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位教育家曾說過:“家長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與孩子的談話。世界上最好的教育,都是孩子在和家長的說話中不知不覺地獲得的。”然而,很多家長都有過類似的經曆: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孩子卻不以為然,有時,他們還視家長的諄諄教導為嘮叨,甚至拒絕和家長溝通,以致家長們“怨聲載道”:為什麽孩子越大越不聽話了?

誠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越來越有主見,導致與家長之間的代溝越來越大。孩子“不聽話”也就在所難免。可是,家長有沒有反思過,孩子不聽話,其實並不能全怪孩子,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你對孩子的態度溫和嗎?你對孩子說話的方式存在問題嗎?

其實,說話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有的人說出來的話會讓對方備受鼓舞,而有的人說出來的話卻會讓對方心裏發堵。與孩子說話也需要講究語言的藝術。然而,有些家長並不這樣認為,在他們眼裏,孩子不過是個“小不點”,同他們說話不必顧忌太多。於是乎,什麽話想起來就說,也不管效果如何……

首先是在態度上,許多家長都沒有認識到,說話態度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他們對孩子說話常常漫不經心、脫口而出……殊不知,有時一句隨意的話,不僅起不到預期的效果,而且還可能會深深地傷害孩子的心靈。

其次是在方法上,家長和孩子談話,光憑滿腹關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掌握說話的方法和技巧。然而,不注意說話的方式,不講究談話的技巧,是造成許多孩子不願意聽家長的話甚至感到厭煩的主要原因。

“孩子的心靈是稚嫩的,很容易接受家長所說的話語;孩子的心靈也是脆弱的,往往因為家長的一句訓斥而長久蒙上陰影。”著名作家冰心舉例說,在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長常常不自覺地將孩子對自己的依賴視為籌碼,逼迫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當孩子的表現與家長的期望相悖時,情急之下的家長習慣用類似“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這樣的語言來恐嚇孩子,期待孩子會因為害怕失去“大樹”的庇佑而變得聽話、懂事。事實卻相反,威脅不但會使家長喪失威信,更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如果家長想讓孩子的人生更加光明、美好,就必須謹慎選用字眼,務必讓說出的話能使孩子振奮、進取和樂觀。這就要求家長盡量深入了解孩子,盡量設身處地地為孩子著想。隻有這樣,家長對孩子說的話才能起到良好效果,才會成為促進孩子健康成才的“金玉良言”。

編著者

201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