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寧的童年

〔去揚州〕 武則天誕生之日,正值唐王朝勃興之時。河南、河北、江淮等地的農民起義先後被鎮壓了,薛舉、李軌、劉武周等割據勢力也相繼敗亡。擺在唐朝統治者麵前的任務是如何醫治戰爭的創傷,維護封建王朝的統治。為此,唐高祖李淵采取了不少措施:一方麵,健全各種規章製度,保證國家機器正常運轉;另一方麵,注意選賢任能,加強對中央,特別是對地方的控製。作為李淵的一個比較信賴的官員,武士獲也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武德八年末,揚州(今江蘇揚州市)有人誣告揚州都督趙郡王李孝恭謀反。李孝恭是李淵的堂侄,在建唐過程中頗有戰功:破朱粲,滅蕭銑,鎮壓輔公祐,威名赫赫。李淵聽說李孝恭謀反,立即將他召進京來,付獄審察。同時,任命堂弟襄邑王李神符為揚州大都督,以武士獲為都督府長史。於是,武則天跟隨父親來到揚州。

揚州位於長江下遊,氣候宜人,風景秀美。但隋末以來,戰火連年:大業十二年(616),隋煬帝帶著大批禁軍逃到揚州。武德元年(618),揚州落入隋禦衛將軍陳棱之手。二年九月,李子通領導的農民軍攻入揚州。不久,杜伏威的大將輔公祐、闞棱等打敗了李子通。五年,杜伏威在降唐之後,進京做官。六年,輔公祐再次舉兵。

唐高祖遣趙郡王李孝恭等南征揚州。七年三月,雙方決戰於蕪湖,輔公祐兵敗被殺。至此,揚州才真正歸屬於唐廷。李淵遂拜李孝恭為東南道行台(治南兗州,即揚州)右仆射,李靖為兵部尚書。後來,廢行台,以李孝恭為揚州大都督,李靖為都督府長史。不久,李靖奉命征討東突厥,揚州隻剩下李孝恭。李孝恭本應忠於朝廷,恢複生產。但他卻是擁兵自重,耀武揚威,築宅享樂,不顧百姓死活。所以,當武士夔一行到達揚州時,這裏仍然是餓殍遍野,滿目瘡痍。

按照唐製:大都督由親王兼任,一般遙領而不親臨其境;大都督府之政,由長史主持。但襄邑王李神符與趙郡王李孝恭一樣,不是遙領,而是親臨。不過,隻是掛個名兒,並不管事。因此,府內的一切政務,都要武士獲處理。

麵對揚州的具體情況,武士獲軟硬兼施,招撫、鎮壓不安定分子, “撫之以誠恕,經之以權略。”結果“降北海之渠,未逾期月;盡南山之盜,詎假旬時”,很快就穩定了形勢。

接著,他又移動州治,以加強控製能力。曆史上揚州治所屢有遷徙。武德二年李子通進占江都,唐政府僑置揚州於丹陽(今南京市)。杜伏威投降,擊破李子通後,唐政府以江都為南兗州,揚州依然僑置丹陽。輔公祐再度起兵時,移江北百姓於江南,拆毀江都。李孝恭鎮壓輔公祐後,改南兗州為邗州。揚州仍在江南,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有鑒於此,武士獲修整邗州而去其名,把揚州治所又從丹陽遷到了江都,並且不到一個月就完成了遷徙。從此,揚州治所便固定下來,直到唐朝結束,也沒有再遷徙。此外,武士獲還鼓勵開辟田疇,促進了農業生產的恢複和商業貿易的初步繁榮。因此,揚州百姓對武士獲很有好感,數月之間,就得到許多稱讚。

起初,唐高祖派遣武士獲時,讓他半年複命。到時間後,武士獲準備回京,但揚州人聯合赴京上表,請求他再留一年。唐高祖同意了他們的請求,武士獲繼續供職揚州。繁華的揚州,顯得很平靜。

但是,這時遠距揚州的京師卻風雲突變,統治集團內部的明爭暗鬥愈演愈烈,終於導致了一場殘酷的廝殺,那就是“玄武門之變”。當時,武士獲和他不滿三歲的女兒武則天,還不知道事變的真相。

