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地對待每一個人

要想自己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就必須要真心誠意地關心別人。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一個人隻要真心對別人感興趣,兩個月內就能比一個要別人對他感興趣的人在兩年內所交的朋友還要多。真誠就是這樣成為人們最可貴的精神品質。

你也許讀過幾十本有關人際交往的書,恐怕還沒有找到對你來說更有意義的方法。但阿德勒的這句話很深刻,相信對你會有啟發:“對別人不真誠的人不僅一生中困難最多,對別人的傷害也最大,人類所有的失敗幾乎都出自這種人。”

曾國藩曾經給“誠”下過定義:一念不生是謂誠,故“誠於中,必能形於外”。真誠在內心就是純淨無染,表現於外就是真實不虛、率真自然;如此則自然心懷坦**正直無私。因此,真誠的心行就像陽光雨露般,能溫暖人心,淨化心靈。

人格魅力的基本點就是真誠。人格魅力來自於完善的人格,而真誠待人、格守信義則是贏得人心、產生吸引力的必要前提。待人心眼實一點,心誠一點,守信一點,能更多地獲得他人的信賴、理解,同時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合作,因而才會獲得更多的成功機遇。

我們主張知人而交,對不很了解的人,應有所戒備,對已經基本了解、可以信賴的朋友,應該多一點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點真誠,少一些戒備。對可以信賴的人,真真假假、閃爍其詞、含含糊糊是不明智之舉。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傅雷先生說:“一個人隻要真誠,總能打動人的,即使人家一時不了解,日後便會了解的。”他還說:“我一生做事,總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還是坦白。繞圈子,躲躲閃閃,反易叫人疑心;你要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實話實說,隻要態度誠懇、謙卑、恭敬,無論如何人家都不會對你怎麽的。”以誠待人,會在可以信賴的人們之間架起心靈之橋,通過這座橋,打開對方心靈的大門,並在此基礎上並肩攜手,合作共事。

“敞開心扉給人看”,對方會感到你信任他,從而卸除猜疑、戒備心理,把你作為知心朋友,樂意向你訴說一切。心理學認為,每個人的思想深處都有內隱閉鎖的一麵,同時又希望獲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有開放的一麵。然而,開放是定向的,即向自己信得過的人開放。以誠待人,能夠獲得人們的信任,發現一個開放的心靈,爭取到一位用全部身心幫助自己的朋友。這就是用真誠換來真誠,如果你在發展人際關係、與人打交道時,能用誠信取代防備、猜疑,就能獲得出乎意料的好的結局。

一個人可以抵擋住形形色色的**,卻抵不住真摯之情的蒞臨,真情會使人們之間架起一座心靈之橋,通過這座橋,就能打開對方心靈的大門,既而登堂入室,然後賞心悅目,從而肩並肩,手攜手的走過美麗人生。

有一個英國作家名叫哈爾頓,他為編寫一本《英國科學家的性格和修養》的書,采訪了達爾文。達爾文的坦率是盡人皆知的,為此,哈爾頓不客氣地直接問達爾文:“您的主要缺點是什麽?”達爾文答:“不懂數學和新的語言,缺乏觀察力,不善於合乎邏輯地思維。”哈爾頓又問:“您的治學態度是什麽?”達爾文又答:“很用功,但沒有掌握學習方法。”聽到這些話,誰不為達文的坦率與真誠鼓掌呢?按說,像達爾文這樣蜚聲全球的大科學家,在回答作家提出的問題時,說幾句不痛不癢的話,甚至為自己的聲望再添幾圈光環,有誰會產生異議呢?但達爾文不是這樣。一是一,二是二,甚至把自己的缺點毫不掩飾地**在人們麵前,這樣高尚的品德,換來的必是真摯的信賴和尊敬。朋友的交往亦是這樣。你敢於說真話,說實話,肯讓人知,朋友為你的誠實所感動,便會從心底深處喜歡你,他給你的回報,也將是說真話,說實話。

真誠猶如清新劑,它會淨化人們的靈魂,給人們以自律;它猶如公平的舞台,給人們以自尊;它是約定俗成的民俗,給社會以穩定;它是人們心底的交流,給人們以和諧與溫馨。見麵真誠地道一聲“你好”,你將會得到一天的愉悅;兩相碰撞時真誠地說一聲“對不起”,各自帶著歡笑就不會再較真。即便是遇到難以解決的矛盾,我們如果能真誠地為對方想一想,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這就是我們所提倡的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