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律2 弱者埋怨逆境,強者克服逆境

與其抱怨,不如改變

有些人似乎天生就愛抱怨,抱怨公司、抱怨老板、抱怨同事、抱怨客戶、抱怨壓力、抱怨批評,抱怨薪水太低付出太多,抱怨考核製度不公平,抱怨管理混亂,抱怨領導獨斷專橫,抱怨沒有一個好爸爸、沒嫁個好老公,抱怨自己家的孩子沒有別人家的聰明……好像世界上就隻有他是最不幸最倒黴的人,沒有什麽是他不抱怨的,似乎不抱怨他就沒法過日子。

可是抱怨有用嗎?抱怨能解決問題嗎?抱怨能使你擺脫現狀嗎?抱怨能使你的工作、學業、生意越來越好嗎?抱怨能使你快樂起來嗎?

什麽都不可能!抱怨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抱怨沒有任何用處,抱怨隻會讓你自己越來越不快樂,隻會讓你的生活越來越不如意、你的意誌越來越消沉、你的工作越來越差、你的生活越來越糟糕……

有一個三口之家,家裏窮得什麽都沒有,兒子瘦得皮包骨,爸爸媽媽隻好帶著孩子來到街口乞討。可過去了一整天都毫無收獲,小男孩餓得快暈倒了。爸爸媽媽非常著急,用比祈禱更虔誠的心央求上帝救救他們的兒子。

於是,上帝派遣使者來到人間。使者對三個人說,我可以幫助你們每人實現一個願望,這一家人聽了將信將疑。先是孩子的媽媽迫不及待地對使者說:“我要你為我們變出一車的麵包,我要讓我的兒子吃得飽飽的。”

剛說完,眼前就真的出現了一車子的麵包。孩子的爸爸先是非常驚奇,轉而又特別生氣,不斷抱怨妻子沒頭腦,浪費這麽好的機會隻換來一車廉價的麵包。當使者問他有什麽願望時,他很憤怒地說:"我不要這些廉價的麵包,請你將這個笨女人變成一頭蠢豬。”

話音剛落,麵包神奇地消失了,孩子的媽媽也真的變成了一頭豬。這可把孩子嚇壞了,他一邊看著眼前的"豬"傷心哭泣,一邊對使者說:“求求您,我不要豬,我要媽媽。"

果然,“媽媽”就真的變了回來。使者很無奈地說:“我已經給了你們希望,但就因為抱怨,你們把機會全都浪費了。"

說完使者不見了。一家三口還是回到了使者出現前的狀態,沒有麵包沒有豬,孩子餓得直哭。

一般人都認為“抱怨”隻是一種發泄的方式,我們誰能夠發誓自己從來沒有抱怨過?但如果抱怨的內容不斷地重複,那就說明是自己有問題,而且不肯麵對問題,隻是企圖用抱怨來代替正視問題的勇氣。

女孩小丹帶著自己精心製作的作品到一家知名的廣告公司麵試。小丹抽的麵試號是最後一個,等待的過程漫長而緊張,為緩解疲勞,小丹向廣告公司的接待人員要了一杯溫水。而接待人員在給小丹送水時不小心將杯子打翻了,水全都灑到了那張作品上。作品變得皺皺巴巴,原本鮮明的線條也變得模糊了。

小丹一下子愣住了:該怎麽辦?這可是麵試時要用到的作品,沒有作品怎麽向考官解釋自己的創意和構思呢?小丹知道現在抱怨接待人員沒有用,埋怨自己的運氣不好更沒用。稍微冷靜了一下,她趕緊向接待人員借來了紙和筆。在有限的時間裏,她專心地用一張白紙將自己創作的作品簡單地描畫了一遍,用另一張白紙將原作品被淋濕的事情大概地敘述了一下。

接下來發生的故事,就是小丹從眾多的麵試者中脫穎而出,被公司錄用了。主考官後來跟她說:"廣告注重創意和變通,你的作品雖然簡單但卻體現了這點。"

小丹在一次同學會上談起了這件事,她感慨道:“與其抱怨,還不如暫時拋棄那些煩心的事,多想想怎樣才能更好、更快地解決問題,這比光在那兒牢騷滿腹強上千百倍。”

是的,即便退一萬步說,如果抱怨能解除自己心中那股怨氣,那麽適當地抱怨是可以的;但如果怨氣出了仍無法解決問題,或無法移除心中那顆石頭,那還真是不劃算!

其實,更多時候,抱怨不但不能緩解所麵臨的窘境,反而使原有的煩惱長久地出現在抱怨者的腦海裏。如果有誰主觀上想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成為其抱怨的對象;如果不願抱怨,換一個角度想問題,就會發現,通過努力就能改變現狀,並獲得成功和幸福的體驗,因為事情總有兩個方麵,關鍵在於你怎麽看了。

如果我們的情緒像一間屋子,那麽,抱怨就像蟑螂和螞蟻一樣,如果你清掃的方式不對,它們就會出現在每一個你不想看到的地方。若你再不加以阻止,它們還會用一種近乎細菌繁殖的速度增生。終有一天,你會覺得沒看到幾隻蟑螂和螞蟻,反倒有點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