所謂“玄武門之變”,就是李淵的兒子們為爭奪皇太子地位相互殘殺的事件。

李淵的皇後竇氏生有四個兒子。老大建成,老二世民,老三元霸,老四元吉。老三早夭,李淵稱帝時還有三個。按照傳統的宗法製度,立嫡以長,李建成當上了皇太子。但是,從晉陽起兵到虎牢之戰,秦王李世民的功績遠遠超過了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雖然戰功不多,但野心卻不小,也夢想著做太子。因李元吉勢單力薄,便與李建成結黨,共同對抗李世民。李淵稱帝初期,兄弟之間的矛盾還不甚明顯。

可是唐王朝的統治一旦有所鞏固之後,兄弟之間便明爭暗鬥,相互傾軋。在此期間,李淵開始有意以李世民代替李建成為太子,這樣就促使建成與元吉加緊結合;隨後李淵又改變主意,並且偏袒建成,反而促使李世民緊急做應變準備。李建成企圖先發製人,因有人向李世民告密,結果陰謀敗露;李世民暗中箭拔弩張,表麵卻裝出不忍骨肉相殘的模樣。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設下圈套,率領心腹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人,伏兵於玄武門。當李建成、李元吉入朝經過時,遭到了突然襲擊。李建成中箭身亡,李元吉也被殺死。就這樣,李世民踩過兄弟的屍體,當上了皇太子,並受命處理軍國庶事。

〔去豫州〕 李世民當上皇太子,開始處理國政後,為籠絡元老功臣,鞏固自己的地位,將武士獲召回京師,授使持節豫、息、舒、道等四州諸軍事、豫州都督。於是武則天又隨父到達豫州(今河南汝南)。一個多月以後,李淵被尊奉為太上皇,不理國事。李世民登基,是為唐太宗,改年號為貞觀。從而開始了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貞觀元年(627)十二月以前,武士獲一直擔任豫州都督。武則天在豫州長了一歲。

〔去利州〕貞觀元年十二月,利州都督李孝常因入朝留京師,與右武衛將軍劉德裕及其外甥統軍元弘善、監門將軍長孫安業互說符命,圖謀以宿衛兵發動叛亂,結果被殺。李孝常死後,他的部下在利州很不安定。唐太宗遍訪群臣,以為武士獲可以收拾局麵,就任命他為利、隆、始、靜、西、龍等六州諸軍事、利州都督。

利州前接關表,後據劍門,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治所綿穀(今四川廣元市),隔嘉陵江與烏龍山相望,山青水秀,頗具巴蜀風景之趣;但遠離京師,比較偏僻。武士獲受命之後,帶著妻女,踏棧道,越劍閣,於貞觀二年初風塵仆仆地來到綿穀。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武士獲采取寬仁政策,招撫叛亡,賑濟貧乏。不久即大見成效,境內逐步安定。唐太宗下製褒美,增封邑五百戶,並賜珍物服玩之類,以示恩寵。

武士獲當了四年利州都督,武則天也在利州度過了四個春秋。從五歲到八歲,孩提時代的武則天是多麽喜歡這個山青水秀的蜀鄉啊!她喜愛蜀鄉,蜀鄉的人們也喜愛她。後來利州一帶產生的關於武則天的許多傳說如“武則天壩”、 “天後梳洗樓”等就說明了這一點。 “江潭感孕”和“袁天綱相麵”也是兩個比較重要的傳說。

江潭感孕,是說有一天武士獲之妻楊氏在州治附近的黑龍潭裏**舟自娛,突然她感到溉龍來到她身邊,回家後就有了身孕,生下了武則天。感龍而孕,在今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但古人卻不這樣認為。武則天後來當了皇帝,他們對這種情況無法解釋。在他們的腦海裏裝的是簡狄吞玄鳥之卵以生夏契,薑嫖踐巨人之跡而誕周稷。龍種當然與平常人不一樣啦,既然武則天當過真龍天子,那必然與龍有關。她母親來過利州,利州又有黑龍潭。這樣,利州出現江潭感孕的說法並代代相傳就不奇怪了。

