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家長的悄悄話

個人衛生習慣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的精神麵貌和生活情趣。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孩子的個人衛生意識非常差。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住在集體宿舍的學生,穿戴都亂七八糟的,衣服褲子皺皺巴巴,油漬斑斑。集體宿舍的衛生更是慘不忍睹,桌子上杯盤狼藉,有的剩飯剩菜已經長出“黴毛”,**更是成了“雜貨鋪”,被子已經看不出是什麽顏色,床下的世界更“精彩”,空瓶子、臭襪子、髒球鞋等橫七豎八地堆在一起。追根溯源,造成孩子不講衛生的習慣,與家長對孩子幼時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1)孩子從小沒有培養出衛生意識。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小,跟他們說道理沒有用,等孩子長大了,自然就知道什麽東西是幹淨的,什麽東西是髒的。因此,因為家長缺乏應有的引導與**,孩子很難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2)環境影響,家庭或者家庭周圍的環境不衛生。

家中的大人不愛清潔,東西亂擺放,到處髒兮兮的;房屋周圍的環境很髒,到處是灰塵、臭水溝等。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如何能養成清潔的衛生習慣呢?

(3)衛生習慣差,懶惰。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代勞慣了,養成了孩子懶惰的習性。因為懶惰,孩子不喜歡洗臉、刷牙,不洗腳就上床睡覺;因為懶惰,孩子不喜歡勤洗澡、勤換衣服;也因為懶惰,許多孩子的生活雜亂無章,東西胡亂堆疊。

(4)依賴性強。

很多孩子的依賴性太強,離開了大人就不行了。他們知道大人不能接受自己髒兮兮的樣子,必然會忍不住動手替自己洗臉、換衣服,所以,他樂得坐享其成。

一種壞習慣的養成,往往是經久累積而成的,並非一下子就能讓孩子糾正得過來。所以,要想孩子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家長必須從小培養起,等孩子已經養成壞習慣了,再糾正就比較難了!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需要從以下幾方麵著手

(1)保持身體衛生。家長要從小要求孩子勤洗手、洗臉,勤理發、洗頭、洗腳、洗澡、剪指甲,這不僅能清潔身體,保持個人衛生,而且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增進健康。

(2)保護好牙齒。家長要督促孩子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睡覺前不吃糖果餅幹等,並且養成固定的習慣。

(3)保持儀表整潔,教孩子經常注意自己的衣服是否幹淨整齊,所有的扣子是否扣上了,鞋帶是否係好了,頭發是否整齊。讓孩子了解,關注自己的儀表是素養高的表現。不關注自己儀表的孩子會讓人看不起。

(4)保持周圍環境整潔的良好習慣。不亂扔果皮等垃圾,不隨地吐痰和擤鼻涕,不隨地大小便;不亂塗牆壁,不踩桌椅。不僅在家裏要做到這點,而且在公園、電影院、公共汽車等公共場所也要做到。

家長不能這麽說

(1)“我說過多少次了!你怎麽總沒有記性?要……不要……”

這是爸爸媽媽最常說的話。孩子不愛幹淨,懶於梳洗、刷牙、洗澡、換衣服,盡管爸爸媽媽不停地提醒或警告,但孩子依然不能養成衛生的習慣。為什麽爸爸媽媽的督促,孩子都沒聽進去?這是因為-孩子常聽父母這樣的話,因為缺少警醒,沒有新意,所以孩子覺得大人過於嘮叨,太無聊。

(2)“其實,我已經告訴你多少次……”

就事論事,不要提以前曾經有多少次。那是無效的說法。你隻需要告訴孩子你現在應該怎麽做才是正確的。也許,你的“平等”才能讓孩子找到受“尊重”的感覺,這樣,孩子就樂意“講衛生”且以“講究衛生”為榮了!

教子加油站

教導要符合孩子的理解水平。對孩子進行長篇理論分析肯定是多餘的,事實上孩子也不可能接受。

身傳言教,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是件平凡而細致的工作,爸爸媽媽要持之以恒,堅持一貫地要求孩子。通常運用示範、講解、提示、練習等方法,給孩子以具體的指導和幫助。長期堅持,孩子一定能養成好的衛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