會不斷的提升,員工的利益和成長的空間也將進一步的增大。

人人把好質量關,就是要做好、做精身邊的事。身邊的事就是我們日常的工作。做好工作無非就是要加強學習,勤於實踐,減少失誤,杜絕違章。學習新知識,不斷提高業務水平,是做好工作把好質量關的重要手段,學習應該成為我們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做精工作就是要在做好工作的基礎之上,勤於思考狠抓細節,不放過工作過程中的任何一個細節。細節決定成敗,一些安全隱患、質量缺陷很可能就隱藏在細節裏。質量工作的優劣,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人們對細節關注的程度。

有一個關於降落傘的真實故事,頗值得我們深思:

這是一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的美國空軍和降落傘製造商之間的真實故事。在當時,降落傘的安全度不夠完美,即使經過廠商努力的改善,使得降落傘製造商生產的降落傘的良品率已經達到了99.9%,應該說這個良品率即使現在許多企業也很難達到。但是美國空軍卻對此公司說No,他們要求所交降落傘的良品率必須達到100%。於是降落傘製造商的總經理便專程去飛行大隊商討此事,看是否能夠降低這個水準?因為廠商認為,能夠達到這個程度已接近完美了,沒有什麽必要再改。當然美國空軍一口回絕,因為品質沒有折扣。

後來,軍方要求改變了檢查品質的方法。那就是從廠商前一周交貨的降落傘中,隨機挑出一個,讓廠商負責人裝備上身後,親自從飛行中的機身跳下。這個方法實施後,不良率立刻變成零。

從這個故事裏我們可以得出四個結論:

1.提高質量,總是有方法。

2.許多人做事時常有"差不多"的心態,對於領導或是客戶所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會覺得對方吹毛求疵而心生不滿,認為差不多就行,但就是很多的差不多,就產生了質量問題。

3.或許我們應該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想一想:買回的酵母做的饅頭裏吃出一根頭發,什麽滋味!?我們也許會說:10萬(或10億)袋酵母裏才有一袋裏有一根頭發,有什麽大驚小怪的。但是對我們來說是十萬分之一,對於吃到頭發的消費者來說,是100%。試想,如果什麽事情隻有99.9%的成功率,那麽每年有20,000次配錯藥事

件;每年15,000嬰兒出生時會被抱錯;每星期有500宗做錯手術事件;每小時有2000封信郵寄錯誤。看了這些數據,我們肯定都希望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在工作中作到100%。因為我們是生產者,同時我們也是消費者。更重要的是,我們因此而感到每天的忙碌工作有所意義,而不是庸庸碌碌的隻想換一口飯吃。

4.品質沒有折扣。

一個人因一件小事把一世的清名給毀了,一個企業因一件產品質量不過關把整個品給毀了,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且令人痛惜。

江蘇一家紡織機械生產企業一直名聲在外,口碑載道,但後來因質量問題導致聲望掃地,正是因為質量出了問題,讓千優毀於一劣。其負責人介紹說,2008年的金融危機對紡織機械企業的影響是非常致命的,整個產業鏈上的上遊生產企業凡是能夠存活下來的,基本上都是通過大幅裁員及縮減生產規模的方式來度過難關的。然而,伴隨著紡織服裝行業的快速回暖,縫製設備的訂單大幅增加,對大多數縫製設備生產企業來說其產能和訂單量都是存在一定的矛盾。所以,以後無論是做配件,還是做整套設備,幾乎所有的生產企業基本上都是在超負荷地生產。這樣就在所難免地出現了質量問題。

片麵追求眼前利益最終釀成惡果,給我們敲響了警鍾。同時也告誡我們,無論是做人或做事,千萬莫讓千優毀於一劣,以致悔之無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