袁天綱相麵,說的是袁天綱給武則天相麵的事。武士夔當利州都督時,相麵專家袁天綱受召進京,途經利州,見到武士獲夫婦。袁給楊氏看了脈相,說: “夫人當生貴子。”武士獲把兒女叫來,讓袁細看。袁天綱先看了元慶和元爽,說:官至刺史,但不得善終。接著看武則天的姐姐,說:將大富大貴,但不利其夫。時武則天甚小,尚在繈褓之中,穿著男孩服裝。袁天綱見而大驚,預言:此郎君龍睛鳳頸,長相非凡,是貴人中最尊貴的;若是女子,日後將成為天下之主。這一傳說流傳甚廣,似乎確有其事。然而仔細考察,實際不然。袁天綱確是當時有名的術士,但最早反映袁氏事跡的專著《袁天綱外傳》和《定命錄》中並沒有提到給武則天相麵的事。因此,有人對這一傳說表示懷疑,不是沒有道理的。

〔去荊州〕 武則天八歲那年,也就是貞觀五年(631),武士獲改任荊、峽、澧、朗、嶽、果、鬆等七州諸軍事、荊州都督。貞觀六年春,武士獲全家又來到了荊州(今湖北江陵)。

荊州地處長江中遊, “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利盡南海,北據漢沔”,屬長江重鎮, “人多剽悍”,號稱難治。武士獲到任後,嚴懲貪殘,省刑約法,傳播“禮義”,勸課農桑。據說貞觀六年大旱,武士獲親往長沙寺,迎阿育王像,祈雨行道七日,果然老天睜眼,大降甘露。天降瑞雨,並不是由於武士獲的虔誠,也不是由於阿育王的法力。但武士獲能在大旱傷稼之際祈雨七日,在當時是甚得民心的。由於武士獲勤懇為官,治理得當,因而取得了不少的政績。唐太宗特下詔書褒獎: “公比潔冬水,方思春日。奸吏豪右,畏威懷惠。善政所暨,祥祉屢臻。白狼見於郊垌,嘉禾生於壟畝。其感應如此。”

在武士獲擔任荊州都督期間,武則天母女表現得非常活躍。後來,甚至在靠近南海北部灣的欽州,都有關於他們的傳說,並予以紀念。宋人記載:“廣右人言武後母本欽州人。今皆祀武後也。冠帔巍然,眾人環坐。所在神祠,無不以武為尊。巫者招神,和曰武太後娘娘,俗曰武婆婆也。”

〔回並州〕 貞觀九年(635)五月,太上皇李淵謝世。武士夔在荊州哀悼成疾,嘔血而死。當時,武則天隻有十二歲。

武士獲的靈柩在長沙大崇福觀裏放了七個月。唐太宗認為武士獲是忠孝之士,並追贈禮部尚書,令官辦喪事。貞觀九年十二月,武則天兄妹護送著武士獲的靈車,長途跋涉,回到並州(治所晉陽,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故裏,在並州大都督英國公李劫的監護下埋葬了他們的父親。

從此,武則天一家開始了孤兒寡母的悲涼生活。

武則天在童年時代,一直隨父母奔波,幾乎遊遍了小半個中國。揚州的煙花,豫州的綠野,利州的山水,荊州的競帆,並州的飛雁,都在她的腦海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陶冶了她的情操,培養了她的氣魄。這是同時代的同齡人很少享受的際遇。

武士獲夫婦與武則天朝夕相處。士獲為人忠厚,性情開朗,通曉兵法,懂得為官之道;楊氏篤信佛教,富有個性,熟悉經史,能寫善畫。這無疑會對武則天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此外,武士獲曾經做過商人,楊氏未曾生男,傳統觀念較少,不甚重男輕女。因此給武則天傳授文化知識也是情理中的事。這在同齡人中也是不多見的。

由於缺乏記載,後人無法弄清武則天童年都幹了些什麽。但從現有材料推斷,她不是像普通官僚的女兒那樣深居閨房,學做家務之事,而是比較“開放”,閱讀過文史書籍,學習過書畫、音樂、舞蹈等等。

武則天的童年,就是在這樣的時代、這樣的家庭環境裏度過的。她經曆過唐初的風雲,跟隨父母身旁,由一名天真無邪的孩童,成長為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曆史將為她安排怎樣的命運,當時她連想都不曾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