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短板在哪裏

曾經看《時運》,對譚麗麗的父親譚老師是很佩服的。譚老師在很多事情上都能做到先知先覺。最初,是在譚麗麗參加文革後第一場高考的時候就表現出了其敏銳的洞察力,他能提前捕捉一些很細微的政治變化,提前做好準備。為譚麗麗打造出一套高考複習提綱,使譚麗麗以全省高考狀元的身份入讀北京某著名高校。第二,就是在賈勝利與譚麗麗的婚姻問題上,譚老師搬出了著名的的"短板理論"。他認為賈勝利配不上譚麗麗,原因有幾點:一,賈勝利的工人階級家庭和他們的知識分子家庭不般配,雖然在文革時期,工人階級是香饃饃,但譚老師覺得兩個家庭以後會因為文化差異、生活習慣等等產生分歧。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情,而且還是兩個家庭、兩個家族的事情。二,譚麗麗考上了大學,前途一片光明,而賈勝利還在農村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前途未卜。以後兩個人的差距會越來越大。他如此對他老婆傅老師說:"我不是嫌貧愛富,也不是看不起賈勝利,我也是為賈勝利好。年輕人不懂事,不知道兩個人不般配,那是共不到老的。生活自有生活的道理,不般配的夫妻,總是難搞好的,弱的影響強的,隻能向弱的看齊。”譚老師說:"這就和物理上的‘短板理論’是一個道理:一個木桶十塊木板拚成,不管九塊木板有多高,水都隻能裝到短板為止。夫妻不般配,強的那個即使口裏說幸福,心裏也還是酸酸的。壓抑得住的就壓抑了,壓抑不住的就紅杏出牆"。後來事實證明譚老師運用的"短板理論”在他女兒身上得到了驗證。隨著譚麗麗的進步,她和賈勝利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賈勝利越來越自卑,越來越覺得在譚麗麗的家人麵前抬不起頭來,最後原本兩個相愛的人也無話可說了,僅存的那點"愛情"也被"短板"掉了。

"短板理論"若僅僅作為一個形象化的比喻,是極為巧妙和別致的。但隨著它被應用得越來越頻繁,應用場合及範圍也越來越廣泛,已基本由一個單純的比喻上升到了理論的高度。這由許多塊木板組成的"水桶",不僅可象征一個企業、一個部門、一個班組甚至一個人,而"水桶"的最大容量則象征著整體的實力和競爭力。要想提高整體的實力和競爭力,這“水桶”就不能有“短板”。"短板理論”應該是客觀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對於男人,如果你是那塊"短板",那麽你的婚姻、至少從你的心理感受來說你不會覺得幸福。所以現在很多人說愛情不等於婚姻,愛情可以有"短板",婚姻有“短板”就容易出問題。

因此可以這樣說,大到國家或企業,小到家庭或個人,都有自己的“短板”。一個國家的元首或企業的領導,一個家庭的主人或個人,如果不找出自己的短板,進而搶修、改進並加長,那麽,國家或企業就無法增進自己的綜合勢力,家庭也不可能得到平衡發展,個人的綜合素質又怎麽能提高?

從“木桶定律”裏我們還可得出三個推論:

第一個推論:隻有構成木桶的所有木板都足夠高,木桶才能盛滿水。

第二個推論:所有木板比最短木板高出的部分都是沒有意義的,高得越多,浪費越大。

第三個推論:要想增加木桶的容量,應該設法加高最短木板的高度,這是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途徑。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你的短板就是你的"虛"處,人們都知道要避實而就虛,為什麽你就不知道要加固自己的"虛”處呢?《孫子兵法》裏有言:"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無論是學習或做事,就像打仗一樣,你的虛處(“短板”)一定是對方要攻擊的目標。要提高薄弱課程的學習成績,必須從薄弱環節抓起;要提高你的整體水平,必須從薄弱課程抓起。隻有均衡發展,才能把你的“木桶”打造得堅不可摧。

那麽,你的短板在哪裏?你最短的那塊短板又在哪裏?怎樣才能找到你的短板?拿國家來說,改革之前,我國陷於政治第一的狂熱之中。改革之後,則陷於發展

第一的偏執之中。發展第一比政治第一好,但是發展第一掩蓋了一些關鍵問題,所以國家一直在提倡改革,在製定新的規劃。那麽,怎麽改、往哪轉,得有一個目標。規劃提出"打造創新中國、效益中國、低碳中國、宜居中國、文化中國、幸福中國",這就太多了,目標太多就沒有目標,重點太多就沒有重點。我們應該找出我們中國的短板在哪裏,才是改革的重點。比如貧富分化,比如教育資源問題、醫療問題、房子問題等等。

工信部部長李毅中曾直言中國工業化信息化發展的短板,並"一以貫之"地關注。他曾拎出行業、企業五大"卡脖子的地方"——質量品種,物耗能耗,環境保護,裝備水平,安全生產,在這些地方重點發力,發揮潛能提高效益。他說:"我們處在工業加速期,總的來說有這五個短板,但對於具體行業、企業來說,短板各有不同,那就應該什麽地方是短板,就在什麽地方改造提升。"

格力是大家熟知的大品牌企業,那麽格力有沒有短板?回答是肯定的。我們不妨看看一位權威專家的分析:

格力能有今日的成績,與其始終堅持“產品第一,營銷第二”戰略密不可分。就營銷而言,格力並無太大優勢;如果非要說格力有什麽營銷優勢,那就是渠道模式與眾不同。一年500億的銷售額,才100來個業務員,這是個奇跡。

在格力,"渠道"幾乎成為"營銷"的代名詞,對自有渠道的倚重前所未有。事實上,渠道不等於營銷,更不是營銷的全部。許多媒體反映:格力難以接近!在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企業與媒體的關係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與媒體關係不睦幾乎是個不可原諒的錯誤。實際上,格力已經體驗了與媒體關係不睦的麻煩。凡此種種,都說明一個問題:爭取更多媒體及業界權威支持,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輿論環境,已經成為格力實施品牌戰略的當務之急。這就是格力的短板!

相反,美的卻抓住了變頻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雖然格力自信在變頻領域的實力足以讓它在變頻時代繼續獨領**,但是在消費者及媒體的眼裏,格力這一局已經落後於美的。這恰恰是格力最不願意看到的。

企業如此,作為一個當代人,也一樣,要找到自己的短板,特別要找到自己最短的那塊短板,比如說,如果你缺乏自信,就要努力培養自信心;如果你不夠吃苦耐勞,就要勤於磨礪自己的意誌;如果你不善表達,就要多與人接觸,勇於溝通……總之,隻要你找到了自己的短板,認清自己,就不會做錯事,或四處碰壁,或懷才不遇怨天尤人,反之,你要適時加長你的短板,努力完善自己,展現自己的綜合勢力,進而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