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習慣,敗也習慣

有一天,小孫子從幼兒園放學回家,大聲叫著說:“爺爺,蘋果裏麵有一顆星星。”爺爺說:“這有什麽可稀奇的?你每次吃蘋果最後剩下來的核,就是蘋果的心啊!”“爺爺,我是說蘋果裏麵有一顆小星星!”小孫子急著澄清此星非彼心。

爺爺正色地說:“不要胡說!蘋果裏怎麽會有星星呢?”

"爺爺,是真的!蘋果裏真的有一顆星星!"

拗不過小孫子的撒嬌,爺爺終於和顏悅色地問小孫子:“那你可不可以把蘋果裏的星星找出來給爺爺看呢?"

“好啊!”小孫子一麵回答,一麵把蘋果橫放在桌麵上,拿起刀就要攔腰切下去。

爺爺看了,連忙大叫:“不能這樣切!”然後把蘋果搶過來,重新直立在桌上,教

導小孫子說:“切蘋果要從上往下切才對!”

從上往下切是傳統的切法,這樣顯然不會切出星星來。現在,不妨掩卷思考一下,怎樣才能切出蘋果中的星星來?

其實很簡單,隻要把蘋果橫放,然後順著中央切下去,蘋果在被分成了頭尾兩半的同時,就會出現一個奇觀:蘋果中的五粒種子整齊地在這兩半的中央構成了一顆星星。

正如故事中的爺爺一樣,大多數人都會按照固有的習慣去生活,很少有人主動跳出習慣性思維的窠臼。一個人的成就原本應該是由他的智慧和努力決定的,可是在很多時候,我們卻不得不承認,人生之路常常是受習慣所左右和控製的。

據說亞曆山大城的圖書館被燒時,隻有一本看起來普普通通的書幸免於難。一個窮人一時好奇,就花了幾個銅板將這本書買了下來。這本書不怎麽精致,然而這個窮人卻從書中發現了一個令人振奮的信息,那就是有關“點金石”的秘密。

書中記載:在黑海岸邊,有一塊神奇的石頭。它和其他成千上萬塊一模一樣的石頭混在一起,看似一般,卻有神奇的力量,能把普通的金屬變成黃金。它和其他石頭的唯一區別就在於:唯獨這塊石頭是溫暖的,其他普通的石頭都是冷涼的。

於是,這個窮人賣掉了僅有的幾件東西,準備了簡單的行裝,來到黑海岸邊尋找這塊神奇的石頭。

到了之後,窮人就將他的“尋石計劃”付諸行動。餓了,窮人就到附近的地方討點東西吃;困了,窮人就睡在海岸上,醒來就一塊又一塊的石頭挨個找。他拾一塊石頭,感覺一下,如果不熱,就扔到了海裏。他日複一日地重複這個動作,轉眼間五年過去了,但他還是沒有找到“點金石”。

可是,他非常確信總有一天自己會找到那塊神石的。於是,他還是按部就班地繼續著自己的工作,拾一塊石頭就扔到海裏,接著再拾……

終於有一天早上,他拾起的一塊石頭是“熱的”,可是他連想都沒想就一下把石頭給扔進了海裏!

接下來的日子,這個可憐的窮人繼續日複一日地尋找自己心目中那塊神石,而且由於已經形成了把石頭扔進海裏的“習慣”,他甚至已經忘記自己扔石頭是為了什麽。

人生的道路上,習慣往往成為束縛我們的力量。很多時候,我們習慣於按照常規思維模式去思考問題的答案,習慣於用固有的思維模式去生活和工作。其實,思考和實踐才是我們發現答案的唯一方法。隻有勇於創新,不斷探索,才能夠創造工作的機會和人生樂趣。

打破常規,跳出了習慣性的思維框框,能夠做到這一點就是一種睿智。很多時候,我們往往容易把自己局限在一個小圈子裏。倘若能夠換一個角度去看問題,突破固有的慣性思維,那麽,離成功可能就更近了一步。

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說:“不管我們是誰,我們從事何種職業,我們都是自身習慣的受益者或受害者。”下麵的故事可以為拿破侖·希爾的話做出注解。

喬治是一名出入境檢查員。他的職責是在邊境檢查站檢查那些入境車輛是否帶有走私物品。

除周末外,每天傍晚時分,喬治都會看見一個工人模樣的漢子,從山坡下麵用自行車推著一大捆稻草向入境檢查站走來。每當這時,喬治總要叫住那漢子,要他將草捆解開接受詳細的檢查,接著翻遍他的每個衣袋,看看能否搜出點金銀珠寶之類或別的什麽值錢的東西。盡管喬治搜查得一絲不苟,但遺憾的是每次都未能如願以償。憑直覺,喬治料定此人準是在搞走私活動,然而卻苦於查不出任何走私物品。

在退休的前一天,喬治對那漢子說:“今天是我最後一班崗了。我知道你一直在攜帶走私物品入境,可是一直苦於沒有證據。你能否告訴我你屢屢得手,究竟販運的是什麽物品?要是你告訴我,我絕對為你保住秘密,絕不食言!”

那漢子沉吟了片刻,最後拍了拍自行車。喬治至此才恍然醒悟。

美國著名教育家曼恩說:“習慣就像一根纜繩。如果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那麽,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喬治固守傳統思維,也就永遠猜不出那漢子居然在他的眼皮底下走私自行車。人生的道理也是如此,因循守舊,永遠也看不到成功的希望。隻有打破僵化的慣性思維,大膽創新,才能夠跳出習慣性思維的窠臼,迎來光芒萬丈的陽光。

【習慣處方】

成功是一種習慣,失敗也是一種習慣。為何會成功,因為堅持不懈;為何會失敗,因為輕言放棄。堅持和放棄都是一種習慣。良好的習慣也就是我們走向成功的巨大力量。無怪乎有人說,成功與失敗的最大區別來自於不同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