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多磨難

自古英雄多磨難,在權貴的蔭澤與庇佑下的成長,如同溫室裏的花朵,鮮有能經受風雨的。

1975年夏天,一個18歲的農村小夥子在炸魚時不慎被雷管炸去了右手掌。殘疾後他被迫終止了中學的學業。五年後,23歲的小夥子出門遊曆並拜師學畫,立誌要做一個畫家。他懷揣幾十元錢離開家鄉,在外曆經了兩年的磨難:身無分文無處可去的時候,曾跟街邊的流浪漢睡在一起;因為衣衫襤褸,他曾經被人當成小偷……他甚至一度試圖以自殺來告別苦難。

這個小夥子叫譚傳華,他於1995年注冊了“譚木匠”商標,三十多年後的今天,"譚木匠"已經是名聲響亮,光加盟店就是有千餘家。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出身貧寒也好,命運多舛也罷,如果你換一個角度看,未必不是一種財富。當然,如果你在貧寒中潦倒、在多舛中隨波,就談不上什麽財富了。《孟子》中有雲:"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以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篇文章我們在中學都讀過,隻是中學時代的我們沒有多少人生的曆練,並不能對這篇文章產生太深的共鳴。如今,回頭來看,對於出身平凡或出身貧寒,以及遭受或正遭受磨難的人來說,孟子至少告訴了我們兩點。

第一,將相本無種,英雄不怕出身低。古時如此,而今亦然。第二,所有的磨難與困苦,都可以成為鍛煉能力和增強心誌的手段。磨難與困苦源於外界,能力與堅韌激發於自身。

我們大家都有自己美麗的夢想,都在努力地行走、奔跑,隻為了更好的生活。然而,世界是豐富的,有許多東西令人滿意,也有許多東西令人討厭。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接受,兩者都會如期而至。

當痛苦如冰雹從天而降,我們可能會自言自語:"為什麽受傷的總是我呢?我已經足夠努力了,卻也足夠倒黴了,為什麽命運總是要和我作對,這個世界真的太不公平了。”有誰沒有沮喪過呢?然而,如果你一味讓自己在沮喪中怨恨與絕望,就永遠也無法讓自己在人格上成熟起來。麵對殘酷的現實,弱者會詛咒,而強者選擇的是戰鬥。詛咒有什麽用呢?當西班牙人在聖胡安山燃起的戰火讓人忍無可忍時,很多美國人開始詛咒。但一位叫伍德的上校大聲呼喊:“不要詛咒——去戰鬥!”他的呐喊伴隨著手裏毛瑟槍的怒吼,讓西班牙人嚐到了失敗的滋味。

奧裏森·馬登說:“最高貴的紳士,他能以最不可動搖的決心來選擇正義的事業;他能完全抵製住最不可抗拒的**;他能麵帶微笑地承受著最沉重的壓力;他能以平靜的心態來麵對最猛烈的暴風雨;他能以最無畏的勇氣來對付任何威脅與阻力;他能以最堅韌的個性來捍衛對真理與美德的信仰。”年輕人應該如同奧裏森·馬登筆下的高貴紳士,具有鋼鐵般的意誌力,方能在人生的坎坷之旅一路過關斬將,成就自我。

人生的風雨是立世的訓諭,生活的苦難是人生的老師。譚傳華們並沒有因“命苦”而一味沉淪。有一句諺語是這樣說的:"水果成熟前,味道也是苦的。未經霜打的柿子,是不會變得綿軟可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