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教授治學

耶魯大學最重要的管理特色是“教授治校”,這一特色對美國高等教育產生了巨大影響。

建校初期,經過三代校長的努力,耶魯逐漸形成了董事會不具體參與校務管理、而由教授會治校的法規。在當時的美國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普林斯頓董事掌權、哈佛校長當家、耶魯教授做主”。

300年來,耶魯人一直為能夠堅持獨立精神,不向外來的政治壓力、物質利誘妥協而自豪——18世紀中葉,托馬斯·克萊普任院長期間,堅持耶魯是私立學校,並十分強調大學的獨立。為此,他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對地方政府的幹涉進行抵製,直至訴諸法律。

至20世紀60年代越戰期間,美國政府下令:凡是自稱以道德或宗教理由反戰的學生一律不準得到獎學金的資助。當時美國諸多名校全都遵照政府的指示行事。唯獨耶魯堅守學術獨立的一貫作風,仍繼續以申請者的成績為考慮獎學金的唯一原則,完全漠視政府的規定。

結果,耶魯因此失去了來自聯邦政府的一大筆基金,經濟上幾度陷入困境,但其信念依然不變。現任校長理查德·萊溫亦曾因捐款人對耶魯所設課程及其教授聘任提出附加要求,而毫不猶豫地拒絕了2000萬美元的捐贈。

加州大學前校長田長霖教授曾經說:“在美國,大家有一種認識,哪一個學校的教授力量大,哪一個學校將來就會成為最著名的學校。”教授治校不僅被伯克利奉為圭臬,也同樣是耶魯三百年來所尊奉的。

耶魯人文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一種追求人生真諦的理性態度,即關懷人生價值的實現、人的自由與平等以及人與社會、自然之間的和諧等。校長理查德·萊溫也說:“讓青年學生們用自己在學術、藝術等專業上的成就為社會做出貢獻,為人類生存條件的改善而工作。”

19世紀初,美國舉國上下提出大學課程設置應著重實用學科,美國東部許多高校紛紛設立實用學科。課程改革的浪潮衝擊著美國的大學,也衝擊著以保守著稱的耶魯,它迅速地對這一浪潮做出反應,其結果是,1828年,在傑裏邁亞·戴校長的領導下,耶魯發表了著名的《耶魯報告》。

為了堅持大學的追求真理、增加知識的學術使命,1986年任校長的施密特德教授強調耶魯必須堅持思想的絕對自由及對智力亦即學術追求的不可動搖的信奉,他並且在開學典禮上要求耶魯的新學子們像一代代比他們年長的校友一樣接受這一大學觀念。

耶魯把培養學生成為具有愛國精神,能對國家盡到責任和義務的“責任公民”作為大學道德教育的目標,強調學生必須具備美國“國民精神”,要時時處處為美利堅的強大而自豪和盡責,並把不斷湧入的移民“美國化”。

耶魯小百科

在美麗的耶魯大學校園內,有一幢希臘神廟式的小樓,幾扇狹長小窗終年緊閉,整幢建築籠罩著一種神秘色彩,這個並不起眼的建築就是美國最神秘也最有權勢的同學會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