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屈能伸大丈夫

凡洞明世事、練達人情之人,無不深諳進退之道。該進時,如箭離弦,一發千裏;該退時,悄無聲息,音形俱隱。因為能進不失為勇,而退更顯示出智慧。如果靜心回味,其實退是一種謀略,是一種維係生存的手段,退能保身,退能成事,退是大勇,更是大智。進退自如真英雄,能屈能伸大丈夫。

韓信是中國古代一位著名的軍事統帥,但他出身貧賤,從小就失去了雙親,建立功勳前的韓信,既不會經商,又不願種地,家裏也沒有什麽財產,生活窮困,還備受歧視。他與當地的一個小官有些交情,於是常到這位小官家裏蹭飯吃,可是時間一長,小官的妻子對他很是反感,便有意提前吃飯的時間,等韓信來到時已經沒飯吃了,於是韓信很惱火,就與這位小官絕交了。為了生活下去,韓信隻好到當地的淮河釣魚,有位洗衣服的老太太見他沒飯吃,便把自己帶的飯菜分給他吃,這樣一連幾十天,韓信很受感動。便對老太太說:"我將來一家要報答你。"老太太聽了很生氣,說:"你連

自己都不能養活,我看你可憐才給你飯吃,誰還希望你報答我。”韓信聽了很慚愧,立誌要做出一番事業來。

那時候身上佩帶寶劍是一種高貴的象征,雖然韓信很是落魂,但他為表示自己的向往,自己身上就經常掛一把寶劍,在他的家鄉淮陰城,街頭上那些無賴很看不起他,說你這個破落戶還想做貴族,所以經常刁難他。有一天,一群無賴便在鬧市裏攔住韓信,一個人說:"你要是有膽量,就拔劍刺我,如果是懦夫,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圍觀的人都知道這是故意找茬羞辱韓信,不知道韓信會怎麽辦。隻見韓信想了一會兒,一言不發,從那人的褲襠下鑽過去了。在場的人都哄然大笑起來,認為韓信是膽小怕死。這就是流傳下來的“韓信**之辱”的故事。

俗話說好漢不吃眼前虧,韓信的想法就是退一步海闊天空,何況和這些小無賴有什麽好爭執的,這也正是韓信的高明之處。"**之辱"之後,在公元前209年,韓信參加了由劉邦帶領的一支反對秦朝的軍隊,經過蕭何的推薦做了將軍,在幫助劉邦打天下的過程中,他每戰必勝,立下赫赫功勳。

能做大事的人,他們的首要條件就是屈伸有道,這不但是一種海納百川的肚量,更是一種韜光養晦的謀略。韓信就是這樣的人,他能屈能伸。屈是拉開的弓,伸是射出的箭,隻有拉得緊,才能射得遠。

春秋時,越王勾踐夫婦曾被抓做人質,去給夫差當奴役,從一國之君到為人仆役,這是多麽大的羞辱。但勾踐忍了,屈了。是甘心為奴嗎?當然不是,他是在伺機複國報仇。

到吳國之後,他們住在山洞石屋裏,夫差外出時,他就親自為之牽馬。有人罵他,也不還口,始終表現得很馴服。

有一次,吳王夫差病了,勾踐在背地裏讓範蠡預測一下,知道此病不久便可痊愈。於是勾踐去探望夫差,並親口嚐了嚐夫差的糞便,然後對夫差說:"大王的病很快就會好的。"夫差就問他為什麽。勾踐就順口說道:"我曾經跟名醫學過醫道,隻要嚐一嚐病人的糞便,就能知道病的輕重,剛才我嚐大王的糞便味酸而稍有點苦,所以您的病很快就會好的,請大王放心!"果然,沒過幾天夫差的病就好了,夫差認為勾踐比自己的兒子還孝敬,很受感動,就把勾踐放回了越國。

勾踐回國之後,依舊過著艱苦的生活。一是為了籠絡大臣百姓,一是因為國力太弱。為養精蓄銳,報仇雪恥,他睡覺時連褥子都不鋪,而鋪的是柴草,還在房中吊了一個苦膽,每天嚐一口,為的是不忘所受的苦。

吳王夫差放鬆了對勾踐的戒心,勾踐正好有時間恢複國力,厲兵秣馬,終於可以一戰了。兩國在五湖決戰,吳軍大敗,勾踐率軍滅了吳國,活捉了夫差,兩年後成為霸王,正所謂"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勾踐所受之辱,所嚐之苦,可以說達到極點了。但他熬了過來,不僅報了仇,雪了恥,還成了當時的霸王。正是"先當孫子後當爺",如果當時不屈,當"孫子"時就死了,還能成“爺”嗎?

因此說,聰明者善據時勢,需要屈時就屈,需要伸時就伸,能屈則屈,能伸則伸。屈於當屈之時,是智慧;伸於可伸之機,也是智慧。屈是保存力量,伸是光大力量;屈是隱匿自我,伸是高揚自我;屈是生之低穀,伸是生之峰巔。有低穀,有峰巔,一起一伏,犬牙交錯,波浪引進,這才構成完滿豐富的人生。明智者,在"退讓"中求發展,絕不會拘泥於一著。

被稱為美國之父的富蘭克林,年輕時曾去拜訪一位前輩,年輕氣盛的他,挺胸昂首邁著大步,進門撞在門框上,迎接他的前輩見此情景,笑笑說:"很疼嗎?可這將是你今天來訪的最大收獲。一個人活在世上,就必須時刻記住低頭。"

無獨有偶,有人問過蘇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學問的人,那麽你說天與地之間的高度是多少?"蘇格拉底毫不遲疑地說:"三尺!"那人不以為然:"我們每個人都五尺高,天與地之間隻有三尺,那不是戳破蒼穹?"蘇格拉底笑著說:"所以,凡是高度超過三尺的人,要長立於天地之間,就要懂得低頭。”

大師們提到的"記住低頭"和"懂得低頭"之說,就是要記住不論你的資曆能力如何,在浩瀚的社會裏,你隻是一個小分子,無疑是渺小的。當我們把奮鬥目標看得更高時,更要在人生舞台上唱低調,在生活中保持低姿態,把自己看輕些,把別人看重些,該屈的時候要屈,該伸的時候再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