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什麽是“習慣”?所謂“習慣”就是指在長時期裏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或傾向。中國的一位博士曾對德國的酒鬼做過細致的觀察,他發現:在德國,即使是一個喝醉了酒的人,也不會隨地亂扔酒瓶,而是搖搖晃晃地為手裏的空酒瓶子尋找垃圾箱……這就是典型的習慣行為。從這一調查中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德國人之所以以認真聞名世界,與他們平時注意細節的養成是分不開的。從細節看習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偉大的思想家培根說過:“人們的行動,多半取決了習慣。一切的天性和諾言,都不如習慣有力。”俄羅斯著名的教育家烏申斯基也說過:“如果你養成好的習慣,你一輩子都享受不盡它的利息;如果你養成壞的習慣,你一輩子都償還不清它的債務。”而任何一種習慣的養成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由一切看似不經意的細節行為積澱而成的。由此看來,家庭教育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為了研究早期教育對人一生的影響,在全美選出100個人,分別給他們去信,請他們談談自己的母親對他們的影響。信發出去不久,他收到了許多回信,其中有兩封回信談到的是同一件事情:小時候母親給他們分蘋果。

這兩封信,一封來自美國白宮的一位著名人士,一封來自一個仍在監獄服刑的犯人。

那封來自監獄的信說:“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的,大小各不相同。我很想要那個又大又紅的,這時,弟弟搶先說出了我想說的話,媽媽聽了很不高興地瞪了他一眼,責備了他。我靈機一動,改口說:‘媽媽,我要那個最小的,最大的留給弟弟吧。’媽媽聽了非常高興,在我的臉上親了一下,並誇我是一個好孩子,還把那個又紅又大的蘋果獎給了我。我說謊話,卻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從此,我學會了說謊。後來我又學會了打架、偷盜、搶劫,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我不擇手段,直到我被送進監獄。”

那封來自白宮的信說:“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大小不一的蘋果,我和弟弟們都急著要大的,但媽媽把那個最大的蘋果舉在手上,對我們說:‘你們誰都想得到它,很好,現在讓我們來做個比賽。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三塊,你們三個人一人一塊,負責修剪好,誰幹得最快最好,誰就有權得到它。’比賽結束後,我贏得了那個最大最紅最好吃的蘋果。我非常感謝母親,她讓我明白了一個最簡單而又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爭第一。你想要什麽、想要多少,就必須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價。”

播下什麽樣的種子,就會收獲什麽樣的果實。拿幾個蘋果給孩子們分,這件事看似簡單,卻因家長不同的教育方式而成就了兩個不同命運的孩子,可見,家庭教育對孩子一生習慣的養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很多時候,孩子因自身理解能力的有限,不具備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當孩子在一些細節上、認識上出現問題的時候,家長如果不能及時地給予引導和幫助,長此以往,就可能使孩子養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古人雲:“欲木之長青,必固基本;欲流之長遠,必溯其源。”可見,從小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當然,良好習慣的養成,與家長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是分不開的。對於孩子來說,良好的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積澱的過程。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家長應從小處著眼,從細節人手,有小毛病馬上令其改之,有好行為讓其堅持之,不求一時的速度和效率,尊重每個孩子的差異,長此以往,必然能培養出一個習慣良好的孩子。

本書的編者憑借多年的實踐經驗,在曆閱十多個國家的相關教育新課題的基礎之上,結合中國孩子的具體情況,特編著此書。書中倡導“壞毛病快快改,好習慣慢慢養”的教育理念,以生動、翔實的事例為支撐點,為廣大家長教育孩子提供了一些參考。

最後,作為本書的作者,衷心希望每一位家長朋友都能從本書中受益,輕鬆解決孩子的種種問題,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編者

201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