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有句俗話是這樣說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意思是人在困苦的環境中容易激發奮鬥的力量,反而容易生存;而在安樂的環境中,因為沒有壓力,容易懈怠而會為自己帶來危難。這句話也可這麽解釋:人如果時刻都有憂患意識,不敢懈怠,那麽便能生存;如果安於享樂,今朝有酒今朝醉,那麽就有可能自取滅亡。

不管將這句話做何解釋,它的基本精神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說:人要有憂患意識!用現代的流行語言來說,就是要有“危機意識”。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危機意識,那這個國家遲早會出問題;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危機意識,那麽企業遲早會垮掉;個人如果沒有危機意識,那必會遭到不可測的橫逆。

未來是難以預測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因此,我們要有危機意識,在心理上及實際作為上有所準備,以應付突如其來的變化。如果沒有準備,發生意外時不要說應變措施,光是心理受到的衝擊就會讓你手足無措。有危機意識,或許不能把問題消除,但卻可把損害降低,為自己找到生路。

伊索寓言裏有一則這樣的故事。有一隻野豬對著樹幹磨它的獠牙,一隻狐狸見了,問它為什麽不躺下來休息享樂,而且現在也沒看到獵人和獵狗。野豬回答說:"等到獵人和獵狗出現時再來磨牙就晚啦!"

這隻野豬就有“危機意識”。

那麽,個人應如何把“危機意識”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呢?這可分成兩個方麵來談。

一方麵,應落實在心理上,也就是心理要隨時有接受、應付突發狀況的準備。心理有準備,到時便不會慌了手腳。

另一方麵,生活中、工作上和人際關係方麵要有以下的認識和準備:

——人有旦夕禍福,如果有意外的變化,我的日子將怎麽過?要如何解決困難?

——世上沒有“永久”的事,萬一失業了,怎麽辦?——人心會變,萬一最信賴的人變心了,怎麽辦?——萬一健康有了問題,怎麽辦?你要想的"萬一"並不隻我說的這幾樣,所有事你都要有“萬一……怎麽辦”的危機意識,且預先做好各種準備。尤其關乎前程與事業,更應該有危機意識,隨時把“萬一”擺在心裏。心裏有“萬一”,你自然就不會過於高枕無憂。人最怕的就是過安逸的日子,我曾有一位同事,因為過了整整二十年平順的日子,如今工作技術毫無進展,前進後退都無路,而年過半百,又不甘心淪為人人看不起的小角色,後來呢?他還是隻能當一個小角色每天混日子。他正是“死於安樂”的最典型的例子。

不知你現在的狀況如何,是憂患?還是安樂?憂患不足畏,應擔心的是安於安樂而不去憂於憂患。

我國自古有“亂世出英雄”之說。曆史上幾乎所有成大事的人都是在暴風驟雨的時代湧現出來的。大凡一個成大事者都產生在重重的磨難裏,也都成長在十分惡劣的人生境況之下。在陽光和煦的溫柔之鄉,在充滿歡聲笑語的杯盤酒盞之下,在醉生夢死的溫馨的金紗帳裏,不可能陶冶出成大事者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