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家沉默寡言,除了學習就是上網、看電視;一有生人來訪,立馬躲到一邊,不知道該如何接待;
若有人問他什麽問題,明明知道答案卻無法條理清晰地回答,結結巴巴,顛三倒四,不知所雲;
一旦登台麵對很多人講話,更是麵紅耳赤、心慌意亂、大腦空白,甚至連背熟的講稿也忘得一幹二淨;
.....
為什麽我的孩子不善言談?究竟要怎樣才能培養孩子敢說、善說的能力?
良好的口才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資本。無論是政壇還是商界的風雲人物,個個都是能言善辯的高手。我們無法想象:奧巴馬沒有良好口才能戰勝麥凱恩登上總統的寶座,馬雲、俞敏洪沒有良好口才能說服投資人掏腰包、鼓動員工跟隨自己。
毫無疑問,孩提時的口才與長大後的口才有著必然的聯係。因此,從小重視培養孩子的口才,等於為他(她)將來走向社會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此外,口才還關係到孩子正常的人際交往、良好的性格、頭腦與自信心等多方麵的發展。
孔融的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在他們的悉心教導下,孔融自幼就表現出超凡的膽識與過人的才智。相傳孔融在10歲時跟著父親,專門去洛陽拜訪李元禮。當時李元禮名氣很大,做司隸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一些才智出眾的人或他的親戚才被通報。孔融到了他家門前,對門人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於是得以通報上去,並如願見到李元禮。李元禮問孔融父子:“我們有什麽親戚關係?”孔融回答說:"過去我的祖先孔子曾經拜您的祖先老子(李耳)為師,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來親戚關係。”李元禮和他的那些賓客沒有不對他的話感到驚奇的。太中大夫陳韙後來才到,別人就把孔融說的話告訴給他聽,陳韙說:“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孔融馬上反擊道:“我猜想您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韙聽了感到手足無措,忐忑不安。
從機智求見,到巧妙釋疑,再到借力回擊,孔融的口才真是叫人歎為觀止。口才看似隻是耍嘴皮子,實則是一個人學識、才幹和智慧的結晶,也是想象力、創新能力、應變力和交際能力的重要體現。作為負責任的家長,同時也是孩子第一任老師,父母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口才,幫孩子積累人生成功的資本。
本書從孩子口才訓練的實際情況出發,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全麵、係統地介紹了孩子口才訓練的基本知識、方法以及說話的技巧等,還匹配了一係列的教育實例,可讀性強,簡單實用,是孩子的良師益友,更是家長的家庭口才教材。
編者
200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