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機立斷的猴子”說起

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好好去想想自己的明天,孩子沒有思考、沒有實踐的空間是優柔寡斷的性格形成的因素。我曾經接到過一個學生打來的訴苦電話:男孩今年十一歲了,但是卻還像三歲的小孩一樣,一點自由的空間都沒有,做什麽事父母都過問,導致自己的性格很優柔寡斷,像女孩一樣,做什麽都想有一種依賴,同學們常常取笑他。他現在還想改變這種性格,想從父母的身邊掙脫出來,然後什麽事都自己去嚐試。“我覺得如果我有一個空間,我肯定能走出優柔寡斷性格的陰影,所以我現在想離家出走,你覺得我這樣做好嗎?”男孩說。

“孩子,你離家出走肯定是不對的,你需要空間,但你跟父母說了嗎?你現在有這個權利了,你用自己的權利了嗎?或許是你的父母太溺愛你了,你不應該否定父母對你的愛,但你可以拒絕,所以你需要和父母取得溝通,不然你離家出走會讓你的父母更擔心的。你把你父母的電話給我吧,我會跟你的父母取得聯係的。”

待男孩掛了電話後,我便給男孩的母親打了電話。男孩的母親接到電話後,聽了我的一番講述後,開始感到一些慚愧,為了打破尷尬的場麵,我給孩子的母親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楚國有個好吃懶做的人,他整天想著怎樣能不用費力氣,或者少出點兒力就可以揀到大便宜的竅門。他想:“養蜜蜂的人能得到蜂蜜,養魚鷹的人能得到魚,我為什麽不養些猴子呢?猴子會采果子嗬!”

於是,他買了一群猴子,把它們關在一所空房子裏,又買了好多裝果子用的簍子,教猴子扛簍子。他手拿皮鞭,對猴子嚴加訓練。然後又買了許多果子教猴子裝簍子,哪個猴子毛手毛腳地吃上一口果子,或者把果子碰傷了,他便舉起皮鞭亂抽一頓。沒多久,便把猴子整治得服服帖帖,說一不二了。這時,他才把猴子放到山裏,去給他采果子。

猴子們非常聽話,天天早出晚歸,背馱肩扛地給他采來各種各樣的鮮果。他隻要把這些鮮果拿到集市上賣出去就行了。從此他的日子過得舒舒服服,逍遙安閑。

這個不勞而獲的人很苛刻,他天天早上把猴子趕上山去采果子,不管采下多少果子,隻給每隻猴子發一個。猴子們勞累一天,一個果子怎麽能吃飽肚子呢?它們餓得吱吱叫,但主人不但不給它們增加果子,還用皮鞭抽打它們,哪個叫得響,哪個就打得重。

猴子們對主人的苛刻虐待很反感,但誰也不敢吭聲,因為它們都知道挨皮鞭的滋味。

這天,猴子們照常上山去采果子,雖然肚子空空的,但受過訓練,采下果子來,隻往簍子裏裝,不敢往嘴裏放。它們餓極了,主人又不在麵前,有一個大膽點兒的,便吃起果子吃起來,其他的猴子看見了,都一個勁兒咽口水。後來,實在忍耐不住了,也像那隻猴子一樣吃起來了。

一個野生老猴子看見它們這般模樣,不禁大笑起來:“猴兒們,這都是野生野長的果子,放心大膽地吃吧,看你們被人整治得沒點兒猴性了,吃吧,吃吧。”

猴子們互相看看,也七嘴八舌地吱哇起來:“這果子不是主人的,誰都可以采,誰都可以吃。”“主人懶得上山來,他又看不見,咱們放開肚子吃唄。”

猴子們一個個“哧溜”“哧溜”地爬上高高的大樹上,撿最紅最大的果子吃起來,一會兒就吃了個肚兒圓。

它們邊吃邊議論:“敢情在這山上采果子的權利,不單是隻有主人才有呀!”“我原來還以為是主人養活咱們呢,現在才弄明白是咱們養活他呀!”“山是大自然的山,誰都可以上山來,果是野生的果,誰都可以摘,他懶得勞動,鞭打咱們給他幹活,咱們何必受他那樣的折磨呢?”“可不是嗎!我們是自找苦吃!”

猴子們長時間挨餓,吃飽後一個個東倒西歪地睡著了。一覺醒來,太陽已快落山了,簍子裏還沒有裝滿果子呢。

一個小猴子說:“今天回去,保準得吃皮鞭,哼!就是吃皮鞭,我也不給他幹活了,我要和他講理!”另一個小猴子說:“主人從來不講理,咱們要不給他幹活,他會把咱們再賣掉!”大夥抓耳撓腮,撲閃著眼皮,一時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還是老一點的猴子機靈,它說:“幹嗎要回去呢?這大山沒有頭,森林沒有邊,到哪裏沒有我們吃的果子?生活的路就在我們腳下,我們應該當機立斷,馬上離開這裏!”那個野生的老猴子又插話了:“這就對了,走,一塊走哇!”

大夥兒一個個扔掉手裏的簍子,歡跳著,嘻笑著,鑽進那無邊無際的山林裏去了。

那個主人到了晚上,左等右等不見猴子們回來,到山上一看,除了橫躺豎倒的簍子以外,一個猴子也不見了。他氣壞了,但仍然好吃懶做。後來,他終於餓死在自己的**了。

“對於孩子過分的溺愛和過分的嚴格要求都是不好的,孩子現在需要一個空間,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在國外十一歲的孩子早就已經被父母‘推出門口’去了,不要怕孩子受傷害,不經曆風雨怎麽會見彩虹呢?給孩子一個空間,不管是風雨,還是酷日,都讓他自己去經曆,這樣孩子會變得更堅強,更何況,孩子如今有這份心。”孩子的母親聽了我的話後,哭著跟我連說了幾聲謝謝,並且答應了我一定會給孩子展現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