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大心細步步為營

張居正不可能停止執行他的計劃。實際上,張居正和馮保,已經密謀了一個冒天下之大不韙的驚天陰謀!這樣的計劃,除了張居正,沒有人有這樣的膽量!

有了某種密謀要實施,人就變得格外敏感,也特別會察言觀色。有一天,高拱和張居正見到隆慶皇帝,匯報工作,張居正細細端詳了一番,覺察出隆慶皇帝色如黃葉,骨立神朽,於是就加快了和馮保密謀的步伐。這一切,都隱藏在張居正偷偷擬好的遺詔裏。

果然,隆慶皇帝到了生命的最後時刻。在去世的前一天,隆慶皇帝拉著高拱的手,久久不肯鬆開,他淒哀地對高拱說:“太子年幼(虛齡不到十歲),以天下累先生!”

這,就是托孤了!可是,第二天,當隆慶皇帝彌留之際,情況發生了變化。

高拱、張居正和後宮太監都在皇帝的病榻前,馮保拿出張居正事先擬好的白紙揭帖,替皇帝留下遺言,說要高拱、張居正和司禮監“協力輔佐”!

司禮監何許人物?所謂司禮監,在這裏,是個官銜。說白了,就是太監頭子。

對明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當年對宦官幹政最為痛恨,早就立下過規矩,絕對不許宦官幹政。他的不肖子孫雖然未能堅守,但是公然委托太監顧命、輔佐皇帝的事情,有明一代,可謂絕無僅有了!

其實隆慶皇帝已經昏迷不醒,馮保宣讀的所謂遺詔,是他和張居正冒天下之大不韙事先擬就的,根本不可能是隆慶皇帝的真實意思。恰恰相反,隆慶皇帝此前還諄諄告誡高拱和張居正,要他們警惕宦官,說,“甚事不是內(宦)官壞了?”他怎麽可能向太監托孤?

無可置疑,張居正和馮保是矯詔,按照法律,屬於犯彌天大罪,有滅族的後果。

有必要說明的是,矯詔,是為史家所公認的,但是矯詔的參與者,史學界還有不同看法。多數傾向於是張居正所策劃、擬就,馮保具體實施的。專家韋先生認為,矯詔是“無可爭論的事實”,策劃者是張居正和馮保,但是,他認為這件事情是他們和隆慶皇帝的妃子、即將上任的萬曆皇帝的生母共同議定的。

不管怎麽說,這樣的驚天陰謀,其策劃實施,張居正是關鍵人物,主要角色!看看,張居正的計劃,是不是膽大包天?但是,光大膽是不行的,還必須心細。

當遺詔宣布說要太監共同顧命的時候,高拱雖然大吃一驚,但是,這個時候的高拱,全部的注意力都在彌留的皇帝身上,一邊痛哭,一邊向皇帝表達訣別之意,讓皇帝放心走,他要以死報答他對自己的知遇之恩!所以也就沒有太在意。況且,司禮監的頭頭現在是一個姓孟的太監,人還不錯,沒有野心,不會有大礙。

第二天,正在內閣坐臥不安的高拱,等來了他最害怕聽到的消息,皇帝駕崩了!高拱痛哭不止。過了一會,又有太監來傳達文件,說是“遺旨”。高拱邊哭邊跪地接旨。直到這個時候,他才如夢方醒!

任馮保為司禮監掌印太監!原來,所謂皇帝遺詔要司禮監同為顧命,乃是為馮保“量身定做”的!看看,張居正何等心細?如果當時在隆慶皇帝的病榻前宣布遺詔,直接說高拱、張居正、高儀、馮保同受顧命,那麽,盡管高拱悲痛忘形,也斷難同意,勢必立即引發矯詔的爭論,場麵一定不可收拾,鹿死誰手,實難預料!

畢竟,公然向天下宣布,由太監頭子同為顧命,已經是出人意料了,如果這個人又被指明是馮保,高拱會幹嗎?所以,就連《明通鑒》的作者也不得不感歎張居正居然把如此驚天陰謀考慮得如此周密細心,實在令人歎為觀止!

事實上,張居正的這一手,還有他自己的謀算在裏麵,馮保也未必能夠悟出。正是宣布馮保新職務的“遺旨”,把所有人的視線,都轉移到了馮保的身上!張居正轉過來超脫為局外人,甚至還和所有正直的幹部們一樣,公開表達一下他的“憤憤不平”呢!

膽大心細,步步為營,利用國喪、高拱悲痛欲絕無暇細顧的時機,造成既成事實,奠定勝利之基!而且,張居正還巧妙地把自己解脫出來了!就連口口聲聲說張居正和馮保勾結起來害他的高拱,似乎也不敢斷定張居正參與了這樣驚天的大陰謀!

當然,可以預料,反彈是一定的。聽到這個消息,朝野大嘩!

有一個聲望很好的大臣看不下去了,他公開抗疏(抗議皇帝的聖旨),說如果要馮保當司禮監掌印太監、同為顧命是先帝(隆慶皇帝)的意思,因為太子年幼而放心不下的先帝,為什麽事前沒有安排?如果是現在太子(即將上任的萬曆皇帝)的意思,年幼的太子剛剛失去父親,哀痛方深,國家那麽多大事都沒有心思處理,怎麽可能偏偏去考慮一個太監的升遷之事?

這個人的質疑是有代表性的。可以說,當時正直的官員,無不義憤填膺。國家發生了這等大事,作為首席顧命大臣的高拱,當然不能坐視。馮保膽敢矯詔,以太監而身任顧命大臣,實在太過分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必須驅逐馮保,撥亂反正。

不用說,高拱的想法得到了中央幾乎全體幹部的支持。這個時候,高拱似乎對張居正還抱有幻想,他希望,驅逐馮保的計劃,應該取得張居正的支持!高拱高估了張居正的人品操守和道德底線,他認為張居正即使不與他同心協力壓製太監惡勢力,站在正義和公理一邊,至少也會保持中立,絕對不至於賣身投靠一個膽大妄為的太監的;所以,高拱居然把如何驅逐馮保的謀劃,隨時和張居正商議。

張居正內心竊笑不已。實際上他敢於如此大膽,正是摸透了他的這位仁兄的脾氣,這個人,死心眼兒,認死理;太講究牌理,太重感情。玩你,小菜兒一碟啦!這樣的想法,一定會在張居正的腦海裏縈繞過。

但是,表麵上,張居正做出同仇敵愾的樣子。轉過身去,張居正就和馮保密謀有針對性的對策,伺機打垮高拱。當這一切都謀劃妥當,張居正就到昌平出差了(為隆慶皇帝安葬事)。他要避嫌。實際上他和馮保的聯絡,須臾沒有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