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一步又何妨

有一次下班時,下著雨,我乘公交車回家。在一條不太寬的交叉路口,我坐的公交車在轉彎的時候,迎麵駛來了一輛出租車,隻能容一輛車通過的路麵讓公共汽車和出租車形成了"頂牛狀"。這時候,兩車後麵都還沒有車,誰後退一點,就可以讓開了。但事實是,誰都沒有退讓。公共汽車的司機索性還把火熄了,掏出香煙抽了起來。出租車顯然也沒有要退讓的意思。一時間,兩車就這樣僵持著。我因為快到家了,就下車了。下車後,我走了一段路回頭去看,正好有一個人要打車,出租車司機因為有了生意,可能是不想耽擱生意吧,才往後退了幾米把車讓開了。

我不是當事人,我理解不了他們的心理。但以前我也碰到類似的情況,諸如在小區門口碰到對頭車,但每次我都願意主動倒車讓路。我想,主動讓車又何妨呢?自己

後退一步,方便了別人,也方便了自己,何樂不為呢?歌德在迎麵碰上的反對派說出"我從不給傻瓜讓路"後回敬"我正好相反"然後主動讓路時,不也讓兩人的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嗎?清朝大學士張英"千裏家書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的家書,不也顯示了他的宰相胸襟嗎?退一步海闊天空,後退是為了更好地前進,後退,並不表示自己沒麵子,在自己主動後退一步的同時,人格卻前進了一步。退一步,顯風度。後退一步又何妨?

還聽說過一個故事:一位紳士過獨木橋,剛走幾步便遇到一位孕婦,他很有禮貌地讓孕婦先過了橋;第二次走到橋中央,遇到一位挑柴的樵夫,他也二話沒說,回到橋頭讓樵夫先過了橋;第三次,紳士等橋上沒有人了,再走上橋,快要走完時,又碰到一個推獨輪車的農夫,這次,他不願回頭了,便很有禮貌地請農夫讓他先過橋,但是農夫不讓。兩人話不投機,爭了起來。這時,河裏來了一條小船,船上有一位僧人,他們請他評理。

僧人問農夫:"你很急嗎?"農夫說:"我真的很急,晚了就趕不上集了?"僧人說:“那你為什麽不盡快給紳士讓路呢?你讓了路,紳士過了橋,你不是就可以馬上過橋了嗎?"農夫一言不發。

僧人又問紳士:"你為什麽不給農夫讓路呢?是不是你快要過橋了?"紳士爭辯說:“我在這之前,已經讓了兩個人了,我再繼續讓下去的話,我自己就過不了河了?”僧人說:"那你現在過河了嗎?你既然已經讓了這麽多次了,何妨再讓一次呢,即使過不了河,你起碼也保持了你的風度,何樂而不為呢?"紳士的臉漲得通紅。

生活中常常有些人,無理爭三分,得理不讓人,小肚雞腸。相反,有些人真理在握,不聲不響,得理也讓三分,顯出高雅的君子風度。前者活得嘰嘰喳喳,後者活得自然瀟灑。

二戰期間,在一場戰鬥中,兩名士兵與隊伍失去了聯係。他們在森林裏徘徊。第一天,他們打死了一隻鹿。也許是戰鬥的硝煙彌漫了森林,他們再也沒有看見一隻動物,那隻鹿成了他們唯一的食物。

一天,他們在森林裏又碰到了敵軍,經過巧妙的躲避,他們向森林深處逃去,就在自以為安全時,走在前麵的年輕戰士的背部挨了一槍,走在後麵的戰士驚慌失措,跑上前去,用自己的襯衫為他包紮。

那一晚,他們誰都沒有說話,雖然都饑餓難耐,但誰都沒有動那塊鹿肉。沒受傷的戰士兩眼直勾勾的,不停地念著母親的名字。他們都以為自己過不了這一關了,但第二天,部隊發現並救出了他們。

時隔30年後,當年受傷的年輕戰士安德魯道出了真情:"我知道是誰開了那一槍,他就是我的戰友。在他抱緊我時,我的身體觸到了他發熱的槍口。我不明白他為什麽要這麽做,但當晚我就清楚了,他是想獨吞那塊鹿肉——為了他的母親。但戰爭的殘酷還是沒有讓他見到他的母親,我和他一起祭奠了他母親,那天,他跪了下來,請求我的寬恕。我沒有讓他說下去,我寬容了他。"

看完這則故事,我在想,如果安德魯當時戳穿了他的戰友,那結果會是怎樣的呢?那一晚必將成為血腥之夜,看到的隻是朋友的反目。安德魯是高尚的,他用博大的胸懷寬容了他的戰友。

無論是朋友還是敵人,寬容就是微笑,如春天的那一抹朝霞,燦爛地包容著每一個人。可能寬容無論對於你我都很難做到,有一句古諺叫"退一步海闊天空",如果站立的位置無法使你積極麵對事情,退一步又何妨呢?

也許在退過一步後,所見的不會比後退一萬步的景色相異。但是,那一步的抉擇,真的選擇了你的人生!

退一步,不僅對於一個人,一件事,就是一對夫妻也想相互包容,該退的時候退一步。夫妻雙方長期生活在一起,日子久了難免會有一些小摩擦,而很多時候,男人就像長不大的孩子,會犯一些小錯誤,"恨鐵不成鋼"的妻子往往還像戀愛時一樣,用冷戰的方法解決問題,其實這是不宜於家庭和諧的。首先,作為一個男人,你應該學會先退一下,因為老婆不是敵人,沒有針鋒相對的必要。你愛的人,你不哄誰哄?這也揭示了一個本質性的東西,哄,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的,愛她才哄她,“哄”就是退了一步,但也是愛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