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前言雜談

引劍江湖行(處女作)

【一點淺見】

新派武俠小說,一致公認梁金古(即梁羽生、金庸和古龍)三位大師為泰山北鬥。但近幾年來興起的多如牛毛的武俠小說,卻是過多地傾向於仙俠化、玄幻化,寫手們多半都過多地著重於“武”的超越,而對於“俠”的概念,反而是越來越模糊。

超凡入聖,快意恩仇翻天覆地,甚至是改天換地,憑借著奇遇和神書,使一個平凡無奇的人成為超人,然後萬事隨心所欲,橫行三界為所欲為——這些已經大大失去了俠的意義。

穿越武俠,作為一種傳奇與武俠的結合體,更適於表現古今人格思想的鮮明對比。過多的著重於“武技”的神化,那就衝淡了俠的本質。劍仙、俠客,他們是人,而不是神。

梁金古三位大師之所以被喻為俠壇泰山北鬥,不僅是因為他們各自展現了不同的藝術風格和高超的寫作技巧,還因為他們給“俠”字作出的定義,新穎而中肯,能讓讀者產生共鳴而喜聞樂見。

梁羽生才華橫溢,知識廣泛,詩詞歌賦、經史子集、風土人情、人文地理等等,娓娓道來,如數家珍。從其小說中不難看出,此公擅長詩詞、聯語等等傳統藝術文化,他的詩詞聯語,格律嚴謹對仗精工,意境生動而內涵深蘊。同時他的小說語言,也隱隱透出詩詞歌賦的神韻和色彩,深刻、簡潔、流暢,就象曹雪芹的《紅樓夢》般文彩飛揚。他筆下的主角,多半都**不羈,但在大義麵前卻表現得無比的莊重。所以有人說,梁羽生先生是把新派武俠小說搬進傳統文學的代表人物。

金庸不愧是俠壇盟主,他將西方文藝的優點和新派武俠小說的特點融為一體,憑著豐富的想象力巧妙構思出精彩的故事。無論奇門遁甲、詩詞書畫,還是棋譜琴技,經過他巧妙的浮想構思,便形成一種高深莫測的蓋世武功。他的故事布局,往往從側麵開始,逐漸引出故事的主人翁來,他筆下的主角極少“聰明人”,甚至還有些是頭腦極其愚鈍的“傻子”,可是他們在個人利益和大義的抉擇中就顯示了俠的風範。

古龍最值得稱道的,是他的布局和對人性細膩的探索。他的布局精奇巧妙,處處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故事一開始便直達主題,整篇都是**,讓讀者很難鬆一口氣。他對人性的揭露深刻而尖銳,猶如潑婦罵街,毫不留情。他給俠行的定義更為尖銳。他說:“一個人做一兩件好事並不能說明什麽,關鍵要看他做那件事的時候抱的是什麽心態。一個人的心態是不易被人發現的,然而故事的推進,將會使之逐漸暴露出來。”

“你為什麽要做這事?”

“不為什麽。”

為了什麽才去做,那就不能算是俠行義為,而是有所企圖,或者說是為個人目的而進行的投機行為!

另外,俠的素質和氣魄,例如“有所不為,有所必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等等。但現實生活中,卻有不少的所謂英雄人物,在人前頤指氣使、盛氣淩人扯高氣揚,可是在邪惡勢力和私人利益麵前,卻表現出極端的卑躬屈節和不知廉恥。這就和真正的英風俠氣,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

還有,俠者似乎都不很識時務,即使是聰明如楚留香、陸小鳳、楊過、楊炎、卓一航等,也不例外。同時那些大俠們,大都會在情感的衝突中產生迷失。這其實就是俠情!因為俠客對情的執著與癡迷,真摯與實在,也和那些迷戀於虛榮和私利的所謂愛情大有徑庭。

以上種種,點出了一個非常鮮明的主題:是否能稱之為俠,與智慧武功的高低都沒有關係,關鍵在於他的行為和思想、氣魄等等是否合複“俠”的標準。

筆者偏愛英雄俠義小說,在閱讀種種古典曆史演義、神話傳奇的時候,已在腦海裏留下了一些俠的雛型。如神話中的哪吒,曆史演義中的趙雲、秦叔寶等。可是曆史演義或者小說,甚至是《三俠五義》中的俠客人物,都不是很完美——這些人雖也有些俠義英雄的言行舉止,卻攀龍附鳳、為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而不分是非曲直,甚至於為取寵上司而不惜荼毒黎民百姓。

