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辦事有巧方

平時,辦事難免要和人打交道,可對方有時不一定都是自己最信賴和最常接近的人,此時就不能直接表露心跡,最好的辦法是投石問路,試探對方的態度。

投石問路行之有效的一種辦法是:不直接詢問對方對某一具體做法的態度,而是先引用俗語或故事,試探其對某一類行為的總的看法,從中知悉對方對某一具體問題可能采取的態度和行動。

但是,在有些時候,這需要雙方都具有一定的說話技巧,才能更完美、更藝術地把各自的意思表達出來。如1949年的北平談判,因為當時正處在新中國成立前期,國民黨方麵談判代表在談判失敗後,麵對蔣介石的窮途末路,已不願再為其陪葬,很想棄暗投明,但因為不知我方能否接收,於是乘一次打牌的機會,巧妙地向毛澤東同誌提出了一個問題:"毛先生,是平和好還是清一色?"毛澤東同誌微微一笑,當即回答:"當然是平和好,平和好。"從而給對方代表吃了顆定心丸。結果不久,在周恩來同誌的安排下,他們一個個都脫離了國民黨的控製來到了北京。

國民黨談判代表雖有投誠之意,但又不知毛澤東能不能容忍他們這些異黨分子,就想探個究竟,也好為自己求得一條退路。可如果直接相問,就明顯有乞降之嫌,大家都丟不去這個麵子。

所以說,辦事首先會涉及麵子問題。臉皮太厚,強人所難,很難辦成事;臉皮太薄,羞於開口,則更不可能辦成事。

正確的原則是:從實際的需要出發,讓臉皮保持一定的“彈性”。

(1)讓臉皮“厚如城牆”。讓臉皮保持“彈性”,前提是讓臉皮變厚變硬,如果不厚不硬,"彈性"也就沒有了物質基礎。起初的臉皮,好像一張紙,由分而寸,由尺而丈,就厚如城牆了。

(2)讓臉皮"硬如鋼鐵"。城牆雖厚,轟以大炮,還是有攻破的可能。到了“硬如鋼鐵"這一步,無論你如何攻打,它都絲毫不動。

(3)讓臉皮變得"無形無色",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沒臉沒皮"。臉皮“彈性”的最高境界,就是這種“至厚無形",不僅自己對所作所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而且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以其厚為恥。這個境界,很不容易達到,隻好在大聖大賢中去尋求。

辦事要保持臉皮的“彈性",當然就要盡力做到"無形無色”,才算得上是至境。

求人辦事時,談話可以從政治、經濟等比較嚴肅、文雅的題目開始,然後再涉及文學、藝術等個人的興趣方麵等比較輕鬆的話題,總之,將自己的觀點、見解堂堂正正地公布出來,使得彼此都能有共同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談話。

一個善於求人的人,一定不會說出不合時宜的話,因為他知道不得體的言辭往往會傷害別人,即使事後再想彌補也來不及了。同樣的,如果你的舉止很穩重,態度很溫和,言辭中肯動聽,雙方自然就能談得投機,別人也就心甘情願為你辦事了。

所以,為了要使對方對你產生好感,開口講話前需先斟酌思量,不要想到什麽說什麽,以致引起了別人反感而自己還不知道為什麽。

既然求人,大多是工作、生活出現了困難和危機,比如家人生病、婚姻不和睦、事業不順,等等,人們在此時經常處於情緒低潮期,希望別人能給予關懷,伸出援助之手。但千萬記住,不要把過度沮喪的情緒帶到別人麵前。求人辦事,總是一副哭喪臉,會使人感到晦氣。

另外,辦事還要有吃虧意識。要想辦大事,就要敢於吃虧、善於吃虧,因為眼下吃些小虧,以後才能撿到大便宜。如果在辦事過程中事事與人計較,那麽對方就算這次幫了你,下次就很難說了。

所以,要想辦好事,就要時刻做好吃小虧的準備。

1.在有些情況下要敢吃虧

人們總是需要麵臨種種選擇,而且在選擇的過程中我們可能要損失一部分利益。如果我們懂得"吃虧是福"的道理,就不會因為個人利益的得失而心存煩惱和憂鬱。放棄一些無關宏旨的東西,舍棄一些自己頗為喜歡但由於某些原因而不能為之的機會,乃至在一些唾手可得的東西上以及在一些自己本身完全具有競爭力和理由的機會中,由於某些因素而主動地讓給他人,這種放棄,有時並不一定是為了達到某個更高的目標,而是體現出了辦事人的明智:不獨占全部的機會和資源,才能保證自己不丟失最大、最核心的利益。

2.要充分分析自己的具體情況,做到有理性地吃虧

我們要做的並不是一味地白白吃虧,而是有理性地吃虧,從短期吃虧中獲得長遠利益。

吃虧必須講究方式和技巧。虧,不能亂吃,有的人為了息事寧人,去吃虧,吃暗虧,結果隻能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孫權就是這樣,為了奪回荊州,假意讓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結果在諸葛亮的巧妙安排下,孫權不僅賠了妹妹,又折了兵,荊州還是在人家手中,這個虧未免吃得太不值得了。虧,要吃在明處,至少要讓對方意識到。

總之,吃虧會讓你在別人眼中更為友善、豁達,更容易獲得他人的幫助。難怪有人說“吃虧是福”。

求人辦事,所求之人一般是年富力強,剛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所以在必要的時候,走一下老人、孩子路線,迂回地接近目標,拉近彼此的感情,會有事半功倍之效。為什麽老人和孩子是理想的路線呢?因為:

1.老人、孩子容易接近

老人因體力虛乏在家休養,一般都會因為無人陪伴而顯得孤寂。如果有人主動接近老人,哪怕是暫時解除老人的孤寂,老人也非常樂意。而小孩子淳樸、喜新好奇、愛動,一句唐詩、一段故事、一個鬼臉就能很快贏得孩子的親近。

2.老人、孩子對家庭影響力大

中國人有敬老、尊老、孝老的傳統,假如老人心曠神怡,全家隨之活躍和愉快。中國人又十分看重傳宗接代,視小孩為家庭的未來,況且現代家庭小孩多是"獨苗",家裏人更是哄捧寵愛,如果能和小孩玩在一塊,家庭融洽自是水到渠成。

因此,遇到辦事不順之時,考慮走一走老人、孩子路線,是不可忽視的獲取好感、打通關係的絕妙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