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屬於積極創造的強者

你的人生隻能由你自己去創造,機遇屬於積極創造的強者。

簡單來說,創造機遇就是掌握事業的方向,有目的地、主動地發掘或製造有利條件,利用現有資源,以最有效的方式,增加或製造利益,令目標更快、更易達成。

林肯幼年時代住在一所極其簡陋的茅舍裏,沒有窗戶,也沒有地板,他的住所距離學校非常遠,一些生活必需品都很缺乏,更談不上有報紙、書籍可以閱讀了。然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每天堅持不懈地走二三十裏路去上學。為了能借幾本參考書,他不惜步行一二百裏路。到了晚上,他靠著燃燒木柴發出的微弱火光來閱讀。林肯隻受過一年的學校教育,成長於艱苦卓絕的環境中,但他憑借自己的不斷努力奮鬥,一躍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

可以說,機遇是拚搏苦幹的報酬。在苦幹的過程中,時刻注意形勢的變化,是創造機遇的重要環節。世界無時無刻不在發展和變化,政治、經濟、政策、市場、自然資源等各種因素則是發展和變化的重要因素。若能在變動剛露出端倪時,就能看清形勢,或捷足先登,或決定進退去留,便可給自己創造無數發展的機遇。

失敗者的借口通常是:“我沒有機會!”他們將失敗的理由歸結為沒有人垂青他們,好機會總是讓他人捷足先登。其實,生活中到處充滿著機遇:學校的每一門課程、報紙上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個客人、每一次演說、每一項貿易…都是機遇。它們或給你帶來思想營養、良好的信息,或使你的品德更趨於完美,或讓你結交新的朋友。如果你是個有心人,那麽這些就可以成為你事業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或重要契機,讓你步入成功之路。

抱著凡事以後再說的想法,永遠達不到目標。期待明天或不久之後出現奇跡,是幼稚而不切實際的,尤其是期待別人為你製造奇跡更是愚蠢。人隻有依靠自己的才華、決心、信念,才能創造出自己的成就。你的人生隻能由你自己去創造,機遇屬於積極創造的強者。

羅特自小在福利院長大,後來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本市最著名的大學。此時的他不想再接受社會的援助,於是他向銀行申請貨款。然而,他前兩次的申請都被委婉地拒絕了。羅特並沒有就此氣餒,他第三次上門拜訪了銀行家福林。

福林被他的誠心打動,說可以幫他找份工作,讓他一邊上學,一邊打工掙錢,這樣就可以解決學費問題了。

羅特卻態度堅決地告訴福林他不想整天被學費的事困擾,也不會邊打工邊上學,因為那樣將不能專心於學業。他想專心攻讀幾年,學成之後盡快步入社會以展現自己的才能。

福林對此感到十分為難。貸款兩萬元,並不是什麽大數目,可他從來沒有辦過沒有抵押、沒有擔保的貸款。福林沉思了一會兒說,他可以用個人的錢支付羅特的學費。

羅特堅決地說,他不需要個人的援助。福林說,那算自己借給他的。

"不!"羅特說,"公事公辦,到期還本付息。我相信自己畢業兩年後一定能把本息全部還上。”他的言語中充滿了自信。

福林完全相信這一點,幾次的接觸使他感到這是一個很勤奮、很有主見的年輕人。

最後,福林說:“好,明天你來銀行吧!”

第二天,這個學計算機專業的年輕人來到銀行,取得了貸款,在貸款合同書的擔保人一欄,赫然寫著福林的名字。

畢業後,羅特成立了軟件公司,很快就歸還了這筆貸款,成了在這個城市影響很大的軟件公司總經理,並與福林結成了忘年交。

偉大的成功永遠屬於那些富有奮鬥精神的人,而不是那些一味等待機會的人。良好的機會完全在於自己的創造。一個人如果認為自己的發展機會掌握在他人手中,那麽他一定會失敗。

如果處於困境中的林肯說“我沒有機會”,那麽他便不可能入主白宮,成為美國總統。同時代有許多出生於良好家庭環境的孩子,他們有漂亮的學校,藏書豐富的圖書館,為什麽成就反而不如一個貧困家庭裏成長起來的苦孩子呢?不是有許多出生於貧民窟的孩子們成為議員、大銀行家、大商人嗎?那些大商店和大工廠,有許多不就是由那些“沒有機會”的孩子們靠著自己的努力創立的嗎?

“沒有機會”隻是失敗者的借口,而那些意誌力堅強的人是決不會找這樣的借口的。他們不會等待機會的來臨,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創造機會,他們深知,唯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