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家長的悄悄話

“我的孩子亂花錢。”“我的孩子不珍惜家裏的東西。”“我的孩子任性妄為,想要什麽,就必須給他買什麽。”“我的孩子一點都不會體諒大人的辛勞,動不動就伸手要錢請客。”“我的孩子從家裏偷了錢去買東西吃。”以上是諸多家長苦惱的控訴。殊不知,孩子的這些不良習慣,正是家長們一手“培養”出來的。

乍聽此話,很多家長必然驚詫,怎麽可能呢?我們自己並不是這樣“花錢”的呀,更不會說去培養孩子如此花錢的習慣。那麽,讓我們追根溯源,去看看生活中的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現象吧。

(1)孩子沒有多少金錢概念,並不能真正理解物質的價值與金錢的價值。加上家長認為孩子還小,沒有必要讓孩子了解錢,所以沒有給孩子認識“金錢與價值”的機會,沒有告訴孩子如何消費才算合理。孩子更不知道金錢的獲得是通過辛苦的勞動才得到的。所以,花起錢來才會毫無節製。

(2)許多父母認為不應該和孩子談家庭的經濟情況,尤其是一些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的父母,認為和孩子談家庭狀況,麵子上過不去,而且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

事實上,一些孩子在了解了家庭狀況後,反倒能夠替父母著想,控製自己花錢。家長也可以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工作,懂得勞動與收獲之間的關係,這樣才能使孩子熱愛家庭,也熱愛勞動。

(3)有的家長太忙,沒時間照顧孩子,出於一種補償的心理,在孩子用錢上十分慷慨,無計劃、無節製。無節製地給孩子物質滿足,隻會讓孩子滋生好逸惡勞、鋪張浪費的惡習,無法彌補孩子心靈的空虛!

(4)怕孩子學壞,亂花錢,索性不給孩子零用錢花。有些家長認為孩子買什麽,向自己說明不就可以了嗎。其實這種做法反而會導致了孩子從小缺乏合理的消費觀念,因過於限製孩子用錢,於是導致有的孩子不能不想辦法“找錢”,於是說謊的習慣養成了,偷竊的習慣養成了,等他們手頭有錢了,也就更容易出現盲目的消費現象。

(5)再就是有的家長本身就鋪張浪費,動不動就在家裏請客,或者到大酒店宴請。這無疑是告訴孩子,這種“慷慨的行為”是可取的。孩子能不照樣學嗎?

(6)有的家長控製孩子花錢,但控製得過死,致使孩子到一定年齡不會花錢消費,隻會買一些簡單用品,不會讓錢產生價值,產生作用。所以,過度控製孩子花錢,也就等於剝奪了孩子學習掌控錢財的能力,長大後,很可能會受窮。

總之,“花錢理財”也是一種能力,能力強的孩子能夠很好地支配金錢,能力差的孩子不得不麵臨“窘迫”的處境。所以,如果想避免讓孩子陷入苦惱的境地中,家長需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合理消費的能力。

合理的消費能力是如何養成的

首先,父母應端正對孩子的愛。

鄧肯曾有一段很精彩的話:“我每次聽到別人談論,多賺些錢留給子孫,我總覺得他們這種做法,是奪去了兒女種種冒險生活的樂趣。他們多遺留一塊錢,便使兒女多一分軟弱。最寶貴的遺產,是要兒女能自己開辟生活,能自己立足。”

許多家長怕孩子吃苦、怕孩子受累、怕孩子被人看不起等,這些事情本來應該讓孩子通過自己處理事物的能力去解決,這樣才有利於讓孩子學會做人的起碼道理。但是,有些父母往往認為用金錢可以來解決問題,以為給孩子錢,孩子就不用吃苦受累,不用被人看不起了。殊不知,如果孩子坐擁巨額家產,不用勞動也能滿足他們的各種貪婪地享受,那麽這無疑是把孩子推向了墮落的深淵。孩子由於體會不到掙錢的辛苦,也就無法學會控製自己的財產,從而做了金錢的奴隸;一旦某天他沒有了財產,就有可能受人控製,走向墮落。

其次,教育孩子要學會合理花錢,把錢花在刀刃上,既不能吝嗇,又不能浪費。

孩子上小學後,口袋裏總少不了要放些零用錢。作為家長,定期支付孩子合理的零用錢是很有必要的,但不要一看到孩子口袋裏沒錢了就給。孩子的欲望總是很強烈,老是喜歡買一些新鮮的東西。剛開始時,孩子的這種欲望是無意識的,家長如果不注意而一味迎合,就等於縱容、滋長孩子的不良欲望。

(1)合理花錢,應讓孩子控製自己的欲望。

許多父母都有這樣的體會,每當帶著孩子走進玩具店或者商店的時候,孩子總是會沒完沒了地要求父母買各種玩具和食品等。這時候,家長也不必什麽都不買,給孩子一個選擇的權力,隻能買其中一種,如果買了這個,其他的就不能買了。

(2)讓孩子學會記賬,這樣能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錢花到哪裏去了。

父母在給孩子錢的時候,可以提出一個如何更好消費的建議,讓孩子自己去製訂計劃,父母不要幹預孩子製訂計劃,但是要對孩子製訂出的計劃進行監督、檢查,看看孩子是否根據計劃合理地使用零花錢。通過家長的建議、指導和監督,孩子就會提高理智消費的能力,能夠有所節製有目的地花錢。

