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具備創新能力

創新,源自拉丁文,是“生長”的意思。創新不是從天掉下來的恩物,而是源自地上,植根於泥土,並影響著生活。

大日常生活中,孩子創新的例子並不鮮見。比如,大人習慣性地把用舊的毛巾當抹布用,而孩子還懂得用舊毛巾做一些小人、小玩具,或者作粘貼畫;大人習慣把吃完點心的盒子扔掉或是用來裝小雜物,但孩子還懂得將這些盒子做成玩具汽車、玩具樓房……可以說,孩子天生就是“創造大師”。

當然,因個性不同,每個孩子從小展現出來的創新天賦也不盡相同。但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愛幻想、愛動。而且,他們沒有成人的條條框框的束縛,敢於將大膽的想法付諸實施。在這些幻想中,蘊含著大量創新的火花。卻經常被家長們忽視了。

一天,一個孩子的母親因孩子把她剛買的一塊金表給弄壞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頓,並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孩子的老師。

不料,老師卻幽默地說:“恐怕一個中國的‘愛迪生’被你‘槍斃’了。”

這個母親不解其意,老師給她分析說:“孩子的這種行為是其創造力的一種表現,你不該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雙手,讓他從小就有動手的機會。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鍾表鋪,讓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這樣,修理費就成了學費,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得到滿足。說不定他還可以學會修理呢!”

這個故事發生在半個世紀前。故事中的那位老師就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故事明白無誤地告訴了家長,維護孩子的創新能力是很重要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像孩子母親那樣的家長很多,有陶先生這種想法的家長卻很少,以至於限製了孩子創新能力的進一步發展,讓他逐漸變得平庸。

與上一個故事中的母親不同,另一位母親是這麽處理孩子闖下的禍的。

張肇牧從小就非常聰明,考入全國最好的大學——北京大學,畢業後又被哈佛錄取。在眾多對他敞開大門的世界著名大公司中,他選擇了所羅門金融投資公司,年薪達到了15萬美元。

在張肇牧念小學時,有一天,媽媽下班回到家後,剛走近廚房,就嗅到一股怪怪的、刺鼻的味道。

肇牧正在廚房裏,他看見了媽媽,就直往後退,他努力想用身體擋住後麵的一個大盒。媽媽過去一看,發現濃烈的怪味正來源於這個盒中的東西。

原來,淘氣的肇牧竟然把架子上的醬油、醋、料酒、麻油、蝦油鹵及番茄醬等,凡是瓶裝的**流質,統統都倒在一起,調成了黑乎乎的**。

媽媽頓時火冒三丈道:“你什麽不能玩啊?為什麽這麽淘氣啊?”肇牧低垂著頭,怯怯地說:“媽媽,我想配一種藥水,讓蚊蟲一叮就自己死掉。”

聽了孩子的話,張肇牧的媽媽平息了怒氣。因為,她知道,孩子雖然做了一件傻事,但其中蘊涵著的創造欲卻是非常可貴的。倘若,孩子因為“創造”而遭到責備,可能會抑製到他們今後的發展。

正是在這位富有愛心和智慧的母親的培養下,張肇牧最終取得了驕人的成績。這則故事給予大家的啟示是什麽呢?與其限製孩子的創新能力,讓孩子做一個逆來順受,毫無創意的“乖寶寶”,不如順應孩子的天性,挖掘孩子的潛質,讓他“淘起來”。

其實,孩子的一舉一動都蘊含著創造力,作為家長,應該尊重他的個性,使其得到更好的發展,培養他善於發現的眼睛和善於創新的能力。隻有這樣,你的孩子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小貼士

從上述故事中總結,家長不能有以下觀念。

(1)我的孩子太篡了,他(她)連書都念不好,還會什麽創新呢?這難道不是天大的笑話嗎?事實上,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作為家長,請做你孩子的“伯樂”吧,發現他、欣賞他?

(2)“創新”那是科學家們的事情,跟孩子沒有關係。很多家長以“跟孩子沒有關係”為借口,千方百計地限製孩子的“活動空間”,寧可把孩子培養成“呆子”、“書蟲”,也不讓他接觸新鮮事物。

(3)孩子健健康康就好,我要求的不多,並不奢求他今後能成為科學家。這種觀念明顯是錯誤的,因為不隻是“科學”需要創新精神,生活的各個方麵都需要創新。因為,隻有創新才能使生活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