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好的孩子易成功
口才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資本。放眼政壇或商界的風雲人物,無人不是能言善辯的高手。我們無法想象:奧巴馬沒有良好口才能戰勝麥凱恩登上總統的寶座,馬雲、俞敏洪沒有良好口才能說服投資人掏腰包、鼓動員工跟隨自己。
良好的口才,給人帶來的不僅僅隻是溝通的順暢,還能給人帶來自信與融洽的人際關係。一個人在別人麵前、在眾人麵前,若能夠清晰準確、生動形象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和意念。這個人的自信心必定會大增,性格也會越來越溫煦與美好。而人際關係和口才的高低更是有直接的關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怎樣說、多說良言不出惡語,還真不隻是個人的意願問題,更涉及到口才的高低。
毫無疑問,孩提時的口才與長大後的口才有著必然的聯係。因此,從小重視培養孩子的口才,等於為他(她)將來走向社會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一個善於言談,口才突出的孩子能在人群裏做到談笑自如,幽默得體,贏得他人的喜歡。通過口才,這些孩子能迅速走進他人的心靈,為自己贏得更多的友誼與喝彩。一個口才突出的孩子,長大以後,更容易從人群裏脫穎而出,為自己贏得更多的發展空間與成功的機遇。相反,如果你的孩子不善言辭,就很可能會阻礙到個人的發展。
韓非為韓國的公子,與李斯一同在荀子門下學習。雖然韓非才華洋溢,但患有口吃的毛病,所以多次上書韓王陳述他的抱負,都沒有被韓王重要。
後來,韓非寫的《韓非子》這本書流傳到了秦國,書中的《孤憤》、《五蠹》等內容秦王嬴政看了非常喜歡,他讚歎說:"哎,如果本王能見到這個人,與他一起郊遊,現在死也不感到遺憾了!"李斯聽了非常嫉妒,就騙秦王說:"這本書不是韓非寫的!"
為了證實李斯的話,秦國以戰爭要挾,逼韓非出使秦國。韓非到秦國後,受到秦王的欣賞,準備重用他。但李斯怕韓非受了重用後,秦王從此冷落了自己。就在秦王麵前告狀:"韓非是韓國的公子,今天大王想要兼並諸侯國,最終是為了韓國而不是為了秦國的利益的。如果把他放回韓國,最終隻會留下禍害,不如現在把他殺了!"才高八鬥,但不善言辭的韓非就這樣被奸人殺害了。
由此可見,口才不好,不但可能使孩子坐失良機。還可能讓孩子在被人誤解,因不善於言辭而蒙受冤屈。
與韓非不同的是,神童甘羅不僅才思敏捷、聰慧過人,而且能言善辯,12歲就已經憑著卓越的口才被秦王破例拜為上卿(戰國時諸侯國最高的官職,相當於丞相)。
據說,這甘羅在祖父甘茂的教導下,自幼就智力超人,成了秦相呂不韋的賓客了。
有一次,呂不韋卿張唐赴燕國為相,聯合燕國夾擊趙國,張唐因故稱病不肯出行,使得呂不韋很不高興。甘羅聞訊找到呂不韋,自告奮勇前去勸說張唐。呂不韋見他小小年紀很不以為然。甘羅卻說:"項橐七歲能當孔子的老師,我現在都12歲了,不妨讓我試試!”呂不韋最後還是同意甘羅前去勸說張唐。甘羅讓張唐與白起比戰功,再讓張唐比較範雎與呂不韋的權勢,最後以白起不敢出征攻趙被範雎逐出鹹陽死於杜郵的故事,威脅張唐,便之如夢初醒立即整裝出發。
後來,甘羅先行一步到達趙國,憑著出色的計謀與口才,說服了趙國的國王讓出了五座城池給秦國。秦王不費一兵一卒就獲得了五座城池,自然大喜過望,他讚賞道:"你的智慧真是超出了你的年紀啊!"於是就封他為上卿。
不難看出,在才智方麵,韓非絕不遜色於少年甘羅。然而,在口才上麵,甘羅就略勝一籌了。聰明、善辯的少年甘羅懂得分析利害關係,知道可以用什麽樣的話去打動別人、說服別人,為自己贏得主動權。正因為如此,甘羅受重用而韓非被無端迫害。
聯係生活實際,我們必然能夠更加明白口才的重要性。人生而活在這個世界上,與他人有利益上的競爭與衝突是難免的。想要解決衝突和矛盾,單靠暴力的手段,輕率、魯莽地行事是行不通的,而應該依靠智慧的頭腦、優秀的口才做為"戰鬥"的利器,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作為家長,你不可能時時刻刻陪伴在孩子身邊,去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唯一能做的,便是教給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從小努力培養孩子的口才,便是讓孩子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最有效方法和最直接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