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題和篇幅都重要

有一位哲人說:“魚並非均勻地分配在所有的水域上,同一區域,有人能釣到大鯉魚,而另一些人則釣到的總是小魚。因此,選擇池塘變得十分重要了。在這個池塘釣魚,我是經過反複地選擇的,而你則是完全盲目的,盡管我們碰巧遇在一起了,但是我們卻是有區別的。這種區別在於我知道自己的選擇,而你是隨機,也許你能有好機會,但是機會不可能總是惠顧你。真正的成功需要積累和理智的選擇。”

演講的選題,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演講的成敗。題目選得好,演講就容易受到聽眾的歡迎,演講的目的就容易實現;反之,就難以引起聽眾的興趣,演講目的就不容易實現或根本實現不了。有聽眾,絕大多數人和演講的題目無關,這些人也許就走了,演講自然難以進行下去;沒有聽眾,或者聽眾甚少,恐怕演講就不能開場。所以,演講的內容至關重要。

一般來說,可從三點去考慮:

1.現實社會矛盾的“焦點”

社會矛盾的“焦點”,往往能集中反映社會、時代的本質,因而它和人民的各種利益關係極為密切,這樣的演講內容很容易吸引廣大的聽眾,並且演講也會具有較大的思想價值和社會價值。隻是“焦點”問題也許和方針、政策有較大的關聯,選取此類選題時,一定要讀懂相關的政策,切不可太隨意。

2.聽眾關心的“熱點”

聽眾關心的“熱點”,自然容易喚起聽眾對演說的極大興趣和熱情,聽眾也許想從演講中找到對某種問題的解釋,也許想了解某種知識,總之,聽眾是帶著某種欲望來的。演講者對聽眾關心的“熱點”問題一定要有較深刻的理解,不可一知半解,更不能連自己還沒有搞清楚是怎麽回事,就貿然去講;演講中一定要堅持健康有益的原則,注意演講的正確方向,要有自己堅定的立場,不去迎合低級趣味。聽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很多,選取什麽,必要三思而後行。

3.專業演講

這是指專業知識方麵的演講,選題時必須選你最擅長的專業領域,且素有研究,理解得深刻而且有獨立的見解,演講時可以深刻而全麵地闡敘,使聽眾有所收獲。切不可打腫臉充胖子,去講自己不熟悉的問題,或自己尚無足夠儲備的知識,那是十分危險的,“知之是知之,不知是不知”,上得了台,下不了台就難受了。

世界上的問題很多,人們的了解必定有自己的範圍,不可能所有的問題都清楚,也不可能對某個問題在短時間內就研究得十分深刻,甚至有研究成果。所以,演說前不管對某個選題有較為充分的準備,也還會有不足的。如果選題不要那麽大,定在某一點或幾點上,也許演說的效果會好一些。聽眾一般來講很難長時間地聽一個人滔滔不絕地演說,所以要求演講的篇幅盡量短而精,一般最好不超過20分鍾。這樣做不僅珍惜了時間,演講的結構也可以簡單巧妙,聽眾樂於接受。馬克·吐溫聽關於救濟窮人的牧師演說,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言多必失,語多必敗”,如果車軲轆話翻來覆去地說,怎麽能不叫人煩呢!聽領導報告,這個領導講一次重要性,那個領導又講一次,基本上是有幾個領導講幾次,都大同小異,下麵的聽眾能不煩嗎!盡管是下屬,迫於領導的壓力,不敢走,或者是上頭開大會,底下開小會;或者是閉目靜思,不知在想什麽。演講者如果把幾個領導的話反複講,聽眾沒有下屬的身份,自然會走掉的。

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在45分鍾的演講中,聽眾在前15分鍾注意力集中,獲得信息較多,爾後的30分鍾效果很差,收益也很差。非講學的演講,最好是短而精,10分鍾左右,一氣嗬成為最好。如果是內容豐富的報告式或講座式演講,就要求事例生動,語言風趣,並穿插活潑的與聽眾的對話,以調節氣氛,吸引注意。當然要避免歌星那種和台下聽眾溝通的方法,因為太過分了。

美國第28任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在世的時候,有人問他:“準備一份十分鍾的講稿,需要花多少時間?”他回答:“兩個星期。”“準備30分鍾的講稿呢?”“一個星期。”“準備兩個小時的講稿呢?”“不用準備,馬上就可以講。”這段對話告訴我們:篇幅越短,準備越要充分,短而精是精彩演講的一大特點,沒有大量的資料的去偽存真、刪繁就簡的過程是達不到短而精的。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列寧的著名演講《什麽是蘇維埃政權》總共時間隻用了3分鍾。要是換了別人去講,不知要講多長呢!列寧的夫人克魯普斯卡婭在回憶錄中寫道:“盡管列寧具有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宣傳經驗……但是,他對每一次演說,每一次報告,每一次講話,都要精心準備。”

林肯的《葛底斯堡的演說》隻有十幾句話,600來字,所用的時間不到3分鍾,卻準備了兩個星期:林肯的演說,思想博大精深,結構緊湊嚴謹,轟動全國,馳譽世界,成為最著名的演說,讓人們長久的記憶,銘刻不忘。而演講了兩個小時的愛佛雷特,早巳讓人們忘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