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學霸皇帝的養成之路

琴城野老/文

大巫巫子/繪

在古代什麽樣的人才能稱為“學霸”?

很多人聽到這個問題都會覺得:這是一道送分題嘛!

無論現代還是古代,當學霸都得以考試名次論英雄不是?

其實在古代,還有一個學霸群體隱藏得很深,他們就是——皇帝。

沒錯,古代的皇帝們不但要學習,學習的壓力還一點也不比普通人小。

首先,教育皇帝的老師,那必須是大牛中的大牛,所以曆朝曆代的帝師都是當時的學術泰鬥。

但是,像漢朝的漢宣帝這種格外熱愛學習的皇帝,覺得光有帝師遠遠不能滿足自己對學習的追求,於是,他搞起了史上第一次由皇帝親自點評的學術論壇,史稱“石渠閣會議”。

“石渠”是漢初宰相蕭何在未央宮以北建造的藏書閣,相當於西漢的皇家圖書館。在西漢時代,儒學的流派很多,各派的大咖一直爭論不休。

漢宣帝想,這不成啊,我可是要當學霸的人,要是我隻做了一個派別的學霸,別的流派不承認怎麽辦?我得把評判學問的標準統一起來。

於是,漢宣帝就讓太傅蕭望之組織當時的大儒一起討論,自己作為評委來決定哪些學說可以列為官學。

石渠閣會議之後,漢宣帝成功把自己喜歡的《穀梁春秋》設置為博士學,和《公羊春秋》並列,還把《周易》和《尚書》也增設進來。

到了唐朝,皇帝們的學習方法更為先進。

拿唐太宗李世民來說,他先是設立了“文學館”,招攬天下的名士,還從這些人才中選出了十八個最牛的,號稱“十八學士”,大家非常熟悉的大唐流量賢臣房玄齡、杜如晦都入選了。

唐太宗常常和這些人討論學問,商談政事,也吟詩作賦,他自己覺得受益匪淺,於是又建了一個“弘文館”,藏書20萬餘卷,也可以招納文士講經論道。

到了唐玄宗主政的時代,他簡單直白不做作地表示:“讀書有所疑滯,無從質問。”翻譯一下就是“讀書遇到好多難點,沒人教,朕不會”。

於是,唐玄宗設立了“集賢殿書院”,詔文臣進宮侍讀,哪裏不懂問哪裏。唐穆宗時又給這些人漲了工資,職務也提升起來,任命他們為翰林侍講學士、侍讀學士。這也就意味著,皇帝的專職家教這個工種正式誕生了。

大唐皇帝們這麽熱衷於學習,大宋的皇帝也不甘示弱。

宋朝皇帝幾乎都有召見儒臣入宮講讀、分析治國方略的習慣,後來,這種帝王專屬的學習方式就在宋朝形成了一種製度,叫做“經筵”。

宋代的經筵已經有固定的時間段了,類似於現代的學期,每年的二月至端午節,八月至冬至節都是講期,這期間每逢單日,經筵官都要輪流入宮為皇帝講經論史。要論宋朝皇帝裏最重視學習的,要數宋太祖、宋太宗兄弟倆。這對兄弟學霸的特點是:自學能力特別強。

宋太祖趙匡胤登基後,專門下詔號召天下子民給皇家圖書館獻書,並且給予優厚的獎勵。他滅了南唐以後,第一時間把李後主的藏書都運到了京城來擴充崇文院,充分滿足了自己的閱讀愛好。

作為武將出身的皇帝,宋太祖讀書的時候畫風是很霸氣的。有故事說有一天他在看書的時候恰逢暴風雨,一道雷打下來把書桌給劈了,但宋太祖拿書的手連動都沒動過。

同樣的,宋太宗趙光義也是個讀書狂人。他除了參加固有的經筵學習,也很重視擴充自己的知識量,他命人搜集編纂了一套長達千卷的巨著《太平禦覽》。

這套書編成之後,宋太宗要求自己每天必須看三卷,就算因為處理政事耽誤了,也一定要補上進度。結果他隻用了一年就把《太平禦覽》通讀了一遍。

身邊的大臣都有點看不下去了,提醒說萬歲啊您要注意身體,這麽沒白沒黑地讀書太辛苦了。

宋太宗卻說:“隻要打開書本閱讀,就一定能獲益,讀書辛苦嗎?沒覺得呀。”

到了明清時期,皇帝們的學習風格開始側重於實用性,而舉辦經筵有很多繁雜的儀式,需要禮官主持,需要大臣陪讀,講完了還要賜宴。全套流程走下來,皇帝覺得心好累,大臣也覺得心好累。

所以明朝以來的經筵次數遠遠不如宋朝那麽多。

不過,明朝皇帝發明了一個經筵的簡化版——“日講”。

顧名思義,日講就是日常講讀,不需要繁瑣的儀式,節奏快,內容豐富,比經筵更實用,皇帝和講師都覺得很合適。

而且,明朝的輔政大臣在帝王的養成方麵也很走心。

比如張居正曾組織編寫過《帝鑒圖說》,把曆代帝王的事跡用一事一圖的方式表現出來,淺顯易懂,圖文並茂,以適應幼帝登基的學習需要,可以說是非常貼心了。

清朝的愛新覺羅皇室們更是接地氣,他們表示:我們馬背上的民族講究實效,不要那麽多花式和套路。所以清朝皇帝對於重視儀式感的經筵興趣了了。

但是,清朝皇帝們的學習壓力可一點都不小,學習的內容也是史上最多。

另外,還有經常性的日講,由專門的日講起居注官給皇帝講經論史。至於練習書法、研讀詩詞歌賦之類,那都是額外項目了。

這麽重的課業負擔,不亞於高考了吧?

在清朝的皇帝裏,最有名的學霸就是康熙帝了。

他不但每天都堅持早讀,隻要一有空就召見儒臣給自己開小灶講課,晚上還要自學,經常用功到深夜。

康熙帝不僅精通中國的傳統文化,對西方科學也很有興趣。他專門任命了一批“外教”,也就是一些西方傳教士,為他講授天文曆法、幾何學,甚至是炮術,每日午前兩小時,午後兩小時,學得不亦樂乎。

更牛的是,康熙帝幾乎每一科都學得棒棒噠!他曾經組織編繪了當時科學水平最高的中國地圖《皇輿全覽圖》,寫過一本科學著作《幾暇格物編》,還發表過一篇科學論文《禦製三角形推算法論》。

他還在宮裏做化學試驗,建實驗室,推廣金雞納霜和種牛痘,還研究培育了一種紅色的雜交稻,產出美味的“禦苑胭脂米”。如此彪悍的學習力,簡直羨煞旁人。很多人都好奇康熙帝是如何做到十項全能樣樣精通的,請看學霸康熙帝分享的學習經驗:讀書要讀120遍,背書也要背120遍,每天寫字1000個以上!保你成績好。

圍觀群眾表示瓜子都嚇掉了:這個學習強度,我等凡人果然隻能仰望啊。算了算了,還是安靜地做學渣吧。

做皇帝難,做一個學霸皇帝更難。古往今來的學霸皇帝們都不是一天煉成的,需要付出比普通人更多的勤奮和努力。

連皇帝都這麽勵誌了,我們還有什麽理由不好好學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