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這...”

看到進殿眾人,滿朝群臣,無不露出了驚駭的神色。

如若不是皇帝的隨身太監臨近,眾人還以為這是從哪裏找來的一群農民。

看著這幫群臣錯愕的表情,劉啟心中暗笑。

否則今日因為此事,非得被這幫群臣吃了不可。

眾人竊竊私語,更有甚者忍不住捂住了鼻子。

“劉啟,這便是你的門客?”

“沒錯父皇,正是兒臣門客,並皆為秦人。”

太狂妄了,這種人也配做我大慶儲君?

群臣紛紛議論,望著劉啟的眼中,滿是鄙夷。

楊文淵人等心中竊喜。

不管這些人作何裝扮,隻要是秦人,便可坐實了劉啟勾結外敵的罪證。

“既是秦人,太子可知我朝律法?”

“本王自然知道。”

麵對楊文淵的質問,劉啟非常坦然,就好像這是一件極其微不足道的事情。

慶帝沉默良久。

“劉啟,你既自知我朝法度,何敢將這些秦人召為門客?”

慶帝的聲音不是很高,卻帶著震懾人心的威嚴。

劉啟靜靜的站在朝堂中央,掃視了一番群臣。

“父皇,兒臣並未覺得,招募這些秦人有何不可。”

楊文淵冷笑一聲。

“嗬,殿下,我朝律法中寫的清清楚楚,凡我大慶子民,皆不可與外敵為友,更不可與之進行任用,否則當以通敵之罪論處。”

深吸了一口氣,劉啟麵不改色。

“敢問各位大人,秦國早先乃是蠻夷小國,何以在十幾年內,就成為了一方強大諸侯?”

聽聞劉啟所言,一眾大臣啼笑皆非。

“小小蠻夷之國,殿下竟稱起為強大諸侯,笑話,此等窮兵黷武之國,豈可跟我大慶並列諸侯?”

“是啊,早年間若非秦國割地求饒,先帝早就帶兵,踏平他們的土地了。”

大臣們眾說紛紜,提起秦國,皆是鄙夷之色。

“所以,本王說爾等皆是一群鼠目寸光之輩,無能之臣。”

劉啟的話,瞬間讓眾臣臉色鐵青。

當著皇帝的麵,竟如此形容滿堂文臣,實在叫人難以忍受。

“陛下,殿下之言,有辱過甚,老臣不服!”

“老臣亦然!”

麵對群臣指責,劉啟負手而立,麵容毫無懼色。

“父皇,據兒臣所知,秦國不是當日之秦國。”

“經一位叫做商君的變法,今日之秦國,不僅日益富強,更有著一支強大的新軍,不日便可有對戰各方諸侯的實力。”

言落,朝臣皆笑。

“殿下,這便是你所說讓我等汗顏之論?恕老臣無禮,簡直就是危言聳聽。”

“什麽新軍,什麽國力富強,即使如此,我朝豈能不知?還是說,殿下的消息,比皇上都要靈通?”

尚書郎王振的質疑,讓眾臣一陣嗤笑。

可劉啟卻是昂首挺立,哼笑了一聲。

“所以,本王才說爾等無能。”

一個跟在楊文淵屁後的老登而已,劉啟豈會將他放在眼中。

完全不再理會眼前眾臣,抬頭與慶帝四目相對,說話的聲音,還故意提升了幾分。

“父皇,兒臣之所以招募這幫秦人,就是為了解秦國之法。”

“如今之秦國,暗藏韜晦,為的,就是為了某一天舉兵出關,奪回失地。”

“若父皇不信,盡可派人去查,秦國是否如今,頻頻探查邊境,又抓了我多少大慶的兵士。”

雖不知劉啟所言到底是否屬實,可這番言辭,卻是讓朝臣神色一緊。

慶帝眉頭驟然凝重。

“朕且問你們,我兒所言,可是真的?”

麵對高階上的慶帝,一眾秦人如驚弓之鳥一般。

“陛下,太子所言,句句屬實!”

“沒錯,陛下,雖然我等不知新軍到底有多強,可卻知我秦王之誌,為的就是有天能夠收複失地。”

“陛下,休要聽這秦人信口雌黃,縱使秦國成立新軍,豈能是我等大慶朝的對手?”

“那如果再加上匈奴呢?”

劉啟此言一出,朝臣無不驚駭,皆倒吸一口涼氣。

就連坐上的慶帝,都不禁為之色變。

“劉啟,你說秦國會跟匈奴聯合?”

“沒錯,父皇,如今的秦國與匈奴多有往來,這次犯我疆土,就是為了小試牛刀!”

按照朝臣對大秦的了解,以他們的實力,決然不敢進攻大慶?這必然是一種自尋死路的行為。

然而,當聽到劉啟十分篤定的口吻,以及他信誓旦旦的模樣。

這就不得不讓眾臣,對此事抱以一定的認真態度。

假若劉啟所言,不僅是真的,而且即將發生。

那麽大慶有所防備的話,劉啟絕對是大功一件,甚至可以說,他將會牢牢的安坐太子之位。

正所謂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可何況是這種關乎國家安危的大事。

此時,誰也不敢站出來表示質疑。

萬一錯了呢?那可就成為了大慶的第一罪人。

且不說劉啟,到底是如何得知這件事,且是不是在這幾名秦人的口中。

可這一次的朝堂博弈,劉啟可謂是相當高明。

對於楊文淵而言,不由自主的高看了劉啟幾分,讓他第一次發自內心的,在他的身上感到了一絲恐懼!

不行!若是真的讓劉啟得逞的話,那以後想要廢除太子,恐怕就要比登天還難。

最可怕的莫過於,當劉啟真正的有了功績以後,就會掌握實權。

到了那個時候,就不僅僅是能不能再駕馭太子的問題了,而是這個突然轉性的太子,將會對他們一黨,帶來多大的威脅。

“陛下,且不說這僅僅是太子的一己之言,即便是真的,現下的問題依舊沒有解決。”

“匈奴之患,目下遠大於秦國之患,若是不能夠妥善解決的話,恐怕會致使我大慶陷入危機之中。”

“因此,老臣建議,依舊由太子,出任匈奴為質,這才可保我大慶太平,同時,也可讓太子,為我大慶,建立不世之功!”

楊文淵說的義正嚴詞。

聽起來,就好像是在為太子建功進行籌謀。

此時,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劉啟的身上,包括高高在上的慶帝。

楊文淵已經準備好了,接下來,就是竭盡全力,讓慶帝對太子為質一事,下定決心。

“父皇,兒臣,倒是覺得,楊大人的提議似乎不錯!”

劉啟一開口,眾人的心緒全都被打亂了。

這完全是出乎意料的回答,甚至都有人覺得,會不會是自己聽錯了。

楊文淵剛欲開口,卻在劉啟言落後,狠狠的咽了一口吐沫。

縱使心中已經想好了千般言辭,卻在此時一句話都說出不出來了。

而就在朝堂內安靜到,連一根針掉落的聲音都可以聽到時。

“但是...”