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孩子內在的“自我”

“自我”即“自我意識”,也就是對自己,包括對自己和周圍人的關係的認識。“自我意識”在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中起著調節作用,是行為的強烈動機,是自覺性、自控力的前提,它對孩子的心理發展意義重大。這是因為,孩子怎樣認識自己,怎樣安排和處理自己同周圍世界以及同別人的關係,怎樣評價自己的能力,具有什麽樣的自我價值觀,樹立什麽樣的自我形象,直接影響到他們將來能否積極地適應社會、能否保持心理健康、能否在學習和生活中順利地前進和發展。因此,家長應喚醒孩子內心那個潛藏著的“自我”,促使它往良性、健康的方向發展。

那麽,如何才能激發孩子內在的“自我”,讓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意識呢?

要想讓孩子擁有良好的自我意識,家長應該做到:

1.引導孩子準確地認識自己

童年時期形成的自我認識是成年後自我認識的雛形。家長引導孩子進行正確的自我認識,主要是要引導孩子解決兩個矛盾:孩子自己心目中的“我”與實際生活中的“我”的矛盾;自己心目中的“我”與他人心目中的“我”的矛盾。

引導孩子認識實際的“我”,可以通過一些比較,使孩子逐漸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認識。家長可以讓孩子同過去的“我”比較,用筆記、攝影、錄音記下孩子的成長過程,過一段時間拿出來讓孩子看看、聽聽,讓孩子由此知道“我”的進步、退步或停滯。讓孩子與同齡的孩子比較,認識自己的發展狀況和能力水平,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讓孩子與成人和優秀人物比較,認識自己的差距,提高孩子努力和進取的意識。讓孩子將進行活動前後的“我”加以比較,使他能看見自己的成就。給孩子布置一些孩子做起來吃力、但經過努力可以完成的任務,使孩子了解自己潛在的能力。

引導孩子認識他人心目中的“我”,主要靠家長及時把聽到、看到的別人對自己孩子的評價和印象,以不傷害孩子自尊的方式告訴孩子,讓孩子知道他人對自己的看法。這些看法,孩子一般不易了解到,家長要做有心人,當好孩子的“耳目”。

2.教孩子辨識自己與他人的界限

孩子隻有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與他人有著明確的界限,才能為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擔起責任,不寄希望於別人身上。

很多時候,家長太愛孩子了,什麽都想包辦代替。家長的這種做法其實是在侵犯孩子生命個體的界線,在父母的包辦代替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不可能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因此,要想孩子懂得辨識自己與他人的界限,家長應放手讓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孩子很小的時候教孩子自己洗手、洗腳、擦嘴巴、吃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對自己負責的事情應該越來越多,如自己的書包自己整理、自己削鉛筆、第二天上課需要的書本自己準備好等,慢慢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自我意識,從而努力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3.培養孩子自我評價的能力

研究表明:我國兒童形成自我評價能力的年齡為3~4歲。4歲的孩子開始有一定的自我評價能力,能夠根據一定的行為規則來評價自己。5~6歲的兒童絕大多數已經能夠進行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是自我意識的核心,它對兒童道德品質的形成、道德行為的培養是極為重要的。

孩子對自我的評價常常依賴於成人對他們的評價。過高評價孩子會使他過於自信、自以為是;過低評價孩子又會使他喪失自信,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甚至產生自卑感。因此,家長應給予孩子正確的評價。

(1)適度表揚。家長應該為孩子營造一個充滿讚揚、肯定和鼓勵的生長環境。這樣的環境有利於孩子形成正確而健康的自我評價。爸爸和媽媽之間要互相肯定和讚揚,孩子表現好也要得到同樣的肯定。當然,讚揚也要適度,不要過度,本來就應該做到的事情,給予孩子一個眼神的肯定就足夠了。

(2)對照評價。對照評價是自知自省的一個組成部分,也就是孩子通過和他人(通常是和小朋友的橫向比較)從而得出相應的對自己的評價。這也是認識自己、評價自己的一種途徑。媽媽可以引導孩子在某些問題上和其他小朋友進行比較,讓孩子自己得出結論,比如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確,小朋友的表現是否得體等。不過家長千萬不能針對孩子的某個偶然的錯誤,對孩子說:“你看,某某家的誰怎麽怎麽樣,比你強多了!”這會嚴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3)自我肯定。父母可以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為孩子進行自我肯定做示範。比如,媽媽新學了一道菜,媽媽不妨也自我肯定一下:“嗯,這道菜我的確好好琢磨了一下,做得不錯,我也很滿意,很開心!”當孩子出色地完成一件事後,媽媽不妨來個“即興采訪”:“寶貝,你高興不高興呀?開心嗎?”以此引導孩子了解並表達自己的感受,強化對自己的肯定。

4.教育孩子積極地接受與悅納自我

悅納自我是發展健全的自我意識的核心和關鍵。一個人應該先自我接納才能被別人所接納。隻有在自我悅納的基礎上,培養孩子自信、自立、自強、自主的心理品質,才能促進其發展自我和更新自我。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可以通過古今中外的偉大人物在對待不足與缺陷時的事例,啟發孩子思考如何對待自己的不足與缺點。應該讓孩子懂得:積極悅納自我就是要無條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成功的還是失敗的,有價值的還是無價值的,凡是自身存在的一切都應該積極地悅納,並且平靜而理智地對待自己的優劣和得失成敗,做到樂觀開朗,以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5.鼓勵孩子多采用積極主動的講話方式

如“我的感覺是……”“我打算……”“我情願……”“我決定……”“我選擇……”“我要……”“試試看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等。也就是要把自己潛意識裏的“我感覺”“我想要”都表達出來,這樣,孩子不由自主地就會形成積極主動的思維方式了。

6.培養孩子的自我觀念

也就是要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自我形象。自我觀念是孩子對自身能力和自我價值的認識和體驗。具有積極的自我觀念的孩子,自信心和獨立性強,認為自己有能力辦好各種事情,自己的行為對社會對個人都有價值,也容易受到家長和他人的歡迎和好評。孩子的自我觀念,實際上反映了他對自己過去的總結和對將來的預見。

7.教孩子定位自己的優缺點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與缺點。光知道自己的優點,不知道自己的不足,隻會讓孩子變得狂妄;而隻知道自己的缺點,而看不到自己的優點,隻會導致孩子自卑、怯懦,缺乏自我。因此,教會孩子定位自己的優缺點非常重要。因為,孩子隻有認識到自己的優缺點,才能有自知之明,才能做到揚長避短,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才能。

總之,自我意識在每個孩子的成長和發展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培養和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識,能讓孩子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