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人才的競爭變得日趨激烈。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這場“知識”與"經濟"並重的"人才競賽"中脫穎而出。而要把孩子培養成才,不外乎要從重視孩子今天的“成績”開始。於是,家長們鉚足了勁,為了孩子能取得好成績開始了競爭:你家的孩子上了"劍橋課",我家的孩子就上"奧數班";你家孩子上補習班,我家孩子請家教;你家的孩子考96分,我家的孩子起碼也得考96分……

總之,一切以學習為重要指標,孩子的任務就是學習、考試取得好成績。因為幹家務會占用時間,所以家長是總說:"去,去,你去學習!這些事情由我們來做,不用你動手。"於是,把本來屬於孩子動手的樂趣剝奪了;有的家長認為“玩”會讓孩子的心變“野”,所以就把孩子關在家裏,不允許孩子出去“撒野”……孩子的成績決定一切。至於孩子的心靈感受、孩子的人格培養、孩子的人文教育,似乎都不那麽重要了。

教育重心的嚴重失衡,導致教育問題層出不窮。由於學習壓力、家長的期望值過高,很多孩子小小年紀就有心理問題,比如厭學、焦慮、缺乏自信等。還有一些孩子不堪重壓,叛逆、去網吧、離家出走、徹夜不歸,甚至以死“要挾”……而家長也常常因為感到付出太多但收效甚微而傷心絕望。

這是繼馬加爵事件、沙井一名初中學生因上網吧而猝死、深圳某中學一名學生在家跳樓事件之後又發生的一件事:

一名高二年級的女生,因為會考兩門不及格,打開煤氣自殺了!她留下的遺言是"媽媽,你讓我太辛苦了!"讀遺言者無不潸然淚下。

與中國大多數家長一樣,這位女生的媽媽節衣縮食,風裏來雨裏去送女兒學鋼琴、上各種培訓班,一心要把女兒培養成出類拔萃的人。她不能容忍女兒有一點點惰性、一點點嬌氣、一點點落後,要是女兒有一處做不到便施以嚴厲的懲罰。當女兒到了十三四歲的“反叛”年齡時,母女間開始衝突不斷。衝突的結果是女兒常常被怒不可遏的母親趕出家門。最終,女兒選擇了另外一條不歸路!

類似的事件不能不讓我們警醒和反思:我們的教育是否過於急功近利?揠苗助長式的教育方式是否歪曲了教育的本義?

事實上,孩子的學習固然重要,但孩子的成長更重要。過於功利的教育目的隻會讓教育失衡,扭曲孩子的心靈,損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即便最後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好,但依然得不償失。

對於孩子來說,成人比成功重要,成長比成績重要,經曆比名次重要。家庭教育的核心首先應該是讓孩子健康地成長,長大成人,然後才是成績、成才、成功。

很多時候,孩子能不能考出好成績,能不能獲得成功,是受多方麵條件製約的。比如,家庭教育因素、心理因素、習慣因素等等。作為家長,我們不能替孩子成長、不能替孩子取得好成績獲得成功。但我們可以給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積極樂觀的心態、正直、正派的品質……而孩子隻有擁有這些可以自己成長的力量,才能經得起未來社會的考驗,頂得住成長過程中的種種壓力,茁壯成長,贏得快樂幸福的人生。

孩子的可塑性極強,但也很脆弱,麵對的**也很多。這就要求家長必須具有更多的耐心、細心和智慧,給予孩子正確的教育,賞識孩子、規範孩子、引導孩子,給孩子成長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去體驗成長,但同樣要保持警惕,避免讓孩子去體驗本不該體驗的東西。隻有這樣,才能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對於孩子來說,少年時期健全人格的培養正是他們在未來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有力保證。因此,家長不能本末倒置,隻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忽略了成長過程中孩子健全人格的培養。

本書結合大量生動鮮活的教子實例,旨在告訴家長,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希望家長能在閱讀中得到啟迪,掌握智慧育子的方法,從而更懂得如何去關愛自己的孩子,增強與孩子之間的情感溝通。

願本書能為繁忙的家長提供建立和諧親子關係的實用技巧。

編者

201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