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力和自信同樣重要

毅力,就是恒心的表現。一個人如果隻有自信而沒有毅力,也是不能成大器的。做事的毅力和自信同樣重要。

毅力是人的一種品質,學習需要有毅力,生活也需要有毅力,做事更需要有毅力。毅力是成功的基石。居裏夫人曾說:"一個人沒有毅力,將一事無成。"說一套,做一套,永遠不可能取得成功,隻有言行一致,朝著目標堅持不懈地去奮鬥、去追求,才能有收獲。

如果一個人想要做成事,不能單憑一時的**去做,必須先認識到自己的客觀條件,經過慎重思考後,才能做出抉擇,而不是盲目從眾。要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決心和信念,靠堅韌的毅力前行。

毅力不能隻靠嘴上說,它是沉默中一步步不斷地跨越、不斷地用行動戰勝困難的行為。簷上滴水之力微不足道,它卻能穿透石塊;愚公年老力衰,子孫勢力單薄,但他們敢於向巍峨的太行、王屋二山開戰,天帝被感動了,命山神將山背走了。像這樣的故事、例子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這些例子表明:隻要有堅韌的意誌、毅力,就不怕任何艱難險阻。

據報載,有一個叫"男男"的女孩,從小父親癱瘓在床,母親也因積勞成疾,她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不僅在學習上成績優異,還支撐全家的正常生活,被評為全市的"十佳"少年。男男的事跡告訴我們:頑強的毅力是取得成功的保證。

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身上都閃耀著"毅力"的光輝。範仲淹從小喪父,靠"啖粥度日"。盡管這樣,他仍舊刻苦讀書,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機會,最終成為北宋著名的文學家。

那麽,我們要怎樣才能增強自己的毅力呢?一是強化正確的動機。人們的行動都是受動機支配的,而動機的萌發則起源於需要的滿足。什麽也不需要或者說什麽也不追求的人,從來沒有。人,都是有各自的需要,也有各自的追求;隻是由於人生觀的不同,不同的人總是把不同的追求作為自己最大的滿足。從奧斯特洛夫斯基和張海迪身上,我們可以充分地看到,崇高的人生目的怎樣有力地激發出堅韌的毅力。

二是從小事做起,可以鍛煉大毅力。李四光向來以工作堅韌、一絲不苟著稱,這與他年輕時就鍛煉自己每步走0.8米這類的小事不無關係。道爾頓平生不畏困難,看來從他五十年天天觀察氣象而養成的韌性中得益匪淺。高爾基說:"哪怕是對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克製,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

生活一再昭示,人皆可以有毅力,人皆可以鍛煉毅力,毅力與克服困難相伴。克服困難的過程,也就是培養、增強毅力的過程。毅力不很強的人,往往能克服小困難,而不能克服大困難;但是,經常克服小困難之小勝也能使人有克服大困難之毅力。今天,你或許挑不起一百斤的擔子,但你可以挑三十斤,這就行。隻要你天天挑,月月練,總有一天,雖一百斤擔子壓在你肩上,你卻能健步如飛。

小事情很多,從哪些小事情做起,有的人好睡懶覺,那不妨來個睜眼就起;有的人“今日事,靠明天,"那就把"今日事,今日畢”作為座右銘;有的人碰到書就想打瞌睡,那就每天強迫自己讀一小時的書,不讀完就不睡覺,隻要天天強迫自己坐在書本麵前,習慣總會形成,毅力也就油然而生。人是需要從自己做起的,因為人有惰性。克服惰性需要毅力。

三是培養興趣能夠激發毅力。有人說興趣是毅力的門檻,這話是有道理的。法布爾對昆蟲有特殊的愛好,他在樹下觀察昆蟲,可以一趴就是半天。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說,我經常不分日夜地把自己關在實驗室裏,有人以為我很苦,其實這是我興趣所在,是我感到“其樂無窮”的事情,自然有毅力幹下去了。

當然人的興趣有直觀興趣和內在興趣之分,但兩者是可以轉換的。例如:有的人對學外文興趣索然,可他懂得,學好外文是社會的需要,對這個需要,他有興趣,因此他能強迫自己堅持學外文。在學的過程中,對外文的興趣也就能夠漸漸培養起來,這反過來又能進一步激發他堅持學外文的毅力。一個人一旦對某種事物、某項工作發生內在穩定的興趣,那麽,令人向往的毅力會不知不覺來到他身邊,也就成為十分自然的事情。

四是由易入難,既可增強信心,又能鍛煉毅力。有些人很想把某件事情善始善終地幹完但往往因為事情的難度太大而難以為繼。對毅力不太強的人來說,在確定自己的奮鬥目標、選擇實現這一目標切人口時,一定要堅持從實際出發,由易入難的原則。徐特立同誌學法文時,已年過半百,別人都說他學不成,他說,讓我試試看吧。他知道自己記性差了,工作又忙,所以,開始為自己規定的“指標”,隻是每天記一兩個生詞。這個計劃起步不大,容易實現,看起來慢了一些,但能夠培養信心,幾個月下來,徐老不但如期完成計劃,而且培養了興趣,樹立了信心,又慢慢掌握了學法文的"竅門",以後每天可以記三、四個生詞了。徐老的做法很有辯證法。要是一開始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就提出過高的指標,結果計劃很可能實現不了,信心也必然銳減,縱使平時有些毅力的人,這時也可能打退堂鼓了。

美國學者米切爾、柯達說過:"以完成一些事情來開始每天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不管這些事情多麽微小,它會給人們一種獲得成功的感覺。”這種感覺無疑有利於毅力的激發。柯達的話看來對於我們於其他事情,也會有啟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