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分輕重緩急

日常工作與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但這些事情我們沒有必要都花同樣的時間與精力去對待。一般來說,事情可以分為四種:一是既重要又緊急的事情,如馬上要解決的緊急問題;二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如一些計劃與規劃;三是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如某些必須要開的會議;四是既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如一些不必要的雜事。如果是你的話,你會先做什麽樣的事情呢?

有這樣一個例子對上述的四種事情做了很好的比喻。有一個木桶,要往裏麵裝下麵的四種東西,它們分別是大塊的石頭、碎石、沙、水。如果讓你裝會先裝什麽呢?如果我們先往桶裏裝碎石的話,後麵就裝不下大的石塊了。因此,我們要往桶裏裝這四種東西應該先往裏麵裝大石塊,然後是碎石,裝滿後還可以裝沙,而最後還可以倒水充滿整個桶。那麽這裏的四樣物體分別代表了哪四種事情呢?大石塊代表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碎石代表緊急而又重要的事情,沙代表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而水就代表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情。

為什麽我們要先做不緊急但重要的事情呢?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那些緊急又重要的事情不是我們必須馬上要做的嗎?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這些碎石都是從大石塊那裏來的。如果我們的年度計劃製定後(這是重要但不緊急事情),然後抓緊時間提前完成所製定的計劃,這樣我們的緊急又重要的事情就會大量的減少。

因此,我們不要一味被我們眼前緊急而又重要的事情牽著鼻子走。我們要認清這些事情是為什麽產生的。很多時候是由於我們的計劃不能按部就班地執行而產生的。所以,我們要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首先就要製定好我們的工作計劃,然後再按照計劃去完成,這樣的工作效果一定會好。

伯利恒鋼鐵公司總裁查理斯·舒瓦普曾會見效率專家艾維·利。艾維·利說自己的公司能幫助舒瓦普把他的鋼鐵公司管理得更好。舒瓦普承認他自己懂得如何管理,但事實上公司不盡如人意。可是他說自己需要的不是更多知識,而是更多行動。他說:"應該做什麽,我們自己是清楚的。如果你能告訴我們如何更好地執行計劃,我聽你的,在合理範圍之內價錢由你定。"

艾維·利說可以在10分鍾之內給舒瓦普一樣東西,這東西能使他的公司的業績提高至少50%。然後他遞給舒普一張空白紙,在這張紙上寫下你明天要做的6件重要的事。過了一會兒又說:“現在用數字標明每件事情對於你和你的公司的重要性的次序。”這大約5分鍾。艾維·利接著說:"現在把這張紙放進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是把紙條拿出來,做第一項。不要看其他的,隻看第一項。著手辦第一件事,直至完成為止。然後用同樣的方法對待第二項、第三項……直到你下班為止。如果你隻做完第一件事,那不要緊,你總是做了最重要的事情。"

艾維·利又說:"每一天都要這樣做。你對這種方法的價值深信不疑之後,叫你公司的人也這樣幹。這個試驗你愛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後給我寄支票來,你認為值多少就給我多少。”

整個會見曆時不到半個鍾頭。幾個星期之後,舒瓦普給艾維·利寄去一張2.5萬元的支票,還有一封信。信上說從錢的觀點看,那是他一生中最有價值的一課。

後來有人說,5年之後,這個當年不為人知的小鋼鐵廠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獨立鋼鐵廠,而其中,艾維·利提出的方法功不可沒。這個方法還為查理斯·舒瓦普賺得一億美元。

其實,事情要分輕重緩急,我們的古人早就懂得這個道理。三國時候,有一個叫於禁的人,是魏國五良將之一。他最早隨鮑信起兵,後來又一起歸附曹操,被任為官軍司馬。從此跟隨曹操四處征戰。有一次曹操的青州兵四處搶劫,被於禁追殺後就去告發於禁叛變,恰好此時張繡叛變來攻,於禁就先紮下營寨才去見曹操。曹操問他怎麽不先來解釋,於禁認為分辯事小,退敵事大。曹操因此十分高興,於是封他為益壽亭侯。

小時候聽過這樣一則寓言故事:從前,有兩個獵人,一起去野外去打獵。這時,一隻大雁向他們飛過來。

"我把它射下來煮著吃。"一個獵人拉開弓瞄準大雁說。"鵝是煮著吃,大雁還是烤著吃更香。"另一個獵人說。“煮著吃”。“烤著吃。”

兩人爭論不休,最後來了一個農夫,於是他們要農夫為他們評理。農夫給他們出了一個主意:把大雁分成兩半,一半煮著吃,一半烤著吃。兩人認為有理,決定將大雁射下來,但這時大雁已經飛走了。

這則寓言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做事要分輕重緩急,機會來臨稍瞬即逝,如果我們過多地去追求一套完美的解決辦法,或者力爭達到統一認識,但等製定了一個完美方案或統一了認識後,這時,機會已經錯過了。

把一天的時間安排好,這對於你成就大事是很關鍵的。這樣你可以每時每刻集中精力處理要做的事。但把一周、一個月、一年的時間安排好,也是同樣重要的。這樣做給你一個整體方向,使你看到自己的宏圖,從而有助於你達到目標。

總之,無論做什麽事都要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作出最恰當的決定,最合理的安排,生命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