英雄和梟雄,那是不同的兩個概念。一個人有所作為,或雄霸一方,那是梟雄(也可以稱為強者);為了正義、公理而不顧個人得失,不畏強權和黑暗勢力,舍身取義,那才是真正的英雄俠義。

俠,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英雄的同義詞;隻不過在現實社會中,通常都把那些橫行霸道、罔顧法紀的亡命之徒統稱為英雄,“英雄”與“俠”的距離,便因此而越拉越遠。

有人說,寫小說不是作國術指導,這一點的確可以肯定,但有一點必須指出:新派武俠小說,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不可詁量的,尤其是對青少年。過多的玄幻極有可能使之沉迷其間,終日想入非非,從而漠視了對客觀世界本質的認識。

太多的奇遇,太多的偶然,也一樣會讓青少年讀者漠視勤學苦練的實際價值,而終日幻想著偶遇和奇跡的出現。這種消極情緒的產生,最終會導致什麽樣的結果呢?所以個人認為,即使是寫近乎神話的穿越小說,也應該要注意這些消極的影響和不良的隱患。

在拙著《引劍江湖行》中,主人翁穿越到異世,也要經過了五年多的勤修苦練,方能脫穎而出。不可能得天獨厚,平白無故的就擁有了一身精湛的蓋世武功。

本故事極力強調了勤學苦練和靈活運用的價值和意義,也肯定了客觀因素的重要性。

如主人翁歐陽長天決戰湘中大俠時,運用八極拳的奇招,搬回劣勢。因為現代的八極拳,經曆了數百年的熏陶,技擊上的精湛當然不是古人所能知悉的,主人翁利用了這一優勢,在戰鬥中無疑就產生了出其不意的效果,但是由於功力差距太大,因而也隻能勉強搬成平局。

要改變這種狀況,唯一的途徑就是在名師指導下勤修苦練,並釋心參透。沒有艱苦的修煉和徹悟,又如何能提升自己的技能呢?

在最後決戰刀槍不入的九幽上人時,奇招怪式全都徒然無功。九幽上人全身上下如鋼打鐵鑄,刀槍不入;就連武當三大高手聯起三才劍陣對他也都無可奈何!

因為這九幽上人的金鍾罩,比起《鷹爪鐵布衫》中的鄭桐更為厲害,差不多沒有軟門!歐陽長天傾盡一生所學也隻能與之鬥成平局。在這無休無止的纏鬥中,機智和想象力便成了決定勝負的關鍵。

這也說明了一個道理:僅僅是紮實的功夫還是不行,東西得活學活用,還要有豐富的想象力。很多時候,一個切合實際的奇思妙想,就能夠打破相持不下的僵局,從而獲得意外的成功。

小說中的打鬥由各種因素鑄就最終結果,這是必然的。但是描述的方法卻是千變萬化,比如梁羽生側重影寫,一招一式,清清楚楚,使讀者產生了看電影的感覺。又像是在演說武術的真諦,什麽拳種、流派以及拳術劍法的特點,都寫得那麽逼真和細致(當然很多地方不是真知識,而是作者想當然的東東)。金庸則頗富奇思,一個普通平凡的招式,由他道來就深意內蘊;一個簡單的技擊理論,也會被他潤色得更加高深莫測。因此,他的打鬥場麵便展現出緊張、肅穆和蕭殺。古龍卻著重於場景的極化和心態的詮釋,將種種因素聚集在一起,然後迅速將氣氛爆發,推向顛峰。

這些大師們的藝術手法,都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本小說試圖集三家之長,並將從事樂器藝術的體驗,融入拳經劍譜的理論之中(原本的拳劍技擊理論,來源於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的各種武術書刋,非筆者杜撰。)

小說來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知識見聞,是小說故事的基礎,策劃和構思來源於對生活的體驗和藝術的功力;作者的思想意識是文章的主題,小說的感染力是寫作的目的和任務。有人認為本書為虛構,這是肯定的,但我不承認純屬虛構,因為其中故事的原版,卻是從實際生活中來的,當然,有些是真實的,有些卻是來源於民間傳說——雖然是把多個故事拚接而成。這些故事,也基本上還未曾在誰的著作中出現,因此不存在抄襲。

我寫小說,也還隻是初初嚐試,缺點肯定很多,但我卻是努力以這個標準去寫的。希望讀者諸君,能提出更多寶貴的意見,以促使下一部更臻完美。

文化有限,差誤難免,不當之處敬請同道們批評指正。

疊嶺長風

2017年6月.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