(3)要教會孩子一些少花錢的方法。

告訴孩子,一個人可以在生活中盡量減少金錢的支出,這樣,手中的錢就會多起來。有什麽方法可以少花錢呢?例如,買東西之前必須要想清楚是否真的需要,可以讓他在心裏問自己“我需要這個東西多久?”“是不是已經有其他東西可以替代打算要買的東西?”這些問題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到有些支出是不必要的。還可以教孩子每周在固定的一天去購物,沒必要天天購物。購物之前一定要列個清單,要根據自己的需要去買東西,不要見什麽買什麽。

父母在平時買東西時,也可以帶著孩子,在不斷的比較、挑選中,讓孩子理解“貨比三家”的作用,從而培養孩子愛惜金錢的良好品格,有效避免孩子胡亂花錢的壞習慣,提高孩子對支配金錢的控製能力。

第三,可以讓孩子了解金錢的來處。

(1)讓孩子了解你掙錢的方式。如果有機會,可以帶孩子到你工作的地方參觀一下,讓他體驗一下掙錢是多麽不容易。假如你是自己開小店的,應該讓孩子在你的店鋪裏呆上幾天,讓他看看,賣出一件商品是多麽不容易的事情,從而讓他知道,錢來之不易。

(2)放假期間,可以讓孩子去打零工。孩子通過勞動,能體會到父母養家的勞累。最重要的是讓他知道,獲得金錢的合法途徑就是勞動。

第四,培養孩子儲蓄的習慣。

當孩子有幾角、幾元或者幾十元的時候,引導孩子把零錢放進儲蓄罐裏,並養成習慣,久而久之,當有一天孩子發現錢罐裏原來有數目不少的錢時,他會覺得很驚喜,這時告訴他,他的存款可以幫他實現一個大心願的話,更容易幫他建立起儲蓄抗風險的理財觀念。定期將儲蓄罐的零錢取出,幫助孩子將錢存進銀行的賬戶裏。如果孩子有興趣,可以向孩子介紹儲蓄、投資的不同功用,讓他明白錢能生錢的道理。

成功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孩子的可塑性極大。隻要家長引導正確,孩子養成節儉、不亂花錢的好習慣不是難事。

美國家長如何教孩子理財

在美國,理財教育被稱為“從3歲開始實現的幸福人生計劃”,這個理財教育計劃被細分到了各年齡段:

3歲:辨認錢幣,認識幣值、紙幣和硬幣。

4歲:學會用錢買簡單的用品,如畫筆、泡泡糖、小玩具、小食品。最好有家長在場,以防商家哄騙小孩。

5歲:弄明白錢是勞動得到的報酬,並正確進行錢貨交換活動。

6歲:能數較大數目的錢,開始學習攢錢,培養“管好自己的錢”的理財意識。

7歲:能看懂商品價格標簽,並和自己的錢比較,確認自己有無購買能力。

8歲:懂得在銀行開戶存錢,並想辦法自己去掙零花錢,如賣報、幫家長幹活獲得報酬。

9歲:可製訂自己的用錢計劃,能學會和商店討價還價,學會買賣交易。

10歲:懂得節約零錢,在必要時可購買較貴的商品,如溜冰鞋、滑板車等。

11歲:學習評價商業廣告,從中發現價廉物美的商品,並有打折、優惠的概念。

12歲:懂得珍惜錢,知道來之不易,有節約觀念。

12歲以後:能比較各種儲蓄和投資方式的風險和回報,可以參與成人社會的商業活動和理財、交易等活動。

家長不能這麽說

(1)“你這敗家子,這樣花錢,家裏就是開銀行也讓你花光了!”

若孩子花錢無節製已經成習慣了,你這樣罵孩子非但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還會讓他覺得反感。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通過自己“掙錢”來體會金錢來之不易,不是想得到就可以得到的。

(2)“想要什麽就買吧,爸爸有的是錢。”

孩子本來就愛花錢,現在又得到你的支持與鼓勵,孩子不是花得更理所當然了嗎?如果你說:“你如果覺得有必要買,那就買吧。”也許孩子還會想想自己真的需要非買不可嗎?至少來說還有一個斟酌的過程。

(3)“我們家很窮呀,你可不能像某某一樣亂花錢呀!”

這樣的話隻會讓孩子產生逆反的心理。“為什麽我們家很窮,為什麽我就不能像某某一樣痛快地花錢呢?”“我怎麽樣才能花錢痛快呢?”哭窮會導致你的’孩子因心理落差產生很大的傷害。他們覺得自己不能亂花錢是因為爸爸媽媽沒有錢,如果有錢,就可以亂花。等到哪一天,孩子真的有錢了,你想想他又怎麽能不亂揮霍呢?

教子加油站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養成了亂花錢的習慣,也不要太著急,這需要你的正麵引導。比如,適度控製給孩子的錢,當孩子揮霍無度時,可以拒絕再給予,讓孩子知道父母的給予是有限的,不可能想要就都能得到;如果花完了,就不可能再有。

不要心疼孩子,不要怕孩子沒有錢在學校會受苦,適當時候,孩子該受苦,就應該讓他受點苦。種下什麽種子,就要收獲什麽樣的果實,這才是公平的。

誰都愛孩子,關鍵在於你愛的方式,讓孩子自己學會“謀生”並不是不愛孩子的表現,反而是在增加孩子的生存能力!這對孩子的成長而言,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